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独特个性,用语言塑造世界”

时间:2022-05-11 01:03:38

“彰显独特个性,用语言塑造世界”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我们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学生比起自己去挖掘生活更喜欢去背范文应付考试。这让广大的语文教育者感到非常的焦心劳思,因此个性化写作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新任务,也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积累 教育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写作,也被随之推向了更加灵活的教育舞台。这意味着写作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束缚,将模式作文、程式化培训、题海战术弃如敝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对课外阅读的博览兴趣并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进行写作指导,从而形成个性化写作教学模式。

个性化写作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心态下,将个人的、真实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阐述出来,并在写作构思、题目选择、文章构架、文字表现等方面都彰显个性,写出真实的自我。它不仅是写作教学的灵魂所在,也为学生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帮助。在此本文将通过对个性化写理论的阐述和如何培养出学生个性化写作教学途径思考来探析个性化写作的教学任务。

个性化写作理论

个性化写作的内涵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写作教育的要求也负重致远。那何为个性化写作呢?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追求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教学模式。实质就是要在学生最大的能力范围内展现出比较优秀的文字基础和创作灵感,使其对文字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天赋和创作热情。它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任重而道远;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内心思维活动,有目的、有新意的进行指导和教学;其次要明确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经历的内涵,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个性化写作的基本特征

个性化写作的特征在教育界内一直有比较完整的研究结果,我们大多认为它具有自我、守真和创新的特征特点。它是让学生感知内心、展现自我的自主体系;是敢提出问题、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也是不受干扰、至情至真的真实表现。

如何培养出学生个性化写作教学途径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难,主要是因为缺少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和阅读积累,因此为了能够语句优美只得死记硬背好词好句,这不仅让写作如拔丁抽楔般困难枯燥,也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实质。因此教师在布置写作题目时应该尽量选择范围广、有新意的题材,并通过组织活动感受真实场景在心中留下的感悟和冲击从而达到一种思想和内心的共鸣。如我们经常会写感恩类的作文,而学生们大多也只会写老师像园丁、父母辛勤抚养等,但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感恩的事物可以有很多,例如生命、自然、宇宙万物,甚至有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我们内心的冲击是厚重深远的。

巧妙构思,彰显学生个性化性格

一个具有设计感的文章构思能够引领整体文章的灵魂和风骨。而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文章内容如出一辙、新意雷同、多文叠加,这种模式是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寻找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刻内心感受的立意,引导他们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也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并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从平凡中抓住闪光点,彰显个性化构思空间。如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它不仅立意新颖,思想深刻。它的脱颖而出也为我们彰显出了一个写作道理:文以意为先。思想成就人的尊严和价值,深刻决定议论的品味和意蕴。文章开头从材料的引述中得出中心论点,并涉及了一个时代性的困惑:实用性的价值往往取代审美主义的价值成为主流,实在令人忧思。

个性语言,展现学生自我世界

语言是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沟通工具,而语言的展现能够形成自我的独立世界。因此拥有独立个性的语言不仅能彰显自我,也能为阅读者提供一个理想的空间画面。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妙语连珠来形容语言的优美,在写作中,个性的语言也能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我在教学备案中曾看到过这样一篇作文,开篇文采斐然,化用古代诗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接着从事物间的联系谈成功的偶然性与自我发现的意义,从凌解放(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的故事诠释主题。结尾再以诗化散文的手法照应开头。文章语言优美富于变化,作者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有些句子采用诗歌“陌生化”手法,富有意蕴,句式灵动变化,议论时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读来爽目,引人深思。

回归生活,带领学生观察世界本质

文字之始就是用来描述人类生活的,而作文也应该源于生活,融入点滴。这正如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中的美,学会记录沉淀生活中的细小情节,具备用语言塑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从观察生活开始。记得有一次进行作文训练,我就拿出了《外婆的糖醋排骨》这篇满分作文来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文章以钟情于一物而写钟情于一人,用借物发挥,写出了外婆对外孙的爱以及外孙对外婆的爱。这种借用一种道具来写人的手法,比直接写人要有意蕴,有文采。也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心感悟和独特的洞察能力。这种源于生活的文章看似平淡但却包含了作者的真实情怀,也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结语:总之个性化写作教学应该是学生心中的一盏灯,能够照亮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温暖他们僵固的思维,从而指引他们在写作中彰显独特个性,用语言打开语文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剔庆:5作文/个性化0之我见6,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3.高山:5个性化写作的呼唤与写作的实质6,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4.张志斌:5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改革的灵魂一日本生活作文运动的启示6"中国教育创新期刊导读

上一篇:拓展写作资源 成就文学精彩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与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