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庭和天井的区别

时间:2022-05-11 09:31:37

摘要:中庭和天井这两种形式都是从古代逐渐演变到今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但是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本文中从二者的概念定义及起源与演变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阐述和对比,向读者展示二者的区别。

作为一名高校建筑学教师,总是会遇到学生会混淆天井和中庭的概念,这两种形式都是从古代逐渐演变到今天,并被运用在现在的建筑中,但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关键词:中庭建筑;空间;区别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概念 、定义

中庭

维基百科网站:“由建筑物围合而形成的空地叫做中庭。其用途可以是花园、广场、球场或者在四合院中间的空地。在公共建筑中,中庭一般是指开阔的空间,通常是几层楼通高的空间,并在其立面或者屋顶上开窗,在写字楼中,中庭一般紧邻建筑的主入口。公共建筑中的中庭空间非常常见,因为中庭空间能够给原有空间带来明亮和开敞的感觉。”

英国的建筑师及其理论家理查・萨克森在其著作《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一书中,对中庭定义是“一个高大的入口空间、中心庭院及带有屋顶的半公共空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庭,指在建筑物内部的有顶的庭院空间,有强烈的开放性,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

中庭的应用可解决地下建筑固有的一些问题,诸如不良的心理反应、外部形象与特征不明显、观景与自然光线的限制、方向感差等。

天井

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 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不同于院子。

起源与演变

中庭

建筑中庭空间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期,万神庙的建造者就利用穹顶结构的特性,创造了约40m高的室内无柱空间并在建筑的史卷上记下浓重的一笔;而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突破了单一的空间体量局限,采用主次空间嵌套的方法,展现出建筑所具有的节奏与层次(图1)。作为满足人们举行仪式、交往聚会、礼拜祭奠等公共活动的场所,大尺度室内空间一直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建筑空间形式的发展又往往滞后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当建筑的年轮跨入到工业时期,钢材与玻璃的组合形式因技术的革新而得到广泛的运用,从而使室内公共空间无论在体态、功能、类型上都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此类空间吸纳了室外庭院的众多特点,并且同时具备了空旷的尺度、通透的采光、自然的景观、多变的形态、不受天气的影响且常设于建筑内部核心区域等新特点,人们往往称其为建筑的中庭空间。

图1万神庙图2圣索菲亚大教堂

建筑中庭空间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期,万神庙的建造者就利用穹顶结构的特性(图1),创造了约40m高的室内无柱空间并在建筑的史卷上记下浓重的一笔;而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突破了单一的空间体量局限,采用主次空间嵌套的方法,展现出建筑所具有的节奏与层次(图2)。作为满足人们举行仪式、交往聚会、礼拜祭奠等公共活动的场所,大尺度室内空间一直是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建筑空间形式的发展又往往滞后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当建筑的年轮跨入到工业时期,钢材与玻璃的组合形式因技术的革新而得到广泛的运用,从而使室内公共空间无论在体态、功能、类型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此类空间吸纳了室外庭院的众多特点,并且同时具备了空旷的尺度、通透的采光、自然的景观、多变的形态、不受天气的影响且常设于建筑内部核心区域等新特点,人们往往称其为建筑的中庭空间。

真正被人们开始称之为中庭建筑的是亚特兰大海特摄政旅馆,是由约翰・波

特曼 1967 年设计的,这座宾馆总共有 22 层,在中间的位置设计有一通高的空

间,顶部盖有玻璃的屋面,在这个巨大的中庭空间里,建筑师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生活化、人性化的场所,布置了多种景观元素,使中庭变成一个城市广场,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社交及公共活动的场所,波特曼给建筑的中庭赋予了一种新的模式。

现代建筑运动中对环境的忽视,和当代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使建筑环境在建筑界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就建筑本身而言,它提供的主要是人为环境,而就人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而言,人工和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总是渴望在以建筑为主的人工环境中,得到与自然的沟通,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结合,在建筑内部对自然环境的营造等等。而中国民居中庭建筑空间正是即取人工之巧,又得自然之利,在各种不同的建筑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和能源进户之后,出现了大跨度及多跨度连续覆盖的大室内空间,解决了现代大容量大空间的需要。但它毕竟是技术条件、功能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人类心理和生态环境的产物,聪明的建筑师在连续覆盖很大的人工室内空间中,设置几个传统的古代中庭形式的自然空间,使现代技术、功能和人的生态环境取得暂时的统一,是一种解决人工空间和自然空间和谐的途径,这是传统民居中庭空间最具意义的借鉴作用。

现代中庭建筑的发展还将继续从传统民居的中庭空间中得到启示,为室内人工空间提供自然生态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把中庭设计理论用于广泛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旅游商业建筑,并融入生态环境内容,这是体现民族文化特性的现代中庭设计趋势。

天井

天井空间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也是围合空间的代表。小小的天井联系着建筑的内外空间,使居住于其中的人们能够不出院门便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最完美的诠释与演绎。天井空间是自然的建筑化,也是建筑的自然化。它既与自然紧密相连,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围合。建筑物往往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天井空间就是在

这样的功能需求下逐渐形成的。在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中,这种围合形式不

胜枚举。天井空间的代表则当属皖南徽州民居。从传统建筑上的表现上来看,天井空间尺度较小;天井空间介于室内、外空间之间。

在传统建筑的概念里,天井空间是指民居建筑中房屋和房屋或房屋与围墙围

合成的露天空地,从空中俯视,酷似井口而得名。但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不断更

新和建筑材料与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建筑中,尤其是大尺度的公共建筑中,我们

所能见到的传统意义上的天井空间越来越少。

天井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一个符号,而且它是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一个物质载体,因此它在今天的存在是必然的,并且会以更好的姿态发展。

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庭是由建筑物围合而成,它从属于建筑内部空间,并且是有顶的,通过顶部或侧面采光,一般面积较大。而天井是由建筑和建筑围合或建筑和墙体围合而成,没有顶,天井介于室内、外空间之间,面积相对较小。

上一篇:论建筑施工技术中的节能理论应用 下一篇: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