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注销的税务处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07 11:40:31

关于企业注销的税务处理问题分析

摘要: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生存不确定性很强,经营过程中,每天都有不少企业从市场经济中消失,这些即将消失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登记,就是企业注销。由于企业注销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特点,在适用的法律上也存在区别。本文对企业注销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概述,对注销企业资产处理的不同方式及不同的使用税收政策进行了探讨,并对注销纳税申报进行了分析,以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注销;清算;纳税申报

一、企业注销的基本原因概述

(一)按法律规定解散注销

按法律规定注销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按《公司法》规定注销,二是按其他法律规定解散注销的。其中,按《公司法》规定注销的包括:由于无法继续经营,由股东向法院申请解散;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处罚性解散等。同时,解散的企业需要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企业清算,清算结束后向原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其它法律主要指《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等,或变更注册登记地至境外,需清算注销。

(二)按企业活动解散注销

企业活动引起注销一般包括企业破产与企业重组两种类型。其中,企业重组包括分立、合并、收购、出售四种,其清算都按公允价值计算。企业破产,即公司发生重大经营困难,股东利益将会受到重大损失或者无法收回投入资金时,按照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由持有10%以上的股东进行表决,请求解散,向原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二、清算期间

清算期间即终止正常经营活动开始,到注销税务登记的期间,这一期间也是企业注销税务处理的期间,其开始标志有多种,如股东表决向人民法院提出解散申请,法院予以解散的判决日;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相关文件签发的签发日等。清算时,应该选取一定的时间作为独立的纳税年度和纳税期间,以便可以依法计算清算所得和应该缴纳的所得税额。在清算的期间,企业在存续时期内不能够开展与清算工作无关的经济活动,不能够违反相关的清算规定来开展经营行为,企业必须在自身实际经营终止60天之内要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和交流,要积极主动的申报并缴纳所得税;对待涉及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企业也应该在期限内积极报送和缴纳,不得可以隐瞒,要及时结清税款,做好纳税工作。

三、清算期主要涉税项

(一)流转税类

清算期间,企业往往会有存货、固定资产等交易行为,包括直接销售或转让、资产分配两种。对于资产的直接销售和转让行为,企业在清算期间要将其视为正常的货物销售行为,要按照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纳税要求来及时缴纳税金,对于企业的不动产,纳税应该由购买方承担,该项税额可以进行适当的转移。资产分配,即注销企业资产直接分配个股东或投资者,纳税人资产进行分配的,都应当按照视同销售进行税务处理。

(二)所得税类

所得税是企业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时必须要缴纳的税种之一,是企业在清算期间结束经营业务之后,对企业自身的剩余财产和债务分配进行清算,并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进行所得清算、分配企业的股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 号)规定,企业清算期间所得税处理主要包括: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应付股息;确认债权、清偿债务所得或损失;处理预提、待摊费用;弥补亏损,确认清算所得;全部资产按变现价值或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及损失等。其中,清算所得的计算为资产处置损益减去清算费用、税金及附加、债务清偿损益、往期亏损及其他所得或支出,即为清算所得。

(三)其他税类

其他税类主要包括清算中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这类税种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清算期间要重视其他类税种对企业清算工作的影响。

四、注销所得税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申报表注意事项

根据国家颁发的388号文件可知,该文件印发了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供包括一项主表及三项附表。主表中,包括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与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分项填写计算金额,如清算费用、清算税金附加、应纳税所得额等,填写过程中,应当注意数字准确性,认准清算期间,清算得出的应付职工补偿金、欠付工资等,应作为减项内容计入其他所得或支出中,清算收益若为0或负数,均以0填列,后续项目不填。

附表包括资产处置损益明细表、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剩余财产计算和分配明细表,其中,资产处置损益表及负债清偿损益明细表的主要内容来自主表中,分别为主表1项与2项,应注意与清算期间相符,清算计算不考虑已确认清算损益,计算清算过程中实现的所得或损失,如“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重组企业应经过各方确认,并经过税务机关价值评估,若按程序进行拍卖,则梯恩列拍卖成交价格。剩余财产计算与分配明细表包括剩余财产计算与剩余财产分配两类,其中,剩余财产计算包括清算费用、职工工资、清算税金及附加、清算所得税额等,该表具备一定现金流量表特征,与清算损益的直接联系不大,此表意义在于确认股东可得财产,应当特别注意职工工资的计算。此外,表中所有金额及填写都应按照不同清算业务法律规定进行计算,注意报送其他如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申报表,以结清税款。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二)清算注意事项

清算期间作为单独纳税年度,之前年度的亏损清算可以用清算所得弥补,由于清算期间不属于正常经营期间,因此期间内企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清算鉴证报告由中介事务所出具,要注意报告期间,应当为当年一月一日至经营终止日。

清算期间盘盈、盘亏都需计入清算所得,资产损失必须报警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未审批资产不得扣除。

应付款项中,确定不需支付的应付款项,且与清算前,并入生产经营所得税中,期间款项,并入清算所得税中,期间应支付但由于资产不足无法支付的款项,无需并入清算所得税。

其余事项按相关程序法律文件具体确定。

参考文献:

[1]程辉.企业税务注销清算中的问题及应对[J].税收征纳,2013,08:14-16.

[2]赵军.企业清算、注销过程中的涉税事项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72-273.

[3]万永庆.改制企业税务注销案例研究[J].新会计,2015,06:30-32.

上一篇:试论监理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刍议国际油价下跌背景下如何进行资金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