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成为哪种狮子

时间:2022-05-10 08:04:49

在儿子的作业里看到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大意是:森林之王狮子约克很是霸道,对其它狮子很不好。忽然有一天,约克被猎人抓到了,装在笼子里被运到村子里去了。幸运的是,另外一只狮子保罗晚上偷偷赶来,帮约克越狱了。约克问,我这么坏的一头狮子,你为什么救我呀?保罗说,大家都是动物,应该抱起团来一起对付猎人嘛。后来约克回到森林,别的动物看到它都吓得跑了,但是约克说,大家不要跑,感谢保罗的影响,我已经学到教训了,不欺负你们了。从此之后,动物们友好地一起相处。

在人教版的小学课本里,也有个“两只狮子”的故事: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两个故事都是童话,都有不切实际的地方,比如全体人类都能学会友好相处吗?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们不免想到当代社会“拼爹”的现实。

但是两个童话如同棱镜,折射出我们灌输给学龄儿童不同的价值观。美国版的“两只狮子”,关注的是一个欺凌他人的霸王,如何实现了转变,成为一个好狮子。它的中心思想是,要想大家过得好,必须有一只笼子,把强者关那么一下,借此让它知道自己的弱点。另外一个被强调的价值观是“原谅与妥协”, 而不是赶尽杀绝痛打落水狗,这一点符合美国文化那种“宽恕与原谅”的主流价值观。第三个价值观是团结,是一致对外,是那种不惧被擒而解救同伴的精神。这些观念对于儿童来说很有价值。学校里总是有小霸王的问题,有同学关系的问题,有弱小者被欺凌的问题。换言之,这个狮子故事,更强调关系的和谐和人改变的可能。

人教版的故事里,也折射了不少好的价值观,比如独立生活,对于儿童很有激励作用。故事更多强调如何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的成功。在很多小学的课文里,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强调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倾向,这种成功的一个要素是才智,才智的作用被夸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本里,有连续三篇文章讲这种聪明才智的作用,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如果说美国的教学偶有“反智”倾向的话,如此密集地宣扬聪明才智的作用,则有迷信才智之嫌。一些才智平平的学生(社会的大部分)长大了,才智没增长,也没学到什么原谅、和解、团结之类公民功课,那会怎么办呢?

在选择不了课本的情况下,父母应该做点什么。孩子成长中的一些事情,也是不能单靠学校来做的。

上一篇:一个小男孩的第一次迟到 下一篇:女儿嫉妒心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