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杠杆调节贫富差距

时间:2022-05-11 07:07:18

“社会公平调节器”

个人所得税在很多国家有‘社会公平调节器”、“罗宾汉税种”之称,也就是说,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是个税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个税不仅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让财富在老百姓之间进行“二次分配”的一种重要机制。

个税在一些国家确实是政府主要税源之一。比如在美国,个人所得税是联邦政府的最重要税源,是联邦政府支持医疗改革等众多支出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美国政府这笔巨大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占人口少数的富人,而不是占纳税总人数绝大部分的普通工薪阶层。美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收入多者缴税多,收入低的可以先缴税后退税,减少低收入者负担,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过快增长。一份数据显示,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贡献了全美个人所得税的约40%;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50%人群,只缴纳了全美个税总额的3%。

在德国,征收个税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多劳多得的前提下,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以消除贫富鸿沟。凡是在德国工作的居民,无论是德国人还是外国籍居民,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收入越高,纳税比率就越高。个人收入的范围包括工资、房产租金、利息以及资本性收入。

在印度,个税的征收对象主要瞄准富人阶层。占印度总人口2/3的农民无须缴纳个税;而针对普通人的个税起征点目前是18万卢比,但印度人均收入只有5万卢比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工薪阶层不满足纳税条件,因而征收个税的对象主要是仅占人口3%的富人阶层。

“劫富济贫”,让富人多缴税,减小收入鸿沟,让个税充分发挥“社会公平调节器”作用,可以说是世界各国开征个税的普遍目的之一。正是在这一目标之下,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了一些类似的制度设计,比如综合税制、累进税率、各种各样的免税退税政策等。

累进税率让富人多缴税

在个税税率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累进税率制,它的基本做法就是税率跟收入挂钩,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以达到富人多缴税的目的。

美国个税没有所谓“起征点”一说,与之相类似的是“宽免额”。一般来说,美国个税法规定的“宽免额”约为7500美元,这个数额是按年收入计算的。但“宽免额”并不固定,会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按一定比例减少;当收入高到一定程度后,个人“宽免额”将全部取消。美国现行的收入所得税率分为6档,其中最低为10%,适用于年收入0至8350美元的人;最高税率为35%,适用于年收入372950美元以上者。

德国的个人所得税计缴也是以年收入为单位,实行累计税率,一共有4档。目前,适用于单身纳税人的个税基础免征额为7664欧元,超出部分需要纳税。超出部分所征税率最低为15%,最高为42%。

印度则为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起征点和税率,普通纳税人、女性、老龄人口以及超老龄人口的起征点各不相同。对普通纳税人和未分家的印度家庭而言,年收入低于18万卢比免征个人所得税,18万卢比至50万卢比区间征收10%的个人所得税,50万卢比至80万卢比征收20%的税收,对80万卢比以上的部分征收30%的个人所得税。

对女性纳税人来说,起征点为19万卢比;对于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纳税人群体,起征点为25万卢比;对80岁以上的超老龄纳税人而言,其免税金额为50万卢比。

与大部分国家采取的累进税率制不同,俄罗斯从2001年开始实行个税固定税率制,所有人都按照13%的税率“一刀切”征收。其初衷是为了降低税收的征管成本,增加政府税收,但是这一做法严重削弱了个税对财富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功能,忽视了社会公平,因此在俄国内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少俄罗斯财经专家都认为,随着俄政府税收征管能力的增强,恢复累进税率制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篇: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关键是树立富民理念 下一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革的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