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11 06:18:53

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了近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校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规范性不强、办学水平低、专业覆盖窄等现象,阻碍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史,分析其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recognition has been obtained by parents and the society, which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se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standardization is not strong, the level of running a school is low, the professional coverage is narrow, 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so as to put forward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34-03

0 引言

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义为我国教育机构与国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我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国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大省份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比较发展,与各国之间贸易频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目前,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文化教育对外开放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今后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参考。

1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发展历史

纵观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发展的这四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探索起步时期、快速发展时期、质量提升时期。

1.1 探索起步时期(1984年~1995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开展中外合办模式。而由于经验的限制,在合作办学发展之初,大部分的合作办学都是由政府来主导,高校进行参与的方式。而我国真正开始进行合作办学的情况,则是在1984年的时候。在该项目的实施中,要求在1984~1992的8年时间里,加拿大的学校要派遣其教师到中国参与学术交流和相关的教学工作,而中国的教师也要到加拿大攻读学位和参与交流。此时交流的专业,主要限定在工商管理的硕士和博士。此后,人大、复旦、天津财经等也开始加入到合作办学,从而拉开了我国合作办学的大幕。

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合作办学开始在东部沿海省份发展起来。而为了有效地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整体的办学实力,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而来全面的定义和规范,并认为合作办学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办学费用,并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总体看来,在该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是相当谨慎,并且一直都处在摸索的阶段。而通过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截止到1995年,我国批准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达到了70多个。

1.2 快速发展时期(1995~2002年)

经过前期的积累,我国高校中外办学也进入到了新的水平,并加快了发展的速度。首先,在1995年年初,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从而进一步对中外办学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对办学的原则、程序、领导体制等作出详细的规定。此后,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其中的学位授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而在发展数量上,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高校中外办学机构的数量达到了712个,是1995年的十倍。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也为我国中外办学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质量提升时期(2002年至今)

在这个时期,属于中外办学的提升期。在该阶段,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在2003年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从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规范。此后,为配合上述条例的实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从而提供更加具体的实施意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也逐步体现出来,如证书颁发、收费、学历认同等都面临很多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在2007年出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从而进一步对办学过程进行规范。此后,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更是引入合作办学评估的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进行整体的评估,从而大大提升了整体的办学质量。

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逐步走向发展正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逐一解决,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效果不断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截止到2016年,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

2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存在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办学数量显著增加,办学专业涉及了除义务教育和军事、警察、政治、宗教外,涉及其他各个办学层次;从办学规模来看,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已达55万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完善,另外还建立了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颁发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平台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还在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和进步。

2.1 办学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初期,部分高校在尝试和探索过程中,不顾及自身的条件和专业特点,]有对办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科学规划,盲目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部分高校没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在招生方式、学费收缴、培养计划、文凭发放、学生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这些行为和现象影响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性发展。在政府层面,“审批严、管理轻”的现象存在,2003年,国家出台《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条例》后,加强了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审批力度,规范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行为。但是在审批过后,缺乏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获批过后,水平和质量逐步下降,有些办学机构以中外合作办学的名义收取高额学费,教学质量和水平却大幅缩水,有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获批之后,擅自修改办学内容,降低引进国外教师和教学资源比例等。另外,对于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框架性概念较多,缺乏可操作性强的细则和指导意见,比如在要求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没有明确指出什么是优质资源以及要达到的标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采取分层次分级管理,目前只有本科层次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纳入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实施监督管理,本科层次以下的主要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缺乏统一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2.2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覆盖面不够

从整体来看,文科类专业,例如:管理学、经济学、金融等专业,具有“短平快”的优点,投入少、见效快,成为很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首选的专业,但是相比之下,一些社会急需、短缺的专业,例如:农业科学、机械工程等专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设备,学生学习难度大,不容易毕业等特点,成为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无人问津的专业,这就造成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文科类专业比理工科专业学习难度小,更容易通过专业考试;另一方面这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生源较差,参加办学项目的学生底子差,学习能力有限,高校为了能保证其顺利毕业,只好选择一些简单、能顺利毕业的专业。

2.3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社会认可度、培养学生水平不高

我国规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招生计划纳入国家高校统一招生计划之中,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不愿意选择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读,这与多年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家长和社会中形成的形象不无关系。造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其合作的国外院校水平普遍不高,与国外高水平大学或具有优势学科和专业的一般大学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为数不多,除国内著名高校有较高层次的合作外,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方合作者均为不知名的非优质教育机构,且合作层次较低。

3 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3.1 科学规划,完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办理制度 提高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整体战略布局,一方面,加强国内高校自身建设,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院校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并且将优秀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内化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加强管理,不断提升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规范发展、提高水平,提高我国办学质量和国际声誉。要统一科学规划,把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整体规划之中,将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事业的综合性人才为基本方向,逐步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融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中,融入高校自身发展之中,把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出台《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条例》的工作细则和细化的指导性意见,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法规,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规范办学秩序,为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2 增强社会认同感,提高生源质量 从主办高校的角度来讲,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认同感,有助于推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促进高校实现教育教学国际化。一方面增强社会认同感,高校要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扶正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在社会和家长心中的形象,树立优秀毕业生典型,参加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走在所学专业的最前沿,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接触到国外文化交流,受到更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就业竞争力。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讲,要充分考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程度,合理制定相对应的招生和培养制度,对于优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在实际招收学生过程中,坚持公益性原则,制止乱收费、高收费行为,防止教育企业化的倾向。

3.3 坚持自身办学特色,合理拓展办学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合作”之意就是要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特色,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优势,相互融合,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高|量和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高校在设置办学专业时,不能只考虑办学成本和产出比,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来设置,同时,还要考虑该专业毕业生是否紧缺,是否急需,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优势,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

4 结语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在国际教育市场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在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所在的同时,正确面对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观念,完善相关的政策,逐步引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骏飞.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EB/OL].http:///index.php/default/new/index/80.

[3]阳金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4(3):57-58.

[4]李晓述.关于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法律体系的思考[J].河北法学,2010(4):24-27.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Z].教外综〔2006〕5号,2006-2-7.

[6]王耀辉,苗绿.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No.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

上一篇:空心墩模板外侧简易平台支架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小学英语趣味教学之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