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道平常事

时间:2022-05-11 07:46:52

【摘 要】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说话能力无疑是重要的一项。本文就如何训练初中生的说话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强调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应贯穿于平常教学的始终,让说话能力训练技巧的指导变得经常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能言善道变为平常事。

【关键词】能言善道;训练技巧

“能言善道平常事”,指的是“能言善道”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并非某些人想象的那么“阳春白雪”,它是普通人经过科学的训练就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它完全能够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儿。恰如其分地认识“说话能力”,我们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就可以有效预防“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情形出现,而把它贯穿于平常教学的始终,让说话能力训练技巧的指导变得经常化、系统化。那么,怎样进行说话能力训练呢?

一、课前讲话,逼学生敢说

为了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笔者按座位号顺序每堂课前由一个学生讲话,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被老师逼着上台说话,说话内容完全由学生自选。刚开始,有的学生到台上战战兢兢,面红耳赤,把原先准备好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同学讲话的声音极小,吞吞吐吐;有的同学干脆拿着稿件,低着头一字不漏地念着。尽管学生第一次说话扭扭捏捏,但他们毕竟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这种“逼”,后来成了一种习惯,通过三番五次的训练,学生已经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会讲故事,会讲笑话。学生的说话习惯已初步形成,说话内容较以前丰富,胆子也大了。在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里,每个学生都有多次锻炼的机会。训练一多,学生就敢说了。这种“逼”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或者说是“硬性指标”。好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往往都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得“逼”,“逼”得恰当,“逼”出热情。

二、课堂提问,诱学生能说

课堂提问,如果诱导得法,学生就能按老师说的思路回答出问题。课堂活跃,学习兴趣的浓厚是不言而喻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是起“煽风点火”的作用,“煽”的是语言之风,“点”的是思想之火。一旦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学生读起课文来,怎不会意兴盎然呢?笔者教《心声》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心声”包含了那几层的含义?这种有探究性的问题,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有的说:“指的是李京京想在公开教学课上朗读《凡卡》的心声。”有的说:“指的是希望老师不要歧视某些‘有缺陷’学生的心声。”这样的问题,答案很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发挥。这种问题的设计,既可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失是一种有效的问题设计。

三、课文朗读,促学生想说

一般来讲,说也包括读。朗读训练既是读的训练,也是说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词汇,领悟各种表达方式,学习普通话。例如,笔者教朱自清所写的《春》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加强了说话训练。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仿佛沐浴着春风,闻到了百花竞放所散发出的芳香,又像置身于春雨滋润下的草丛中,领略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惬意极了。如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然后让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形成语感,那口语表达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训练,除了在阅读课上进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课,让邻近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读,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甚至可以朗读课外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训练的时间久了,学生怎能不会“能说会道”呢?

四、课上辩论,使学生爱说

说话训练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通过朗读、口头回答、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说话能力。笔者在执教《假如人类也有尾巴》一文时,文章末尾的结论:“人类之所以贫穷、寿命不长、行动不便……是因为人类没有尾巴。”学生对作者的这一个观点议论纷纷,笔者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分两组进行了一场辩论。1、2组的同学担任正方;3、4组的同学担任反方,双方根据所掌握的人类进化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各种灵活的辩论方法,唇枪舌战地展开辩论,最终,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评出了“优胜队”和“最佳辩手”。利用教材资源,课上组织学生辩论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又让学生想说、爱说,从而达到训练了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目的。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辩一辩、编一编、演一演、比一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能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课外活动,让学生会说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语言。学会说话,是指在各种场合下,说话得体,有特色,有严密的推理性。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诺依涅尔曾指出:“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只有当学习和劳动,认识和行动,语言和事实在教育过程中,在整个学习活动、生产劳动中统一起来的时候,青年一代的个性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教学必须同课外的,校外的生活和青少年多方面的活动和积极性紧密的联系起来”。这些话告诉我们,兴趣是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的。开展一些适当的说话课外活动,如组织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说观点、谈体会、论感受等方式给学生搭建说你的平台,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一种向心力,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说的活动,感受说的畅快,体验说的成功。

综上所述,说话训练是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大事, 我们应本着全面发展的意识尽力为全体学生创设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良好环境,并将说话的训练与指导纳入语文教学的正常轨道,使之贯穿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促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获得较强的说话能力,真正让“能言会道平常事”成为语文能力训练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黄霞.《侃侃而谈平常事――说话能力训练之我见》.福建教育学报,2002年第11期

[2]熊群英.《中学生说话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突破训练》.湖南师范大学,2008.11

上一篇:寄养?推动摇篮的应该是母亲 下一篇: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