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摄摄”地下铁

时间:2022-05-10 11:23:31

“形形摄摄”地下铁

编者按

本期游记不同以往,特约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建筑摄影师Nick Frank,给我们带来他镜头下的地铁站。Nick镜头下呈现的漂亮和严谨的画面构图,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地铁这个特殊建筑物自身的设计特点,这也是此次地铁建筑摄影之旅中,他希望带给读者的尤为重要的一点。

地铁站是形形的人们抵达、离开、相会的地方。事实上,这里导演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平民故事的鲜活案例,既能让人直面离别的心酸,也能让人感受相见的喜悦。直至夜幕降临,黎明开启,当所有声音归于平静,当乘客约来越少……正是这个时候,有关地铁的故事就能借助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缓缓开启。当一切喧嚣趋于平静,你就要抓住这个时刻进行创作了。

Nick Frank总是将他的摄影方法归于一点:修剪到极致。

简明扼要,即移除所有杂质,这便是NickFrank本次在他生活的城市——慕尼黑地铁站摄影作品系列的基本创作框架。他说:“很多照片总是承载了过多信息,所以我尝试着去把图片压平,卸掉其承载的信息,直到照片要反映的本质显现出来。”

慕尼黑地铁于197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的一年,即1971年开通运营。这里的地铁因其100多个站点的明亮色彩和艺术设计而举世闻名。慕尼黑地铁规划委员会成员之一

Christoph Hackelsberger于1997年出版的一本专著里说到:“地铁站必须传递正能量,让每位乘客的等待变成更加愉悦的经历。”这个城市的地铁站大多由知名德国建筑师设计,每年的乘客访问量以亿计。

为了避免拥挤,创作干净整洁、背景空旷的系列照片,Nick Frank在一个周日的清晨5:30至6:00之间进行创作,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地铁唯一不太拥挤的时刻。尽管那样,他也仅仅只有在高峰到来前的一个小时的创作时间。

Nick Frank也并不否认他会运用PS对照片进行修饰甚至深加工。只要照片的主旨还在,他并不介意运用Photoshop软件去除照片中地板上的垃圾,或抹去照片背景中不小心闯入的某个人,最终目的都是让他的作品更受人们欢迎和喜爱。连他自己也承认:他的照片并不是现实的反映,只是反映他自己的所见所闻。

Nick Frank最初选择地铁作为创作素材,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建筑风格吸引人,而且还因为这里是创意的诞生地。如很多人一样,Nick Frank也是乘坐地铁去上班,他的很多优秀创意都是在这个时间段获得。

“你通常会在乘坐地铁时回想白天的工作,我的大多数广告创意就是在乘坐地铁时想到的。”他希望他那些轮廓鲜明、构造匀称、主旨鲜明的照片能够引起那些乘坐地铁时有同感的人们的强烈共鸣。

地铁站通常看上去单调乏味,但它们却是人们日常往来必经之地,不过它们往往不仅如此。它们是所在城市的一张名片,能够向我们讲述发生在该城市居民身边的故事。然而,我并不确定慕尼黑居民是否愿意这座城市的地铁如实讲述关于他们的故事,至少不要像Nick Frank捕捉到的照片那样。他那些灵巧组合的地铁场景略带未来派风格,静谧得让人不寒而栗。

很难说究竟是那些照片的哪些地方让人深感不安,但有一点很明确的是这些照片上根本找不到人影,甚至让观者期望冒出来一个脾气暴躁的早高峰上班族,借此暂时缓解一下这种紧张的氛围。对于我来说,这些场景具有某种预知性,而这些漂亮的地铁站在上方恐怖的大灾难肆掠过后安然无恙。也许,最近我僵尸电影看多了。

对于Nick Frank来说,那些照片并不需要太多地记录生活的侧面,而是将这些地下场所打造成纯粹的视觉体验就足够。虽然他仅仅只有两年的摄影经验,与他原本的广告创意主管的工作相比,他似乎确信摄影更能让他的生活充满乐趣。

“由于我主业的缘故,我通常从绘画的角度,以极简抽象派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他告诉我,“在我看来,摄影就是对图像进行不停地修剪,直至照片的精华显现为止。”“我摄影的目的并非复制事实,”他补充到,“这是我一贯的原则。”

上一篇:郑涛:西夏建筑中的佛教建筑 下一篇:版《中国药典》中若干问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