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技法的演进与创新

时间:2022-05-10 12:03:19

青绿山水技法的演进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青绿山水是我国一种较为古老的绘画样式,形成于魏晋时期,盛行于隋唐,并在南宋时期达到高峰。千百年来,画家们追求着艳丽夸张的色彩,严谨的形象,鲜明的装饰性和丰富多彩的手法技巧,给人们独特的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关键词:青绿山水 技法 发展与创新

前 言

青绿山水可以说是山水画的正宗之源。它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形式,用石青、石绿等呈色稳定、牢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色塑造山川,河流,青绿相映、富丽堂皇。青绿山水开辟了我国绘画史上着色山水的先河。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创新发展是永恒不变的时代主题,因为形式要通过表达作品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才真正具有价值,脱离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画家们用青绿山水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人展示它伟大的创新精神。

一、色彩的演进与创新

中国画的色彩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注重对自然界色彩的主观归纳与概括,传统绘画基本上都是以简练的线描勾廓填色,然后敷以如石青、石绿、朱砂、储石等天然矿物颜料,这些色彩具有鲜明的装饰意味。南朝的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提出“以色貌色”的设色理念,意思是以施于色彩来表现物象的固有色,其中当然也含有主观运用色彩的意思。

最初东晋时期的青绿山水是勾勒填色的工笔重彩,多以石青石绿矿物质着重彩。如此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这样的作品,它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第一件作品。他在绘画上和绘画理论上都有卓越的贡献。他不仅画人物而且画山水,可以说他是第一位将一般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山水,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并从事青绿山水比较早的人,而且他在青绿山水一科中最早涉足。到唐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此时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是我国山水画史上的第一幅独立完整的青绿山水画卷。《游春图》已经进入“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阶段了。宋元时期青绿山水的用色更加丰富。如宋朝的王希孟他在中国青绿山水画方面有较大的成就。其代表作《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 元朝画大青绿山水时,又回到勾勒填色。赵伯驹、文征明就可作为代表。赵伯驹的青绿山水有用金线勾勒,青绿施染其间,设色方面,富有变化。文征明的青绿山水为后人非常赞赏,他以学北宋的青绿画法为主,又学沈周着色法。先画好水墨山水,给上石色留有余地,有时色与色、色与墨互相渗合,效果丰富深厚,层次多、变化多,画面不板不滞,没有生硬感。

清朝至近代青绿的着色又有很大的创新, 仿古派“四王” 王鉴像《青绿山水图卷》着色虽学古人,还有新意,青绿色调较重,青绿与锗石之间冷暖调的组合对比也较强烈,色块处理比较复杂,但很协调,颇有雄浑气势,而不失清雅。为加强墨色效果,多用浓墨,整体画幅显得颇有气势,既整体又有变化。而近现代涉足青绿领域而有突出成就者当推张大千,以及其后的刘海粟、何海霞等人。张大千将中国泼墨山水掺和青绿重彩创泼彩一格,既取法大写意山水的气势恢宏和水墨淋漓,又以泼辣的青绿挥洒创立了新的青绿风格,雄奇磅礴。

二、笔墨的演进与创新

青绿山水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日臻成熟,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技法简单稚拙,是以淡储石打底,空勾在山峦边线处积染石绿。汉魏时期壁画中作为人物背景的山水画表现手法仍显得稚拙简单,山石空勾无皴,笔墨意味较淡。到梁朝的张僧繇则已开始用明暗、浅深、渲染、对比、重叠与退晕法。其所画青绿开创并发展了没骨青绿法。仍属于早期青绿山水空勾无皴一体,山石上部勾线,凹处略施淡青绿色,向上晕染,然后着白粉从山顶凸处向下晕染,从浓到淡,最后加上点苔。

唐时山水画皴法的出现使山水画技法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唐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在山石的轮廓上勾金,增强光亮,使人有金碧相映、富丽堂皇、壮丽无比的感觉。李昭道的青绿山水作品《明皇幸蜀图》充分体现了山水画的“深远法”。画中表现树的方法严谨,树丛分布遍山,疏密高低有致,树姿婀娜生动。染色有很大进步。

宋朝初年是我国山水画成熟达到一个高峰的时期。此时线的锤炼、墨韵的高古、着色的考究、造型的准确与构图的推敲,都是前人所未有的。这类画法是以墨勾、墨级为基础,而后着青绿。宋徽宗时期画院的一个特征,就是从诗意中寻找绘画题材。

到元朝画大青绿山水时,则不用宋人己创出的带有皴擦点染水墨形式去提高,而又回到勾勒填色。 钱选的青绿山水高于墨笔山水。他的画追随者不是很多。但他在元初改变南宋流行的“水墨苍劲”派画风中所起到先导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朱同《书钱舜举画后》谓:“吴兴钱舜举之画,精巧工致,妙于形似……笔法所自本乎小李将军。”

北宋末期直至院画青绿山水,多用直线勾线,主要靠青绿色去表现,而二袁的山石勾皴多用曲线,发明了“禅窝皴” ②,线条中顿挫转侧,着意变化,并加以点子皴和钉头皴,或类于范宽画法中的短条皴,但又不完全和前人的画法一样,乃出于他们自己的独创。

到了清代晚期,山水画面貌己毫无生气。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初年,中国有识之士开始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一些山水画家走出仿古圈,向传统学习技法,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到名山大川观察写生,从现实当中受启发,提炼、创造表现技巧,引为注目的山水画家有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干、李可染等。张大千的青绿山水一生创作很多、留世极广,近代画家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卷》是他中年时期代表作。横幅构图,画华山峻岭,表现其空间高度是困难的。。整卷艳丽、大青大绿、白粉朱色,构图简洁明快,把华山的雄伟险奇表现得十分充分,用金勾、破、染做得绝妙,使《华山云海图卷》富丽堂皇。

现代青绿山水画家许俊强调青绿山水画敷色“体要严重,气要清轻,厚在神气”的辩证思想,体现浓而清雅、明而古厚、薄而深沉的特点。他把青绿山水画技法概括为勾、皴、罩、染、提、烘、刷、填、铺、衬十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丰富内涵和无穷变化。许俊还把历代青绿山水画面的艺术处理概括为金碧严整、精巧空灵、轻松雅致三种类型,揭示了青绿山水艺术处理的多样性。为青绿山水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工笔画的复兴,当代的青绿山水家渐渐多了,墨色紧随时代,借鉴传统绘画语言和技法技巧,并在再现现代生活、表现现代情感的过程中使之发扬光大,在继承和实践中更有不断的创新,拓展了当代山水画艺术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山东美术出版社,1989年.

[2]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上下册) [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

[4]陈传席.山水画史话[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上一篇:论隋唐山水画的发展和突变 下一篇:浅析中、美动画角色造型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