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10 08:46:04

中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未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目前为止,我国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不断挖掘财务管理新模式,以便为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资金;发展;对策

引言

高校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担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任。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相继取得了重大进步,高校的财务管理逐渐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从实质上来讲,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资金的调拨、组织、使用、筹集、分配、结算等内容。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严肃面对,以便更好的促进高校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较弱、干预较多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并未设有专门进行财务管理的机构或部门,也没有财务监督等部门的存在,所以,有些高校的收入和支出就显得比较混乱,往往因为缺少凭证的原因无法进行具体查账。也有一些高校设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对学校日常收支等进行记录,但这部分高校中也有一部分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比如一些高校中,出纳和会计是由一人担任的,另外,不按照规定使用财政部统一账簿、不设总账、现金与存款日记账混用等情况均有存在。

2 .没有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

当下许多高校的领导层都会都缺乏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相关法人意识不强烈。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没有什么积极作用,不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从这种思想可以看出当今高校在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有效监督机制,根本没有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到位。校内相关财务部门也是模棱两可,不能端正身为管理者的态度,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财方式,对于理财没有积极性和和主动性。

3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好多高职院校都缺乏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个别的院校有相关制度,但是总是随意更改,其作用毫无价值。没有制度的管理与制约,工作就会毫无章法,甚至对于各个项目的预算也难以得到正确结论,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监控和评价制度,所以很难精准的分析资金的使用效益。致使财务部门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毫无价值可言。

二、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1 .建立管理中心,提高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职能

学校应该根据每年的收支和使用情况以及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方案,同时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在执行期间要随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以及考核,将发展情况以及相关资金收支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并制定相关报告,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也要完善编制机构,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应有的职能,加强财务管理的水平。做好全方面的监督、分析、执行管理等工作。同时遵循相关管理原则,以适应学校发展为主并且切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合理的选择编制方法。同时优化编制内容,精细各种项目的预算。

2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和有效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加强财务部门的管理,提高监督力度和控制力度。避免发生学校资产被贪污现象,保证财务管理的高效性。

4.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学校财务部门要根据国家财务部颁发的相关制度,严格履行自身义务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核算计划。顺应目前新会计制度下的社会环境,帮助学校正确理解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严格的对学校资产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且对于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高校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不同的视角去探讨财务管理新模式,以便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的长期性和外向性发展。掌握好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学校自身特点,抓住财务管理工作各环节的核心,然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核算体系、管理体系、考核体系、监督体系,同时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及时对其进行整改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多个方面,高职院校只有调动全体人员的力量,使各个部门协调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的保证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书兰,加强高校院(系)财务管理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储锦超,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

[3]彭源波,谈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J].社会科学家.2004.(01).

上一篇: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下一篇:云计算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