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贵池区沿江圩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10 01:05:23

池州市贵池区沿江圩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贵池区常年种植棉花达4 000 hm2以上,根据贵池区棉花生长发育的规律和需肥特点,并结合土壤气候条件、栽培种植与灌溉方式,总结出贵池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育优良品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棉花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沿江圩区;安徽池州;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40-01

贵池区地处沿江江南,常年种植棉花达4 000 hm2以上,主要集中在沿江圩区。但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对棉花产量、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结合棉花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贵池区棉花生长发育的规律和需肥特点,并结合土壤气候条件、栽培种植与灌溉方式,总结出贵池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1 选育优良品种

随着制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棉花品种较多,应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的中早熟杂交抗虫棉为主,生育期一般125~130 d。选种时一定要选用正规种子公司生产且品种审定号、生产许可证、合格证齐全的品种,如绿亿棉12、诺华棉1号等。每个品种都有其自身优缺点,如有的品种上桃快,易早衰,主要适合山丘区偏瘦地块,而有的品种上桃相对较慢,但耐肥不早衰,适合高肥水地块。特别是枯黄萎病重的地块,一定要选用抗病品种。

2 培育壮苗

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且高出畦面、无枯黄病地块。钵土应在春节前按1 000 kg配土杂肥50~100 kg、腐熟人畜粪50 kg、三元复合肥2~3 kg、呋喃丹0.5 kg混合堆沤。制钵时钵土不宜过湿,以手握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宜,钵径采用6.0~6.5 cm,排钵时要整齐无缝平整,四周用土填实。播种时间以地温稳定在15 ℃以上为宜,一般在4月中下旬(15~25 d)冷尾暖头,抢晴天上午播种,播种前要晒种1~2 d,苗床浇透水并用敌克松消毒,播种完毕再用敌克松消毒后盖膜[1]。

齐苗前要保温保湿出苗,齐苗后抢晴天喷施1次防病药剂,并适时通风炼苗,每隔7~10 d用防病药剂防治1次。在移栽前15 d应搬钵1次,移栽前4~5 d应追施送嫁肥。子叶平展现真叶时防治苗蚜、棉蓟马等害虫。

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在5月中下旬苗龄30~35 d,油菜收获后要抢在晴天进行移栽,移栽时用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纯硼15 kg/hm2作底肥,接合浇定根水用尿素75 kg/hm2追施。密度一般控制在2.1万~2.7万株/hm2,早熟低肥水宜密,中熟高肥水宜稀。可采用单行种植,行距1.0~1.2 m,株距35~45 cm;或宽窄行种植,宽行1.0~1.2 m,窄行60~80 cm,株距35~45 cm[2]。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苗期是棉花根系建成关键期,由于贵池地区春季雨水多,地下水位高,往往出现明涝暗渍,易造成棉苗生长不良,甚至大面积死苗,因此移栽后要及时灭茬,中耕培土,清沟沥水,并喷施乙草胺防除杂草,看苗适当追施人畜粪或尿素水1~2次,注意防治棉蚜、蓟马、蜗牛等害虫。

4.2 蕾期管理

目标是发棵稳长,搭好丰产架子,使棉株壮而不旺,稳而不弱。及时去叶枝打老叶,但不要“脱裤腿”。适时进行中耕、培土,免耕地要用草甘膦在植株下部防除杂草。稳施蕾肥,看天、看地、看棉花长相进行施用,一般开沟深施粪肥7.5~15.0 t/hm2或饼肥750 kg/hm2,加磷铵150~225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尿素75.0~112.5 kg/hm2。在棉株长势较旺、株高达30~40 cm时开始化控,可采用少量多次方法,每隔7~10 d施用1次,使用缩节胺15~30 mL/hm2,根据苗情、天气逐渐加大或停用。注意防治枯萎病、蝽象、红蜘蛛、斜纹夜蛾等病虫害。

4.3 花铃期管理

主攻目标是延长有效结铃期,提高成铃率,实现“三桃”齐结,多结伏桃,争早秋桃,结大桃,高产优质。一是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长势瘦弱棉地宜在初花期施用,长势好的棉花宜在单株平均成桃1~3个时施用花铃肥,一般施尿素150~225 kg/hm2+氯化钾112.5~150.0 kg/hm2。在8月中旬前看苗补施盖顶肥,一般施尿素75.0~112.5 kg/hm2、三元复合肥112.5~150.0 kg/hm2。二是及时抗旱排涝。花铃期常遇伏旱,抗旱时要看天、看地、看苗、要及时,一般暑期10 d不下雨,棉株顶部3~4片叶中午出现萎蔫,叶片变厚,呈暗绿色,至15:00—16:00仍未能恢复正常,叶主脉易折,茎红比上升,应立即抗旱,灌溉时宜在早晚进行。若遇暴雨要及时排涝。三是全程化控,按时封顶。化控方法同蕾期,缩节胺用量相对加大,一般在8月上中旬前棉株长到18~19苔时要及时打顶,最终保留果枝21~22苔,较以往高密栽培打顶要迟,保留苔数要多。打顶后7~10 d,顶部果枝长出2~3个果节时,用缩节胺225~300 mL/hm2封顶,主喷边心[3]。四是主治棉铃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等害虫。应选对药剂,适时进行喷雾防治。

4.4 吐絮期管理

目标是绿叶托白絮,上下见双花。适时打去下部老叶及空枝,增加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及时抗旱排涝。采用根外追肥。在8月中下旬棉花出现叶片发黄、有早衰迹象时,可喷施1%~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其他叶面肥,每隔7~10 d喷1次,以晴天下午喷于中上部叶片为宜。主治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蝉等害虫,烂铃时用7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喷雾防治[4]。在10月中下旬气温降到20℃左右时用40%乙烯利1 500 mL/hm2对水675 kg喷雾,注意药液要喷到棉铃上,有明显催熟和增产效果。

5 参考文献

[1] 产焰坤,张绪华.淮北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27-128.

[2] 蒋从军,赵其波.滴灌双膜西瓜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5):13.

[3] 张学东,艾则孜.博乐市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57-58.

[4] 王建江,余建军,李小刚,等.一八四团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1(4):13-14.

上一篇:凤阳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适播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