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今文学洗脸

时间:2022-05-10 11:45:37

为当今文学洗脸

这个夺人眼球的题目不是笔者的发明,而是专家的语句,这位专家就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

杨所长日前在文学所的一个内部论坛上指出,当今文学写作正借助着不同的媒介在迅速地生长,很难见到哪一个时代的文学如此活跃丰富、琳琅满目,这是付出代价的繁荣。大江东去,泥沙俱下,不珍惜历史契机、不自尊自重的所谓文学亦自不少:快餐文学、兑水文学,甚至垃圾文学都在不自量力地追逐时尚,浮泛着一波又一波的泡沫,又有炒作稗贩为之鼓与吹。于是有正义感的文学批评家指斥文学道德滑坡和精神贫血症,慨叹那种投合洋人偏见而自我亵渎,按照蹩脚翻译写诗,在文学牛奶中大量兑水,甚至恨不得把文学女娲肚脐以下都暴露出来的风气。杨先生说,我们不禁要大喝一声:时髦的文学先生,满脸脏兮兮并不就是“酷”。在此全民大讲公德、私德、礼仪的时际,我们端出一盆清凉的水,为当今文学洗个脸,并尽可能告知脏在何处,用什么药皂和如何清洗。

杨先生的这盆水可谓端得及时。

要清洗的三种文学分别是快餐文学、兑水文学和垃圾文学。快餐文学速朽则速朽矣,可能在节奏加快的时代,尚能存一席之地。而兑水文学甚至垃圾文学就毫无可取之处了。我们经常看到的“用最好的纸出的废书”以及“用最快的速度出的炒作书”往往属于兑水文学和垃圾文学之列;至于网络上的口水文学、下半身文学更是比比皆是,仿佛一夜之间,只要会敲打文字,并且装酷一把,随便摁上个时髦词语为自个定性,就人人可成文学家了。可是,这些随便出炉的东西,离我们理想中的“美好的文学”相去甚远。

文学和文学家都是非常崇高的概念。获得这两顶桂冠,需要经过众多读者和一定时空的检验乃至考验。能写或者能发是一回事,能否深入人心并且持久影响又是一回事。真正称得上“文学”的作品,必须足具人文情怀、悲悯情怀、人道情怀、正义情怀,足具反映能力、洞察能力、折射能力、解剖能力。巴尔扎克之所以成为大文豪,正是因为其著作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它们为人们认识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有的作家为何悄无声息不被记住呢?因为他们不具足够打动人心的伟力和魅力。优秀的文学和文学家,是大浪淘沙的结果。

好的文学家,一定是关注民生民权的思想家;而目前需要清洗脏脸的那些所谓的文学家,最多只是码字的票友,吐一己之快,谋一己之私,贴若干标签,赶一阵时髦。由于缺乏广阔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写作能力,只能另辟蹊径,玩一点花里胡哨;下三滥的,就干脆“把文学女娲的肚脐以下都暴露出来”,剑走偏锋,博出上位。并且,美其名曰“文学”――仿佛文学是时尚大家族的一员,如同打耳洞、佩首饰、文身、整容……

将文学作如是想,能有不肮脏的文学景象吗?所以,提出为当下文学洗脸,正当其时。

上一篇:全民作揖可行吗? 下一篇:文学之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