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在中考题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11 09:24:10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作为初中数学中的一种有力工具,在代数、几何、三角等都有广泛运用,中考中的因式分解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下面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说明之,供读者参考.

一、 在求值中的运用

例1. (2011年盐城中考题)已知a-b=1,则代数式2a-2b-3的值是( )

A. -1 B.1 C.-5 D.5

简析:对原式代数式变形得2a-2b-3=2(a-b)-3,将a-b=1代入可得待求式=2×1-3=-1,故选A.

例2. (2009年大庆市中考题)若a+b=3,ab=1,则a■+b■=?摇 ?摇.

简析:对a+b=3两边平方得

a■+b■+2ab=9

易得a■+b■=9-2×1=7

点评:有些求值问题不能直接代入求值,这就要看怎样变形求值了,因式分解就是一种很好的变形方法.

二、 在分式化简中的运用

例3. (2012年济南中考题)化简■÷■

解:原式=■×■=■

例4. (2012年江西中考题)化简(■-1)÷■

解:原式=■÷■=■×■=-1

点评:在分式的乘除运算中常遇到化简问题,在分式的加减运算中遇到通分问题.分式的化简通常归结为对多项式的分解,因此分式的化简是因式分解的重要应用之一.

三、 在解方程中的运用

例5.(2012年河北省中考题)用配方法解方程x■+4x+1=0,配方后的方程是( )

A.(x+2)■=3 B.(x-2)■=3 C.(x-2)■=5 D.(x+2)■=5

解:x■+4x+1=0

x■+4x=-1

x■+4x+4=-1+4

(x+2)■=3,故选A.

例6. (2011年安徽省中考题)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根是( )

A.-1 B.2 C.1和2 D.-1和2

简析:移项得x(x-2)+(x-2)=0

提公因式,得(x-2)(x+1)=0

解得x■=2,x■=-1,故选D.

例7.(2012年安徽省中考题)解方程x■-2x=2x+1

解:x■-4x=1

x■-4x+4=1+4

(x-2)■=5

x-2=±■

x■=2-■,x■=2+■

点评:将方程因式分解后再求解往往较容易.

四、 在几何求解中的运用

例8. (2012年陕西省中考题)如图1,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点N在PB上,且ON∥AP,MNAP,垂足为N.

①求证OM=AN;

②若O的半径R=3,PA=6,求OM的长.

简析: (1)如图,连接OA,

则OAAP

因为MN∥AP,所以MN∥OA

因为OM∥AP,所以四边形ANMO是矩形

所以OM=AN

(2)连接OB,则OBBP

所以OA=MN,OA=OB,OM∥AP

所以OB=MN,∠OMB=∠NPM

所以RtOBM≌RtMNP

所以OM=MP

令OM=x,则NP=9-x

在RtMNP中

x■=3■+(9-x)■

x■-(9-x)■=9

(x+9-x)(x-9+x)=9

2x-9=1

x=5,即OM=5.

五、 在概率求解中的运用

例9. (2010年云南大理、丽江、怒江、迪庆、临沧五地州中专题)四张质地相同并标有数字0、1、2、3的卡片(如图2所示)将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第一次任意抽取一张(不放回),第二次再抽取一张,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求两次所抽卡片上的数字恰好是方程x■-5x+6=0两根的概率.

简析:x■-5x+6=0

(x-2)(x-3)=0

x■=2,x■=3

树状图

所以两次所抽卡片的数字是方程两根的概率是■=■.

六、在代数、三角方面的综合运用

例10.已知方程2x■-4sinθx+3cosθ=0的两根相等,且θ为锐角,求θ和这个方程的两根.

简析:由判别式Δ=0,得

16sin■θ-24cosθ=0

即2sin■θ-3cosθ=0

所以2(1-cos■θ)-3cosθ=0

2cos■θ+3cosθ-2=0

(2cosθ-1)(cosθ+2)=0

因为θ为锐角,cosθ+2≠0,所以2cosθ-1=0,得cosθ=■,于是θ=60°,

故方程的根是x■=x■=■=sin60°=■.

七、 在函数求解中的综合运用

例11.(2012年贵阳中考题)如图3,二次函数y=■x■-x+c的图像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顶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M′.

①若A(-4,0),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②在①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MBM′的面积;

③是否存在抛物线y=■x■-x+c,使得四边形AMBM′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简析:(1)把(-4,0)代入解析式y=■x■-x+c,得■×(-4)■+4+c=0,解得c=-12.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x-12.

(2)由y=■x■-x-12可化成y=■(x-1)■-■,所以M点的坐标为(1,-■),M关于x轴的对称点M′的坐标为(1,■),对于y=■x■-x-12,令y=0,解得x■=-4,x■=6.

所以A、B两点坐标为(-4,0)、(6,0),则AB=10,MN′=25,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MBM′为菱形,S■=■AB×MM′=■×10×25=125.

(3)如果四边形AMBM′是正方形,则MM′垂直平分AB,且MM′=AB.

设A(x■,0),B(x■,0),AB=|x■-x■|=■,而x■、x■是方程■x■-x+c=0的两根,方程可变换为x■-2x+2c=0.

所以x■+x■=2,x■x■=2c

所以AB=■=2■

所以M点的坐标为(1,-■).

把点M(1,-■)代入y=■x■-x+c,得-■=■-1+c,两边平方,解得c■=-■,c■=■.

当c■=■时,抛物线为y=■x■-x+■=■(x■-2x+1)=■(x-1)■.

顶点在x轴上,舍去.

故当c=-■时,使得四边形AMBM′是正方形.

点评:通过配方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x■-x■|=■=■的变形等都利用了配方法,在一切可以用上的场合要自觉地运用它去分析、处理问题,力求合理、迅速、准确地解题.

上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