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11 12:51:51

视网膜脱落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封闭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全部治疗成功。治疗后,在出院时,视网膜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视网膜复位295眼,复位率为96.41%(295/306)。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1~0.12和>0.12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术前,光感至手动及FC~0.1者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术前,P

关键词: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切除术;视力

视网膜脱落指的是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其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眼底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以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为主,病情严重者还可导致失明[1]。视网膜脱落的发生与遗传、创伤、高度近视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玻璃体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视网膜脱落最为有效的手段,该手术是临床眼科最复杂的一项手术,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玻璃体切除术的成功率也大为提高[2]。现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306眼)视网膜脱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眼功能、眼视力、房角、视野、眼压、角膜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视网膜脱落。疾病类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8例(120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9例(85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73例(101眼)。其中男性123例(201眼),女性77例(105眼),年龄14~74岁,平均(52.8±4.1)岁。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封闭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1)对未进行巩膜外环扎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预置硅胶条环扎带。(2)对晶体混浊者,先行囊外摘除白内障或超声乳化手术,同时对切口进行加固缝合。(3)严格根据“先核心、后周围、再后极部”的操作顺序实施完全性玻璃体切除。(4)在光导纤维直视下入眼内,将视网膜前的增殖膜和皱襞间钩起并进行固定,再使用显微玻璃体镊将钩起的膜夹持住,然后小心将其撕除,可使用切割头切除粘连部分。(5)使用巩膜钉对切口进行堵塞,然后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检查裂孔情况,重点检查扁平部切口周围情况,一旦发现裂孔,要立即进行冷冻处理。(6)玻璃体内填充,关闭切口。(7)将环扎带抽紧至适当程度,保持眼压基本正常,再对结膜切口进行缝合。术毕,在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8)术后2周,患者取俯卧位,2周后,根据玻璃体内气体残留情况调整,对于放置硅油者,仍需每日坚持俯卧1~2h。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视网膜复位、玻璃体清晰,视力提高或不变,为治疗成功。应用国际视力表评估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矫正视力情况,术后视力增幅≥2行,判定为视力提高;视力变化≤1行,判定为无变化;视力降幅≥2行,判定为视力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视网膜复位情况

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全部治疗成功。治疗后,在出院时,视网膜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6~18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视网膜复位295眼,复位率为96.41%(295/306)。

2.2 视力水平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1~0.12和>0.12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术前,光感至手动及FC~0.1者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术前,P

2.3 并发症

术后,有2例发生玻璃体再出血,1例发生医源性裂孔,21例出现眼压升高,6例发生前房渗出,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逐渐消失,本组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痊愈出院。

3 讨论

视网膜脱离以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目前,临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较多,如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经巩膜扣带、冷凝术、外放液、封闭视网膜裂孔等措施来治愈视网膜脱落[3]。然而,该术式为了获得充分的术野,常会对眼外肌进行过度牵拉而导致患者不适,术中因难以有效控制眼内环境而引起眼压波动,造成眼内出血、 血管阻塞、炎性反应等相关并发症[4]。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手术的日益改进和完善,一期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落的优势也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降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风险[5]。同时,该术式摒弃了传统的巩膜扣带,而采用单纯的眼内操作,更有利于裂孔封闭,并减少了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玻璃体切除术中,眼内环境相对安全、可控,能够方便地进行各种眼内操作,很好弥补了传统术式的不足[6]。针对裂孔巨大的病例,尤其是同时合并脉络膜脱离者,玻璃体切除术更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 沈烨宇,唐于荣,万丽等.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安徽医学,2014,(10):1352-1354,1355.

[2] 颜驾,肖健雄,鞠远英等.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50-2352.

[3] 靳冬,张果忠.生物材料修复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1):9663-9666.

[4] 赵琦,彭晓燕,张永鹏等.视网膜冷冻手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治疗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初步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0,26(6):540-543.

[5] 费萍,张琦,许宇等.儿童牵牛花综合征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4,30(1):46-49.

[6] 佘海澄,段安丽,齐越等.玻璃体切割联合重硅油眼内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2):171-174.

上一篇:血清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对诊断结核病中的作用... 下一篇:超声新技术在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中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