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10 07:05:00

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研究使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ACI患者采用静脉滴注UK溶栓治疗,并要求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评估,治疗前、治疗后分别12 h、48 h、1周、4周采用ESS(欧州卒中量表)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及BI(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溶栓后各个时间段ESS、NIH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92-02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ACI)在发病6 h以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使患者死亡率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减少约40%以上,取得与美国NINDS临床试验相似结果。现将笔者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系2004年10月~2008年10月在本科收治的ACI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6~85岁,平均60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MR/CT证实未见脑出血及大面积的脑梗死。除11例嗜睡和2例浅昏迷外,其余患者神志清,肢体瘫痪肌力≥Ⅲ级者17例,高血压者180/105~140/90.5 mmHg 11例,2型糖尿病患者7例,房颤并高血压重叠者5例,上述患者排除了溶栓禁忌证,符合溶栓诊断标准且均得到家人或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溶栓治疗。

1.2 治疗方法

采用UK100万~1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中静脉点滴,一般在30 min内滴完,滴完后观察10~20 min,若临床症状恢复不明显并且无脑出血并发症时可追加UK25万~50万单位静滴,如在30 min内临床出现明显好转或肌力增加2级以上,应放慢滴速1/2~1/3,UK总量不超过200万单位。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严重头痛、急性高血压、恶心、呕吐,应停止溶栓,即刻行头颅CT复查以防脑出血,溶栓治疗24 h不使用抗凝药和阿司匹林,如出现脑出血,立即复查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输新鲜血浆或输1 U的血小板。脑血管再闭塞的指标是根据NIH评分,最初改善2分,后再恶化2分,持续加重的指标是NIH评分,与基线评分比较恶化4分。当排除脑出血的前题下可给予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bid,7~10 d。

1.2.1 观察项目用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尿道有否出血,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神经功能、症状及体征的变化,适当时应复查头颅CT、MRI,及时记录不良反应。

1.2.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 h、1、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ESS和NIH量表,ESS100分为无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后4周根据E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90为基本痊愈,增加≥21为显效,≥11~20为有效,≤10分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采用t值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治疗前后ESS、NIHSS、BI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1。发现使用UK静脉溶栓治疗ACI的患者中,在各个时间段上ESS、NIHSS及B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

2.2治疗效果

使用UK静脉溶栓治疗30例ACI的患者中,4周基本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2例、恶化3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达83.3%。

2.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本组2例溶栓后并发脑出血,其中1例于溶栓后2 h出现烦躁、昏迷加重,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并出血,出血量5 ml,由于病情恶化并且为高龄患者,其家人要求自动出院,另1例于溶栓后第2天出现血压高、恶心呕吐、烦躁、一侧肢体瘫痪,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后出血,出血量6 ml,未终止治疗,2周后逐渐好转。1例是大面积脑梗死,于溶栓治疗1周后出现肢体瘫痪加重、构音障碍,经头颅CT证实为血管再闭塞。2例无变化,两者均是体重超重,经治疗4周症状改善不明显,属无效。

3讨论

我国于1996年11月~2000年12月进行“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病6 h内使用国产UK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后3个月,临床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的比例高达43%~47%,比安慰剂组增加8%~14%,溶栓治疗使患者死亡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减少40%[1-2]。从本组资料显示对发病80岁),由于高龄老人合并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程度严重,脑梗死后溶栓极易脑出血;二是脑梗死合并糖尿病,1例溶栓后出现脑出血和另1例溶栓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都存在着多年的糖尿病史,而且血糖极不稳定。因为高血糖可使脑梗死面积扩大25倍,出血机会增加5倍[3-4]。因此经临床研究证明UK静脉溶栓治疗ACI要特别注意高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特别是长期高血糖或晚期糖尿病患者[5-6]。总结证明,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是脑出血、再灌注损伤,溶栓后的血管再闭塞。总结本组ACI经溶栓治疗基本痊愈的16例患者,年龄51~75岁,除有高血压病者6例外基本没有糖尿病史,溶栓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Bl指数明显提高,说明没有基础疾病溶栓成功率高,2例无变化者考虑一方面由于肥胖,超体重溶栓药量是否不足,其二,患者脑梗死时间>6 h,有待以后探讨。

[参考文献]

[1]胡兴越,吕文,王谨,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64-167.

[2]国家“95”攻关课题协作组,陈清棠,贺茂林,等.急性脑梗死(6h以内)静脉溶栓治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159.

[3]于保成,王玉敏.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3:184.

[4]洪梅,荣阳,荣根满,等.急性脑梗死早期高血糖调治技术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46):65-66.

[5]何蕴,马丽丽.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5.

[6]凌国喜,荣阳,荣根满,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36-37.

上一篇:透明防水敷料在Ⅱ期压疮水泡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不同手卫生措施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