为超冷的金马鼓掌

时间:2022-05-11 01:18:37

在迈向天命之年的这道坎上,金马奖再度引发了争议—这是每年一次例牌,只是顺道证明它宝刀未老—做奖嘛,如果没啥争议、遍地颂歌或者悄无声息的话,那还做个什么劲儿呢?只是这次好像动静大了点,媒体的声音苛刻了点,涉及范围稍大了点。向来认为所有奖项自有其背后逻辑,认不认同一笑而过就好,没实质关系的我等实在没有必要认真。但如果非要我说,我想为本届最帅评委会主席带领下的金马评委鼓掌。

冷了奖项

从本次奔赴宜兰的大陆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来看,这些年金马奖颁奖礼后台的传统戏码真是没有什么变化:杜琪峰获得最佳导演,香港记者鼓掌;桂纶镁夺得影后,台湾媒体释放的又是“压抑许久的热情”。报道没有描写当《神探亨特张》获得最佳影片时大陆记者的反应,他们是否一边高唱high歌一边狂掉眼镜?

我们能看到的是惊到了的高群书,他那副“这哪儿说理去啊”的表情绝对演不出来,“及格了”的高导在震惊之下,居然连“感谢地球”的傻话都说出来了,不比李冰冰在拿金马影后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模样强到哪儿去。

今年金马的现场冷啊,连李冰冰都感觉到了。她那句“不仅饿,而且冷”是本届金马奖编剧们费尽心思也没有达到的高潮,全体在场明星都被戳中了G点—一位又一位讲话居然很节制的颁奖嘉宾,一个又一个所谓“出乎意料”的奖项,一张又一张惊讶的、委屈的脸,让台湾宜兰的冬天格外冬天。

最后,大家都知道了,提名最多的电影获得了“提名最多奖”,因为连最帅的刘主席也假惺惺地说,得到那么多提名已经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把大陆盗版观众也感动得不行了的《女朋友。男朋友》除了影后独奖外,在评委那儿再无收获,为它投出了个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的观众们要稍稍失望了。

还有另一个提名大热门贴了冷屁股,娄烨导演的《浮城谜事》只获得了最佳新演员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两个不痛不痒的奖。

当《神探亨特张》把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收入囊中时,那些批评它是“法制进行时栏目剧”的人作何感想?当高群书把最佳影片奖捧在手中时,又有哪些人觉得冷?

热了舆论

有大陆媒体用了《是金马,还是疯马》这样的惊爆标题,可见被冻得不轻。看标题更像是质问金马“你是要疯啊”!看内容倒也平实,探讨的是“台湾电影失意金马奖,谁该检讨?”。

全名叫做“台湾电影金马奖”,是否就应该让台湾电影占据主角,哪怕占据不了主角也要分得三分之一才算完成任务呢?和“老子世界第一就是玩自己这套”的奥斯卡的定位不同,金马奖从来都胸怀华文天下。稍微检索一下,香港和大陆电影抢滩甚至横扫金马,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均衡了就是分猪肉,失衡了就是受折磨,每年金马,两岸都少不了这样的声音。

不仅大陆媒体的发问有此倾向,台湾政坛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据台媒报道,“今年台湾电影在金马奖上仅夺两正式奖项,‘立委’管碧玲25日受访时曾说台湾电影缺乏自主,应考虑停办金马奖”。

龙应台以台湾“文化部长”的身份回应,据报道,“她强调金马奖是台湾最重要的招牌之一,可称得上是华文世界的灯塔,如果因为台湾得奖不多就要把灯塔拆下来,‘有这样的事吗?’”

细看管碧玲的发言,也没有要拆招牌的意思。她指责金马奖大会“50年一以贯之的狭隘视野、单薄内容”需要检讨,认为“金马奖定位为华人电影的影展本来就不是惟一的选择”。

来自政治人物的声音总是需要一些噱头,台湾本土评论人和从业人士的反思更加实在,台湾《联合报》发表台湾影评人涂翔文的评论文章《“金马奖”:台湾电影的另一种警讯》,称“台湾电影看似票房、产量起飞,类型上却受到局限,尤其在议题与美学方面明显较为孱弱,缺少宏观视野的犀利观察或批判。去年金马,只靠《赛德克·巴莱》勉强撑场,就已有隐忧,今年果然就得面对难堪结果。连昔日强势的纪录片、短片,都由大陆影片夺下。证明近年大家关心票房、拼命向年轻主流观众靠拢的选材策略,其实亦暴露了隐含的另一种警讯”。

台湾殿堂级导演侯孝贤也发声,他指责台湾电影需要回归踏实的制作。“小成本为什么不可以拍?为什么非要一来就是几个亿的大片?《疯狂的石头》也是小成本。如果没有它,大陆市场哪会有后来那么多黑色喜剧冒出来。《海角七号》同样不是大制作,没有它,观众也不会重新开始看台湾电影。”

宽了胸怀

台湾知名作家、编剧、导演吴念真在微博上狂赞以刘德华主席为首的金马评委:“你们带种,真的带种。”

涂翔文的文章一边盛赞来自大陆和香港的《神探亨特张》与《夺命金》“两片除了格局宏观,叙事技巧与影像调度上也都有高水平表现,得奖并非侥幸”,也指出其背后的行业环境,“大陆虽以古装大片蔚为主流,却仍看得见《神探亨特张》、《浮城谜事》、《箭士柳白猿》等各类型出色作品。香港在合拍片压力下反扑本土创作,亦有《夺命金》、《低俗喜剧》、《大追捕》百花齐放。”

台媒报道龙应台用了“大义灭亲”这个形容词,她说:“借由这次参与,反而觉得应该给金马奖和评审更多的掌声,因为金马奖已建立独立性与最高专业标准,是华文电影的标杆,且能大义灭亲,树立的专业权威让金马奖成为台湾的宝贝。”

这些尊重台湾金马奖评委,宽容不同意见,对台湾电影现状批评毫不留情的评论人,当然并非不爱台湾电影。谁不怀念当年台湾电影带来的感伤和触动?谁不期待台湾电影真正达到多元和红火?他们的宽容与批评,还是想往一池水中引入香港与大陆两条鲇鱼,驱动着台湾电影走得更好。“若能借金马奖的结果检视自省,才是‘奖’的真谛,更是推动台湾电影向上的正向能量”。

上一篇:未来我们去哪里养老? 下一篇:完美的“莫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