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1 18:24:10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因式分解 教学方法

引言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解答代数恒等变换的重要内容,其数学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乘积形式,它广泛地用于初中数学问题解答中,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工具,也为其他数学概念的展开和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进行系统性和具体化的因式分解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解题方法[1]。

1.因式分解的教学方法

1.1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因式分解的内容讲解上,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因式分解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指定上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了解因式分解在中考中的考查比重;(2)理解因式分解的数学概念;(3)让学生运用因式分解方法解答问题。

2.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只能起到知识传输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当前素质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实践,合作探究”,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我,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开展理论性的创新,从而促使学生注重“因式分解”的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建构数学模型,学生独立思考。

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概念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带来了很大便利。因此在因式分解教学过程中,抓住生活中的因式分解数学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学生思维。

2.2解题思路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对因式分解的解题思路也会有不同看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2.3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课堂兴趣能给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因式分解的独特魅力。

3.因式分解方法的讲授

3.1提取公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基本解法,它是把多项式中的公因式提出,将多项式写成乘积的形式,它的计算步骤是先判断式子符号,如果是负号要先将负号提取,再取式子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公因数系数,最后写出最简形式。

3.2完全平方法则。

概念是两数和或者差的平方,等于它们首项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的乘积的2倍,前者是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是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3平方差公式。

3.4十字相乘法。

现如今的数学教学考查将重点放在了十字相乘法上,将其作为因式分解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能否掌握十字相乘的方法看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把三项二次式用十字相乘法解出,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这种对学生来说较复杂的解题方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因式分解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喜爱,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4.因式分解教学对师生双方的要求

因式分解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或者学生自己独自证明是不能促进我国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教师在课前教案预习上要做到言简意赅,主次分明,更好地找到因式分解教学上的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下也要多多关心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不要依靠上课教师所讲的内容,要自己努力寻找数学中其他有用的知识点,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的好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学习数学的态度,不懂就问,对自己要高标准,保证课堂听课效率。

结语

相对而言,数学是一项复杂而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因式分解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在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数学水平的提升[2]。

参考文献:

[1]赵明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方法的归纳与总结[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9.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2篇

一、课前精心预设,打好生成基础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而正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效的生成。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来谈一谈如何在预设与生成中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教学片段1(七上9.4整式)

介于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我通过对各国国家馆的建设费用、门票、参观人数、路程等等设计了一组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得到等式子。

教学实录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讨论这两组代数式各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得到:

(1) 中的代数式是由数与字母的积或者字母与字母的积所组成的。

(2)中的代数式是(1)中这类代数式的和。

师:像(1)中的叫单项式,像(2)叫多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从而得到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强调最后的结果为积的形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最后是和的运算。为了巩固这些概念,我安排了“擦亮双眼辨一辨”环节。

师:请同学们判别下列式子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

(这环节中前4个题目学生都没什么异议,很快就大家一致通过,但在第5、6的辨别中学生出现了分歧)

生1: 都是单项式,因为是单独的一项。

生2: 是多项式,可以写成 同理可知 也是多项式。

生3: 是多项式,可以写成 但是

不是,因为分母上出现了字母。(这个只有一两个学生说到)。

在这里我尽情的让学生说,从他们的说中进一步理解巩固这些概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课堂上出现一种“群情振奋”的动人场景,甚至出现一点点“乱”的场面。正当学生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我适时的在幻灯片上出现 是多项式,可以写成 。但是

不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分母上有字母的不是整式。所以不是单项式也不是多项式。”这句话。此时再追问 是多项式吗?聪明的学生知道∏表示数,所以 是多项式。看到学生们那豁然开朗的表情,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辨析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难点被突破,以后只要看到此类题目,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课堂上的“争辩”,避免犯错。

1.正确把握教材

重视预设,要求教师深入地解读教材,因为教师理解教材时的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对于这几个特殊的代数式的概念辨析,都是在深入解读教材,和一定的教学经验下才能成功预设。

2、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现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在上述片断中,我充分了解学生在掌握代数式概念后,对单项式、多项式的基本区分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形如 , , 这类特殊的代数式判定容易出现混淆。充分预设学生的错误,巧妙利用错误,对这些感念起到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全面了解学生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需要了解什么?当学生出现异议时,我充分让学生“讲话”,并鼓励学生勇敢地“说”下去,适时抓住“生成的契机”。

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学生犯错。教师只有在课前预设各种生成可能,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临阵不乱,对症下药、游刃有余。

二、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教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做足预设,充分思考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例如:教学片段2(七上,9.11平方差公式)

在上平方差公式时,我设置了下列过程来验证平方差公式:

如图,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1)请表示图1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2)小明将阴影部分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图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

(3)比较(1)(2)的结果,你能验证平方差公式吗?

我让学生们动手操作一下,怎样才能拼成图2?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大家思考着,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拼图,并得到结果。突然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有不同的拼法,也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

在备课时设计本题只是想通过拼图来验证平方差公式,使学生对此公式有个直观的认识,无需拓展。但这显然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好素材,错过太可惜了。于是急中生智,调节预设,便有了下面的精彩:

师:好吧,请你说说方法。

于是,先后有多名学生展示了不同拼法:他们先将阴影部分分成了两个梯形(如图3):

生1:拼成一个矩形(如图4),面积是(a+b)(a-b)

生2:拼成了一个梯形(如图5)、面积是 (2a+2b)(a-b),化简得(a+b)(a-b)

生3: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6),面积是(a+b)(a-b)

学生的拼法不同,可得到的结果相同a -b =(a+b)(a-b)。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

尽管我在课前作了较多的预设,但学生的发现还是让我有意外惊喜。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丰富,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进步的场所。

三、合作交流,开挖动态生成的源泉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生命线。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和谐合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有些内容是在预设中被忽略了,以致课堂上出了点偏差,这些都是常见不过的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预想到了,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资源,把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在交流倾听中调整思路,掌握方法。

比如:在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设置了两个因式分解:

解完式子(1),式子(2)一给出,我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受(1)解法的影响,马上有学生1回答:先提出公因式,再因式分解, 。

生2:先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再提公因式。

于是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

师:你们两种方法都对,生1的的方法是先提公因式,再用公式。生2的方法是先用公式法再提公因式。但是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呢?

话没说完,下面的许多学生喊道:老师,应该要用生1的方法,这样因式分解不容易错。于是在下面的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时,通过板演步骤,学生清楚的发现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完全由学生来总结。

学生们都笑了,也记的更牢了。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件

1引言

目前,很多初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这些设施的配备,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提前精心准备的课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微课教学就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新形式,它通过在课堂中几分钟的展示,就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讲解时间,迅速让学生理解。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微课及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作用

微课的概念所谓微课,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控制在5~10分钟的短小课件。运用微课,结合学生在上课期间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对课本中一些不易掌握的知识点长时间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克服学习难点的动力和勇气。同时,运用微课可以节约有限的授课时间,教师在对难点进行讲解时会更加从容,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解题的尝试和锻炼。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作用微课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数学授课中起到启发作用。微课的教学手段之所以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的难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知识难点传授过程中,学生从微课中学到新的解题思路,在掌握一个难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在以后遇到别的难题时动脑子解决,而不是对难题死记硬背,缺乏对题目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微课教学可以促成学生学习质量的大幅提升。2)微课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起到“回忆”作用。微课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复习阶段特别是考试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课外复习。因为微课的互联网特征,它可以在学校或家庭中进行重复播放。对知识的难点毕竟有的学生接受较快,有的学生接受较慢。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微课文件发送到班级的学习交流群,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没有时间次数的限制,避免学生学过后掌握不了知识,从而影响学习以后的课程[1]。在面临考试的阶段,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而时间又不允许,学生可以从电脑中调取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迅速进行回忆,经过加深记忆,学习知识的效果会明显增强。

3微课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大,频率比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目前,作为学校骨干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经过了传统的师范教育的培训,他们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说运用得非常熟练,也积攒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面对信息时代的微课教学,他们积极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师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然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对微课教学的方式表示肯定,但因年龄等因素,在实际制作课件中还存在技术掌握不熟练而力不从心的现象。微课教学中翻转式教学对学生的管理微课教学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进行翻转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通过微课课件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讲解。但是在分组讨论过程中,课堂纪律也相对比较松散,有的班级甚至出现学生为了争论某一题的解题方法而乱成一锅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提前预判,把学生的分组情况、问题的讨论、小组组长安排等具体事宜进行周密安排,避免出现混乱的课堂秩序,影响到正常讨论的小组学习[2]。微课授课中教师理念的改变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的尊敬。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微课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对自由地进行讨论和辩论,对待教师也会变成朋友的关系,可以与教师平等地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对这种在课堂上的身份变化,不少教师很难接受,不予理解。

4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在微课教学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改进策略。注重细节的选材制作一堂数学课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固然是最好,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与愿望相反,过多的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反而更不理想。因此,数学微课的选材和制作一定要进行精心选择,只有知识的难点和不易掌握的题型,才能够进行微课的教学。如果那些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也被制作成微课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对微课教学失去新鲜感,失去对较难知识点掌握后的兴奋,逐渐失去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关注和期待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重视微课的选材。在微课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知识,以唤醒学生的兴趣,因为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明确。而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只有融入生活实际,才能够让数学变得实用有趣[3]。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点面线的结合以及角度的运用,比如鸟巢和水立方的建筑设计,它们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弧度的结合,将建筑中的受力平衡分布,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同样,几何图形也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搜集这些实际运用实例,向学生进行实景的传授和教学,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奥秘。注重语言简介和多变的形式微课因为时间的关系,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讲解,所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提炼和对重点问题的突出。在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题型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语言组织,不但要准确地表达知识,更要结合语言的轻重缓急等进行艺术处理,做到微课逻辑准确、语言生动。同时在微课的制作形式上,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避免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增强微课教学的效果。而且微课的运用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案或者是教学模板,不能一眼一板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动画、漫画、网络语言等。将微课视频与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结合起来,能够生动活泼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因式里的一个个元素进行拆分,并设计成可爱的动画形象,再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他们组合和分解的过程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因式分解的原理和分解方法。此外,现代初中生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对于互联网文化的接纳程度比较高,一些网络语言的运用也是微课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方法。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网络用语在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4]。课堂讨论和讲解的处理课堂讨论与课题讲解的处理是微课教学的点睛之笔,学生在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课件学习后,对所学数学题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时授课教师再结合微课视频进行专门讲解,这样的讲解将更加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教师对课堂中的难点进行有效讲解,可以对微课视频做一个深入的补充。在学生的课堂分组讨论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不易解决的题目进行解释,同时教给学生对题目的解决思路,分组互动的学习气氛也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微课运用的目的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微课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但是并不依赖于微课。在微课的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对于微课知识的深入解析和发散引导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微课播放之后,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剖析。仍然以上文提到的几何图形教学为例,教师通过鸟巢和水立方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的角度、弧度,之后要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锐角、钝角、直角的不同特点,认识到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几何图形的不同特性,还可以将勾股定理等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公式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直观感受掌握教学知识点,从而真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5结语

在国家重视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微课教学的发展是迅速的。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的微课教学中,针对引导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要方向,充分地补充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发挥平台,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供更好的教育渠道。微课教学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它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扩展微课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作者:董辉光 单位:寿光市稻田镇田马中学

参考文献

[1]孙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助力剂:微课[J].人生十六七,2016(20).

[2]王大前.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基于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5):39-40.

[3]李志芹,李照泉.初中数学微课的运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39-40.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4篇

一、彻底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

教师、学生、教材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本为教学依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最基本前提便是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想有较大的收获,必须深钻教材。只有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才能确定章、节、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才能找出重难点和关键,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时教案和学案,准备好精选试题。

如果教材上说得明明白白的内容,教师可略讲、不讲或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引导,渗透洋思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那些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要抓住关键,充分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该拓展的绝不可一带而过。

二、认真进行数学教材分析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1.要分析数学学科的结构。

数学学科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组成的。

如:对九年级(上)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分析如下:

A、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从三方面表述概念的内涵)。

B、基本问题:

(1)、解方程――已知方程的系数求根;

(2)、作方程――已知根,确定方程的系数。

C、基本原理: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D、基本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消元法、换元法、降幂法等。

F、基本应用:如增长问题、利息问题、航行问题等。

2.确定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 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为实现这个要求,必须在章节、单元、课时教学中层层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A、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点。应怎样讲清这些知识点,讲到什么深度,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必须心中有数。(我们可以利用好学科组学习这个优秀的平台。)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应讲清全等三角形的要领,课本中是用“重合”一词来描述的,理解起来较容易,但学生往往重视不够,这可能影响“对应”概念的理解。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把“全等形”和“对应”两个概念相结合起来讲。讲解时,可多多举例加以说明。

B、基本技能。数学的基本技能包括运算、识图、绘图、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符号运算能力等。技能带有操作性,它是巩固基础,形成数学能力的中介。

如:通过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后,可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这就是利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技能。

C、数学思维,它是学生智力结构的中心。因此数学教学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如:八年级(下)“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中,学生学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可让学生思考作一个平角的角平分线,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会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如:学生学会了作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后,让其思考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并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其证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D、思想教育,数学思维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还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思维方式、态度和情感等。

如:数学中的推理意识,就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直、诚实不盲从的品质,养成尊重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

3.找出难点,求对策。

教师在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后,还应注意知识的重难点。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又如何突破?我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A、明确主次关系。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就图形的内在联系而言,三角形知识在生产实际中也经常用到。因此,三角形是平面几何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关键内容。

B、抓住关键。一节课的重点应从知识点,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C、突破难点。突破难点,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方法。方法一:分散难点,即把难点设计成若干个台阶,让学生沿台阶一步步地爬上去。然后各个击破,从而达到目的。方法二:创造一个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使难点得以解决突破。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第一种方法见效快,但掩盖了解决难题的思维过程,第二种方法见效慢,但对思维能力培养却有很大好处。

4.分析习题。

教师在分析习题时,应对教材中的习题先演算一遍,从中找出规律,以免盲目出错。分析习题时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A、研究习题的层次。教材中的习题可分为练习题、习题、复习题、总复习题这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题应做不同的处理。如练习题、习题属于阶段性的习题,应随堂练。复习题、总复习题是综合性题,它涉今的知识面广,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按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区别对待。

B、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习题解答方式应形式多样。如可以考虑口答、板演、复习提问、书面作业、课后思考等方式,一般应根据习题难易程度来确定解答方式。

C、突出重点、控制题量。数学知识有主有次、有易有难,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应选择重点题和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适量地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要加重学生的业余负担。

D、挖掘习题的潜力。如:可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一些习题进行引申,培养学生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可将命题的结论、条件互换,研究其逆命题是否成立,有意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等。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5篇

一、合理整合教材,于无问处见问题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材整合的理念和策略理性看待教材,善于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问题,活用教材,紧扣课标而不紧扣教材,预设恰当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手段和途径,把教学重点和难点细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若干问题,实现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是教师教学的中心工作教材整合的合理性,体现在明确课程标准,理清学科体系,把握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情境构建教学模式,于无问处见问题

案例1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方程与方程组(7)“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管1周至2周的课时教学教学中应合理整合教材,把这一目标细化解读到每一课时,使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操作性和监控性

如配方法,教师可预设学生已学过的用“消元”思想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维方式,提问学生能否把一元二次方程降到一元一次方程例题的设计从结合学生已学过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入手,紧扣课标,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先解方程x2=25,再提高到解(x+3)2=5的方程,提问学生能否将x2+6x+4=0转化为(x+3)2=5,让学生感受到用配方法解x2+6x+4=0的成就感由此进行总结: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二、把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质疑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提问题的学生才会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反映的情况,适时提问,注意提问的方式,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关注学生的提问,热情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困生提出简单问题,要乐于解答,而不嘲笑讽刺;对学生提出的有质量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教师应把握问题的源泉,培养提问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教学中问题的产生通常有:(1)把上节课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预习时看不懂的内容,在课堂上求问于同学和老师(2)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安排预习作业,指导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3)对学习的内容有不同见解(4)在现实背景中提炼问题,构建数学模型问题(5)在知识的延伸拓展上提出问题

案例2(2014龙岩中考)随着地球上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倡导节约用水某市对居民生活用水按“阶梯水价”

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HJ12mm]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TP7CS25TIF,Y#]

(1)该市人均月生活用水的收费标准是:不超过5吨,每吨按[CD#3]元收取;超过5吨的部分,每吨按[CD#3]元收取;

(2)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若某个家庭有5人,五月份的生活用水费共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用了多少吨生活用水?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掌握设问技巧,把问题带入课堂,把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恰时提问学生设问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讲究问题情景如:(1)承启处设问,以旧思新(2)疑惑处设问,以疑激思(3)重点处设问,引发深思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把问题带入课堂,恰时提问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走向成功

案例3(承启处设问)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判定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后,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时,可设如下问题:(1)两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两边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两个问题提交给学生动手操作,讨论验证,有助于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2

三、有效提问,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中心,提问既是教学艺术,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预设要注重“五个”性:(1)提问的科学性;(2)提问的目的性;(3)提问的激励性;(4)提问的连续性;(5)提问的层次性

有效课堂提问方式应重视“五个”相结合:(1)直问与间问相结合;(2)正问与逆问相结合;(3)单问与多问相结合;(4)对问与齐问相结合;(5)师问与生问相结合

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好三个提问时机,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二是在重点、难点、易混处;三是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

正确把握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时机的选择、提问的及时评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随机且有期望地提问,提升课堂教学参与度

教案设计时,预设课堂教学中提问哪位学生,谁能给出所希望的答案根据质疑的难易度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期望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回答所期望的答案,既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把控课堂教学进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且有期望提问,根据教学目标的过程性和操作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关注质疑的深度和广度,分层次提问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积极参与的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6篇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已落下帷幕,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年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学期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 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本人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45分钟。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将在后面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2进行教学总结。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

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1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2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16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第7篇

第一篇:高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任高二两个班的数学课,高二、三班总人数是68人,高二、四班69人,总体来看,这两个班的基础不太好,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两极分化严重,文科生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特别是我对教材不熟悉,导致我在这学期的备课、上课、备学生等方面很吃力。虽然是这样,通过我的努力,依据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已经圆满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对这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在备课方面,我认真钻研教材,注意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法。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几何体,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导数。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接受比较慢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课的类型,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安排,认真写好每一篇教案。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及时对课上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在一起。在准备课堂练习时,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备课时需查阅大量的资料,给学生高质量的习题,使每个题都有针对性。由于我是今年才接四班,对于四班的情况不了解,一年以来,我注重和他们的沟通,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对我不太适应,所以在期中考试时成绩不太理想,他们对我的评价不太好,虽然我没有看到最近的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但是我知道他们已经接受了我,并且我也真正的了解了他们。

(二)增强上课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课时,尽量使讲解清晰化,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条理化,做到课堂结构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尽量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愉快;注意习题的数量和质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的少,学生思考和练习的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

(三)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考试评价方面

我们知道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与考试评价方面是六项教学常规中的三项,也是我们平时教学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我一直很注重这几方面的工作。这学期我按着学校的要求每星期让学生做一次作业。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在做作业中,犯下的错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一个个整理在错题本上,我很明白地告诉学生,如果你要抄袭作业的话,请你不要上交。因为我们让学生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学习中的问题暴露无遗,否则你的教学辅导就没有了针对性。在布置课下练习方面,我一直坚持要求学生每天做一页练习,并且不定时检查,因为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太不注重课后的复习和巩固,这样强制性的要求会使中等的学生有所提高,效果很好。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每周的晚自习,进行集体辅导,在第八节课和课活时间进行个别辅导。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和他们交流,课下找他们了解学习情况等。从鼓励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对于不能按质按量完成练习和作业的学生,做到惩罚有度。在复习备考这段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复习题,并且精讲精练,使学生有很大的提高,在复习课上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氛围很浓,很多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这学期我按着学校的要求,听课15节,积极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向他们请教,使得我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在此要向给予帮助的老师表示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这样做,使我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教材不够熟悉,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的不好,对于学生也不够有耐性,在辅导中还缺乏经验。

一年的工作即将过去,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高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17)班班主任及高一(17)、(2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完成了必修3和选修1-1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算法与程序框架,统计与概率,命题,圆锥曲线,导数及其用等五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3 、选修1-1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24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17班是一个重点班,全班大多数同学初中升高中成绩比较好.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6、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 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刚教高中的新教师,对教材的不熟悉,对重难点的突破,对考点的把握,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对高中教学的经验都是一个很大漏洞,我将把握好每一天,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高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一学期又已经结束,这学期以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态度

一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带新课程的新授课,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矗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三、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4、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情况;5、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6、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7、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8、本节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会的,哪些是必须要仔细讲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9、本节内容的重点如何处理,难点如何突破,关键点如何引导,疑惑点如何澄清等

在教学过程过,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还特别重视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运算的训练,重点抓解答题的解题规范训练.

五、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落实就是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落实情况,学生的落实在教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出成绩的一环。因此,教学别抓好了一下几点:1、书面作业狠抓质量和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满分意识,关注细节与过程;2、导学案提前预习,上课检查,以提高课堂效率;3、《基础训练》和《导学练》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跟上教学进度;4、单元测试及时批改,及时整理错题订正本。5、加强尖子生的数学弱科辅导工作,保证尖子生群体的实力;6、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灵活掌握的考查是高考数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因此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利用在知识交汇点的命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地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其中,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新课改

首先,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当中迷失方向。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宽自身的知识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获取知识,教师除了看专业书籍,也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先进的手段进行学习.要多和其它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取长补短.

同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活跃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七、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八、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 下一篇:归园田居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