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及施工难点分析

时间:2022-05-11 09:43:15

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及施工难点分析

摘 要:建筑项目施工中,人们通常相对重视主体部分,但是部分重要位置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也会对最后的质量与效果形成特别大的影响,不过这些新型的建筑结构虽然充分的体现出新时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个性化特点,但是这也使得建筑施工工艺日益复杂化,加大了工程的施工难度。文章主要论述了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及施工难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关键部分 施工难点 措施

1.导言

在我国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的条件下,建筑的种类与项目也越来越多,建筑的质量与使用性能与环境等等都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一些关键和特殊部位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还要采用相关的技术受到来对其进行处理。下面我们就以实际案例为例,来对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关键性和特殊性部位的施工要点进行介绍。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位于蓬莱市钟楼西路与港南路交汇处东南侧,仙境苑小区项目。项目包含:1-15#住宅楼、地下车库、人防区、一栋综合服务楼,共计8.6万O的建筑面积,功能为住宅、地下车库、地下自行车库、地下人防、商业等。

2.2特点

本项目是一个群体项目,由15栋多层住宅、1栋六层综合服务楼、一个大型一层地下车库组成,体量大,基坑相对深,狭小的施工场地,不便的交通运输,给现场施工带来困难。本项目工期短,质量规范高,各专业单位多,一定会导致土建、装修、安装阶段的各专业交叉作业,互相影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拟定合理科学的施工策划部署。

3.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及施工难点的措施分析

3.1混凝土程施工的技术

混凝土是许多工程所需的必备基础材料,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优劣。混凝土的配比是由砂子、石子和水泥的一定比例完成的,因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受这三样材料的直接影响,所以在判断混凝土的质量上主要是看它的抗压强度大小。对于水泥的好坏是用标号来衡量的,标号越高水泥的质量就越好,因此在配置混凝土时要选择合适标号的水泥,对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放,坚决不得混用,同时对现场的水泥要进行二次复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决定是否使用。在进行配比混凝土时要先确定水泥和水的比例也叫做水灰比,当水灰比一定时,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一定的,即使增加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抗压性也不会变化,只不过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能力会增强。但如果水灰比例变大,那么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就会增大,由此可见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与水灰比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关于混凝土的配置一定要注意水泥和水的比例。只有将这两点控制住,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要想既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又想降低成本,可以通过改变水灰的比例来实现。

3.2大面积基坑降水

本项目的地下室基坑相对深,挖土面积相对大,而且相对深的开挖深度,土方开挖与运输对土壤中的含水率要求控制相对严,加上正处雨季节的基坑施工,给土方施工更是雪上加霜,非常容易出现挖土机械下陷,外运流淌的问题。同时,加上这区域的地下水位相对高,而且项目所在的地质有淤泥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含水量非常高,尤其是淤泥质粘土与粘土层降水相对困难,通常含水相对高的粉质粘土扰动后非常容易出现变性,变成淤泥质粘土,不可以实施土方的开挖。所以降水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

3.3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在目前的基坑工程中较为常见,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手段和技术方法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我们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都是以现有的工程地质以及水文条件为主要的施工基础,从而根据工程周边的道路、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控制与管理,在对于一些靠近已有建筑物的附近更是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对于其他部位的施工环节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处理。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环节主要有基坑设计、基坑施工要点以及基坑的管理要点。

3.4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的时候,由于建筑物结构在上部和下部楼层之间的受力情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下部的楼层需要布置一些刚度大、柱网密,越往上面墙和柱会相应的减少,并且扩大轴线的间距。在结构的方面,要用跟常规方法相反的来进行布置,从而可以满足建筑物功能发挥的需要。对于建筑物来说,要在上部布置刚度比较大的剪力墙,在下部布置刚度比较小的框架柱,要实现这种结构,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一些转换层。这是目前工程使用中最为主要的结构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的上移,要对建筑物设计特定的简体的结构,并且也需要带有转换层。一般来说,影响转换层的影响主要有:上部外筒的刚度、内筒的刚度以及转换层的设置高度等。对于这些转换的结构,其抗震性能主要是受到转换层高度影响的。转换层高,那么其上下层间的位移角以及内应力会变的更加的明显,所以在设计转换层的时候,需要对其设置高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制。

3.5深基坑变形监测

因楸竟こ袒坑相对深,完成基坑支护施工后,在施工经过中为防患于未然,做到预知、把施工隐患消除,确保施工安全,一定要对基坑结构和四周建筑物实施位移沉降等实施监测,把施工安全和环境影响控制在规定安全区域内。在施工经过中要严格依照本项目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基坑监测点依据设计要求及时设置。在完成基坑支护、完成观测点设置后,即开始实施测量观测直到完成地下工程施工、土方回填结束。监测频率为每3天一次,基坑施工高峰期或变形相对大时检测频率要加大。每次监测完毕,及时实施计算和分析监测的数据,整理成合适的报表。在基坑施工中如果遇所测变形与内力异常,要及时向业主、设计、施工与监理单位提出报警,当异常严重时要实时不间断监测,并使用相关应急措施,对基坑实施加固处理,保证基坑安全。

3.6后浇带的处理

在施工的后浇带钢筋,尽管后浇混凝土,但是钢筋需要保持连续。对于后浇带钢筋的配备,应该要成为一个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都是需要通过配筋进行承受的。一般来说,后浇带的宽度通常在700~1000mm之间。在本工程地下室设置了三条的后浇带,结构在此断开。后浇带按设计要求必须在两侧砼结构施工完成后60天后方能浇筑。因后浇带处支模用九夹板制作后,拆除清理较为困难,拟考虑后浇带内均用两层快易收口网网遮挡。钢丝网上用二四木方作背肋支撑,作为浇混凝土时施工缝临时支撑,钢丝网不作拆除直接浇于混凝土中。对于后浇带处的模板做成独立的模板支架,可拆除后浇带两侧其他模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工程项目是由几个分部项目组成,只有每个分部项目质量都达到合格(或优良),才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对于一些特殊或者关键的建筑部位,施工单位必须要对其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才能建造出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的建筑。把握好核心技术,促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以此来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鞠欢.建筑工程关键部位及施工难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62-63.

[2]贺长城.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J].门窗,2014,02:86.

[3]张丽莉,李庆鑫.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208.

[4]都成富.建筑施工中关键和特殊部位施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212.

上一篇:在沉默中灭亡 下一篇:苦难生命的审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