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1995~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10 11:25:55

【前言】舒兰市1995~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2 月发病规律 病情月波动不明显,1、3、4、12月份发病略高,符合乙型肝炎冬春季高发规律,7、8月份在总的发病曲线上处于平静状态。 2.3 职业分布 乙型肝炎在各种人群中的发病相差很大,工人最高为33.88%,其次是农民为19.00%,饮食业发病率最低,与坚持休检制度有关。干部...

舒兰市1995~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乙型肝炎是我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之高,防治之难,已纳入目前防病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掌握我市乙型肝炎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94~2008年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依据我中心疫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各个侧面的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年发病规律 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1995年发病173人,发病率76.37/10万;1996年发病146人,发病率63.58/10万;1997年发病308人,发病率133.06/10万;1998年发病460人,发病率130.00/万;1999年发病206人,发病率80.15/10万;2000年发病471人,发病率179.72/10万;2001年发病639人,发病率230.42/10万;2002年发病814人,发病率281.17/10万;2003年发病559人,发病率202.55/10万;2004年发病726人,发病率241.50/10万;2005年发病716人,发病率247.30/10万;2006年发病527人,发病率174.57/10万;2007年发病285人,发病率94.40/10万;2008年发病227人,发病率68.54/10万;2009年发病243人,发病率100.71/10万。15年来发病率呈周期性起伏的流行趋势。每隔3~4年为一个发病高峰。1998~2006年之间呈持续一个较强的流行状态。

2.2 月发病规律 病情月波动不明显,1、3、4、12月份发病略高,符合乙型肝炎冬春季高发规律,7、8月份在总的发病曲线上处于平静状态。

2.3 职业分布 乙型肝炎在各种人群中的发病相差很大,工人最高为33.88%,其次是农民为19.00%,饮食业发病率最低,与坚持休检制度有关。干部发病总数的比例比很大,为12.09%,见表1。

表1

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职业分布

医务农民保育工人干部托幼饮食学生家务其它

发病数(人)19112431852 216791376170595264509

构成比(%)2.9219.002.8333.3812.095.752.609.104.047.78

2.4 年龄分布 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年龄分布:0-9岁发病913人(14.06%);10~19岁发病729人(11.22%);20~29岁发病1 355人(28.44%);30~39岁发病1415人(21.77%);40~49岁发病754人(11.60%);50~59岁发病233人(3.58%);60岁以上发病601人(9.23%)。各年龄组中,以20~40岁发病最多,50岁以上发病最少。

2.3 讨论与分析 ①乙型肝炎在我市的流行趋势呈周期性起伏状态,2007~2008年有一个较强的流行高峰,2001年位于最高峰,2005年开始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得以加强,以及肝炎疫苗的应用起到了降低发病率的作用。根据月发病律看:1、3、4、12月为主要发病季节,应作为重点预防时间;②职业分布:工人发病最多,其次是农民、干部,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人、农民健康意识差,卫生习惯不良,

作者单位:132600吉林省舒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忠仁);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刘桂云)

干部社会活动频繁,因此开展经常性卫生宣传,阻断医学传播、医学传播、母婴传播,实属必要;③在年龄分布上,以20~40岁人群发病最高,其原因是这部分人社会活动频繁与传染病原接触机会多,故应加强中青年的肝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这部分人的卫生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0~9岁组为儿童年龄组,占总发病的11.22%,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高发人群,因此加强托幼机构,小学肝防工作实属必要。

4 小结

本文对舒兰市1995~2009年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发病有周期性变化和季节性高发的特点,其中20~40岁、0~9岁为高发年龄组,农民、工人、干部为高发职业人群。因此,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应抓住这些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我市乙型肝炎发病率,为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上一篇:电话回访对出院产妇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医疗安全隐患的成因与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