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感恩”种在心里

时间:2022-05-11 02:23:30

把“感恩”种在心里

国庆长假回老家探望长辈,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闲唠家常自不必说,家中的寿星——我92岁的姥姥,也和我们一起“聊天”,但与我们不同的是,姥姥是在与一个虚拟之人聊天。近几年,姥姥的身体每况愈下,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她似乎已经完全不认得她的众多儿孙,但奇怪的是,9岁的记忆却永远“挂”在嘴边。姥姥坐在床上,不停地在说:“‘九一八’事变那年,我才9岁,日本人的飞机天天在头上飞。就那天,我出去挖菜,日本人就来杀人了,这时候也不知道是谁,拎起我就走,把我藏在土豆窖里,告诉我想活命就别出声。好长时间,娘才把我抱上来,娘和我说,如果不躲在这里,小命就没了。从那时候呀,我的胆子就被吓破了,也不知道是谁把我藏起来的,我谢谢那个人,谢谢啊。”念念叨叨间,她无神的眼睛会突然明亮起来。家人们都很奇怪,姥姥一生经历过那么多的生死离别,为什么会对9岁那年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或许,这就是一种感恩情怀吧,它早已幻化成一粒种子,深深地种在姥姥的心底。

若无天地,何来万物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感恩”一词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原文:“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这里的“感恩”就是我们今天的感恩戴德。三国时期的骆统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后裔,天生聪颖,幸得孙权赏识,征招他做功曹,骑都尉,后来孙权又将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他。骆统受此殊荣,立志尽心帮助孙权。他常常劝说孙权接纳贤士,努力探求时事利弊,在飨宴赏赐的日子,可以让手下都分别觐见,询问他们生活寒暖,给予温暖的情意,让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报恩的心情。孙权采纳骆统的建议,一时间,吴国众贤齐聚。孙权与骆统的君臣关系就是建立在感恩的基础上,使骆统的才华潜能发挥到极致。在《说文解字》中:“感,动人心也;恩,惠也。”“恩”:“从心、从因,因从口大,乃就其口而扩大之意亦含有相赖相亲之意,心之所赖所亲者,彼此必有厚德至谊,即他人给我或我

给他人之情谊。”《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界定为:“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可以看出,无论汉字如何发展,“感恩”二字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感恩”一词虽然在汉代才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远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感恩情怀。

传说黄帝每年都要通过固定的仪式向天地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保佑明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最基本的三要素就是天、地、人,在古人看来,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万物之父。地就是养育者,是万物之母。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怀着感恩天地之心,丝毫不敢懈怠。最为典型的形式就是“泰山封禅”。相传泰山居住着太昊少昊部落,其“昊”即天上有日,太昊少昊也被尊为太阳神。为了让天更清楚地知道统治者的敬仰和祈祷,高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当时的人活动范围有限,在他们的活动区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泰”与“岱”在古字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泰山是与天日最接近的,泰山是能通天的神山。《白虎通》曰:“王者功成封禅必于泰山者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天子封禅,报功天地,为最高感恩典礼。成就一番伟业,不仅取决于帝王意愿,更取决于天地的恩赐。按照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天地祥和,万物茂盛,人民幸福。就连不可一世的暴君秦始皇,东出巡游,也要在泰山封禅。秦始皇认为自己是“神权天授”,因此他感谢天地赐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统一六国、成就霸业。此后,几乎所有的皇有感恩天地之举。所有的祭祀,都有报恩之意。

追根溯源,凡人皆是天地化育、父母所生。因此,人作为天地生成的万物灵长,必须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孝顺父母。更重要的还有感恩天地,积极承担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做人的根本。不论从传统眼光还是现代眼光来看,感恩天地首先就要保护天地赐予我们的一切。《东巴经》里讲,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面对天地的给予,我们在接受的同时,也要报有感恩的心情。中国哲学倡导人与自然的平衡,其实也就包含了善待生命、感恩自然的精神。然而,我们人类今天对于保护生态这方面来说做得还远远不够,汶川地震、抚顺洪水、余姚“水城”、PM2.5超标,严重的环境污染、频繁的自然灾害就是人类数十年不注重保护生态、不懂得感恩自然种下的恶果。国庆节当天11万人在天安门广场留下五吨垃圾,更是显示出我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淡薄。我们要培养感恩的意识,从力所能及的文明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来对待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社会需要大家能自觉形成一种感恩意识,用朋友的身份、和平共处的心态去爱护大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资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若无社会,何来自我

时刻懂得感恩,不是为了他人,正是为了自己。在礼仪形象顾问高文然先生的著作《感恩做人,敬业工作》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下着雪的黄昏,失业快两个月的杰西,在找工作未果的情况下,沮丧地从郊区往家赶。为省下一元票钱,他舍不得坐车,打算步行回家。

在路过一个偏僻的街道时,杰西看到有个中年女子,正在为车坏在路上而焦急,在女子警惕和期待的目光下,他很快帮她修好了车。中年女人连声向他道

谢,并拿出一沓钱,从车窗户里递给他:“这钱是我给您的报酬,请收下。”

他委婉地拒绝道:“您的车没多大毛病,我只是举手之劳,不收您的钱。要是您想感谢我,就像我一样去帮助别人吧。”说完,他就大步离开了。

中年女人开着车,来到市内一家快要打烊的饭馆,值班的女服务员热情地接待了她。中年女人吃完饭要结账时,惊讶地发现招待自己的女服务员,原来是一个孕妇。一时之间,她心里涌起一股奇异的感觉。于是,她结账后,把200美元放到女服务员手中,告诉对方这是给她的小费。

女服务员连声道谢。那晚,女服务员回家后,丈夫杰西对她说仍然没找到工作时,女服务员拿出200美元,高兴地说:“杰西,不要难过,今天有个客人给了我200美元的小费,够我们应付一段时间的。”

当她抬头看到丈夫一身的油污时,奇怪地问:“你没去工作,身上哪来这么多油?”

“哦,今天有位素不相识的女士,车坏了,我帮她修了修。”他轻描淡写地说。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相信这个故事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社会中,要和形形的人打交道,每天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即将错过电梯时,一个陌生人忽然按住了按钮,举手之劳或许就会让你避免上班迟到;眼看就要因为失业而挨饿,一位老板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小小的平台或许就会让你重燃人生的激情;异乡漂泊举目无亲,在不知未来停泊在何方时,长者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或许让你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或许你正在为生计艰难地奔波,也应感恩,起码你还有精气神去奔波;或许你正在为职场压力而备感烦忧,也应感恩,起码你还拥有一份工作;或许你正在羡慕别人过着富贵奢侈的生活,也应感恩,起码你还很健康。在我们人生得意时,莫要忘记在失意时那些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素质,感恩是一种品质。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亲切,更加和谐。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得到滋润。

一个英国绅士在危险之中被农夫所救,绅士要回报救命之恩,农夫拒绝了。于是,绅士帮其儿子上了大学。儿子学医后发明了青霉素,又救了绅士的患有肺炎的儿子。这个儿子救了在二战中水深火热的英国人民,他就是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这

就是“因果律”在社会大系统中的隐性力量。

若无企业,何来发展

高文然先生在讲授“感恩我与企业同在”时指出,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之共命运的人,因为只有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负起责任来,真正做到“公司兴亡、我有责任”,那么这样的公司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任何时候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于职守、自觉主动,为公司奉献最大的力量,这样的人才任何企业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得到。无数的企业家都在感叹:“我们缺少忠诚的人。”归根到底,是缺少笃诚于感恩的人。

大家熟知这个实例,当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自已无力修好,请来技术工人思坦因曼思,这个人原是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重他的才能雇用了他。他被福特公司请来后在电机旁躺了三天,听了三天,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下“这儿的线圈多了十六圈”。把这十六圈线一拿掉,电机马上运转正常了。福特公司给了他一万美元表示感谢。福特非常欣赏思坦因曼思的才能,一定要聘请他到公司来上班。但思坦因曼思说道,原来的公司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我,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见利忘义。最后福特决定,为了这一个人全盘收购那家小公司,在所有员工都不解的情况下,福特说:“公司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能像思坦因曼思一样懂得感恩,懂得知足,那么这个公司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即刻回复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立即动手将围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让邻居很感动,也把围墙向后退了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六尺巷”由此而来。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所说的“良能”是指人的潜质。而“良知”被学者归为“三知”:一是知耻,二是知愧,三是知恩。良知于感恩,是人性善的证明。唱着《感恩的心》走进职场,精神是明亮的,你会一步步地抵达贵人,成就君子之风。感恩入心化行,或是一曲“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小调,或是一首“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大歌。知恩图报是一种修为,更是贴心贴肉的温度。父母辛苦养育我们,我们必然要心怀感恩,孝敬双亲。企业为我们提供生存的平台,发展的空间,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更要以一种深刻的感恩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回报企业。天下无敌的剑客固然让人心生敬仰,但是如果把他放在沙漠里,久而久之也会变成一堆白骨,纵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对手,没有平台也是枉然。回报企业未必要成为福布斯、比尔·盖茨那样的风云人物,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团结同事,不给领导制造麻烦,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企业感恩情怀。那种自我意识非常浓厚、遇事不懂得退让、不懂得感恩,自认“我存在,我合理”的职场菜鸟,应该像思坦因曼思那样,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那样,企业就会少一些人才的流失,多一些市场的竞争力;如果员工能够像张英一家懂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道理,那么同事之间就会少一些鸿沟,多一份和谐。

今年是佛教禅宗祖师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感恩本根”之所以再一次被炒上荧屏,是因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呼唤人们以感恩情怀来参与。感恩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能力,天、地、君、亲、师,哪一个不需要我们去感恩?哪一个不值得我们去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塑造员工的感恩心、责任感是每位职场人士职业化的心灵课程。让企业种植起感恩文化,企业就会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世界。世人都道“理解万岁”,我却认为“感恩万岁”。

上一篇:媒体纵览 12期 下一篇:1%与99%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