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5-11 12:03:03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多年来的训练实践体会,对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克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及克服速度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跑运动员 速度障碍 成因 克服

一、前言

速度是田径短跑运动项目的核心,是短跑项目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和训练中,不断挖掘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潜能并非易事,教练员在指导训练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速度障碍,不同水平的短跑运动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使短跑运动水平有所突破,闯过难关。因此,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速度障碍”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了形成“速度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速度障碍”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体校、100名短跑运动员和40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和收集了国内外部分有关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文献资料,为文章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向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体育系、南昌体校30名短跑运动员和20名教练员发放问卷。其中,运动员问卷收回28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86.8%;教练员问卷收回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对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全面、训练方法和内容陈旧、训练负荷不当、运动专项技术教学与训练不合理、教练员理论学习不够,教法不当、运动员心理素质差,以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一)力量发展不平衡

教练员在安排力量训练过程中,过分偏重大肌肉群的训练,忽视小肌肉群的训练;偏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躯干、上肢的力量训练;这样使大腿肌与小腿肌难以得到平衡发展,使得有些运动员从外表上看肌肉很发达,但跑起来重心低、弹性差、步幅小、支撑时间长。青少年缺少小肌肉群锻炼,到成年时再发展就显得非常困难,这是产生速度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克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训练手段研究分析

速度障碍实质上是一种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外界刺激的条件发生变化,皮质动力定型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根据消退抑制的原理,在一定时间内强化已形成速度障碍的速率和步幅的定型的训练,而是调节训练过程,掌握和运用正确合理的技术,改变训练方法和手段,变化刺激条件,这样就可尽快地突破速度障碍。具体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摆动腿对抗下压练习+快速跑动练习练习方法

在肋木前,人体成后蹬跑支撑姿势(一只腿成支撑状,一只腿抬起),橡皮条一端系于双手支撑之间,另一端系于抬起腿的膝关节处,抬起腿做连续快速下压动作,两替进行,对抗下压练习结束后立即进行快速高抬腿跑或快速小步跑或快速行进间跑。每组练习30次,重复3~5组。

要求:人体站立位置与肋木距离依人体身高而定(一般约为1m左右),支撑腿与躯干、头部成一直线,抬起的一只腿,大腿用力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放松下滑。做快速跑动时,大腿下压动作意识要强。

2.负重摆臂练习+快速摆臂练习

练习方法:双手持小重量物体(约1~2kg),做快速摆臂练习。负重练习后立即做徒手快速摆臂练习。每组练习30次,重复3~5组。

要求:肩部放松,上臂用力前后摆动,前摆时肘关节由大变小,后摆时肘关节由小变大,上臂与躯干平行时,肘关节约为90°。徒手摆臂时,动作频率尽量快速。

3.极限跑练习

要想提高速度性项目的运动成绩,采用一些极限速度的专项训练手段是必要的。用极限强度训练,有时达到100%,但大多数情况采用85%~95%的强度,这样做不仅能保持ATP功能,还可以改进和巩固动作技术,防止过早出现速度障碍和外伤。运动实践也证明:在训练中采用变速形式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耐力,而且有助于运动员克服速度障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造成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全面、训练方法和内容陈旧、运动专项技术教学与训练不合理、教练员理论学习不够,教法不当、训练负荷不当内容和学生心理素质差六个发面。

(二)建议

产生速度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出现速度障碍,说明短跑技术和身体素质落后于速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运动量、运动强度、训练手段和方法不能对机体产生良性的刺激。把握技术的内在联系,改进跑的技术,更新训练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加大运动量和强度,打破已形成的动力定型,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尽快克服速度障碍。

参考文献:

[1] 于海成.短跑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措施[J].呼兰师专学报.2000(11).

[2] 赵巍.速度障碍的原因及克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5).

[3] 范运祥.关于短跑速度障碍的训练学思考[J].田径.1995(02).

[4] 郭小梅,郎振国,王凤玲.短跑运动员突破速度障碍训练法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

上一篇:浅析篮球教练员的临场指挥问题 下一篇:实心球教学实际问题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