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圩农场中籼水稻软盘育秧与机械栽插配套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10 12:49:52

河西圩农场中籼水稻软盘育秧与机械栽插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 从选择高产品种、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河西圩农场中籼水稻软盘育秧与机械栽插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籼水稻;软盘育秧;机械栽插;栽培技术;河西圩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28-01

1 选择高产品种

正确选择品种是水稻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基础与前提,应选择穗粒协调的品种。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总颖花量,而单位面积颖花量则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另外,还要尽量选用株高适宜、叶片直立性好、耐肥抗倒的品种。根据近年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中籼稻主导目录,选择适合机插品种,推荐品种有皖稻153、丰两优四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皖稻87、新两优香4等。

2 培育壮秧

2.1 育秧前准备

选用土壤肥沃、疏松通气的菜园土或河塘土作床土。床土培肥主要用复合肥和壮秧剂,提倡冬前培肥,在取土前应对取土地块进行培肥,均匀施入腐熟人畜粪30 t/hm2、25%氮磷钾复合肥900~1 050 kg/hm2或尿素225 kg/hm2或45%复合肥600~75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禁用草木灰。当土壤水分含水率10%左右,即手捏成团、落地即散时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小于5 mm,过筛时每100 kg细土拌0.50~0.75 kg的壮秧剂,且至少于播种前30 d进行;壮秧剂一定要拌匀,而且要盖膜堆闷腐熟,防止肥害。过筛后继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1]。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按照1∶(80~100)比例备足秧田;播种前7~10 d精做苗床;规格为1.4~1.5 m,沟宽0.3 m,深0.2 m,苗床达到实(沉实)、平(平整)、光(无杂物)、直(沟边垂直)。选择适合当地机械化栽插优质品种,大田备足种子18~24 kg/hm2;采用种子处理技术,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稻种破胸露白达90%后,摊晾4~6 h,即可播种。

2.2 软盘播种

育秧时将软盘横排2行,依次平铺。要求盘与盘紧密整齐,盘底与床面密合。铺撒准备好的床土,并刮平。软盘育秧时土层厚度占软盘高度2/3,床土要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要求播种时土壤饱和含水率达85%~90%。结合播种前浇底水,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 000~1 500)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浇消毒。根据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播种期,按照秧龄18~22 d倒推播种期;以16~18盘(可栽插667 m2大田)为一单元按盘称种(杂交中籼稻每盘露白80~100 g),分次均匀播种[2-3]。播种后均匀覆土,厚度0.3~0.5 cm,以盖没芽谷为度。盖土后,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拱棚进行控温育秧。注意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或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

2.3 苗期管理

基本与常规旱育秧的管理一致。立苗期一般温度控制在30 ℃左右,超过35 ℃应揭膜降温,防高温伤苗,相对湿度保持在80%。炼苗期一般在秧苗出土2 cm,揭膜炼苗,原则是先部分揭,揭半边膜,留半边膜,逐渐全部揭掉,让秧苗有个适应过程。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气温低于15 ℃,不宜揭膜炼苗,白天控制在20~25 ℃,超过25 ℃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5 ℃,盖膜护苗。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方可拆棚子。秧床肥料一般经培肥的营养土原则上不施肥,取秧前2~3 d施送嫁肥:每盘用尿素2.5~3.5 g于傍晚浇施,并用清水淋洗,以防肥害。

3 合理移栽

3.1 优化株行距规格配置

示范实践表明,杂交中籼小苗,机插合理群体起点基本苗为75万根/hm2左右。不同机插规格配置试验表明,在基本苗相近时,通过扩大株距增加穴本数,株距大的群体,成穗率和每穴成穗数都较高,但穴内植株间竞争加剧,下层郁蔽,群体恶化,穗型变小,产量降低,适宜降低每穴苗数对大穗高产有促进作用。通过河西圩农场综合试验和高产实践,机插秧高产栽培行距30 cm、株距13 cm,栽插25.5万穴/hm2,每穴栽插基本苗2~3根为宜,以利塑造平衡的群体动态;每穴苗数控制在3根以内,可以避免个体与群体的不平衡。

3.2 降低秧苗漏插率

漏插率是影响水稻高产的关键,一般要求小于5%。降低漏插率的关键技术:一是适宜的落谷密度(1.8万~2.4万粒/m2)。二是提高播种均匀度,确保成苗1.5~1.8根/cm2。三是培育适龄(18~23 d)壮秧,促进根系生长而不过旺,确保根系盘结力适度(3.5~5.5 kg);相反秧龄太短,根系发育不全,盘结力差;秧龄太长,根系生长过长,秧根纠结紧,影响秧爪取秧。四是提高整地质量,整地质量包括栽插时田水的深浅,均会影响栽插质量和速度。

4 合理施肥

机械栽插水稻往往存在水稻生育前弱、中旺、后衰的不平衡状况,肥料运筹特别是氮肥要重施基肥,早施活棵肥,平衡施用促蘖肥;中氮后移,重施穗粒肥。另外,机插栽培与常规栽培类似,要求氮、磷、钾平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硅肥、锌肥等中微量肥料[4]。一般栽后5~7 d和在有(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8页)

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2.5个叶龄内完成2次分蘖肥的施用,其氮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20%,穗肥占30%~40%:在穗肥中拔节壮秆肥占50%,强花壮籽肥占50%,按照促花肥、保花肥并重的原则。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比例为(5~6)∶(5~4);磷肥可作基肥一次施用。

5 科学管水

移栽返青活棵期:栽后薄水护苗,水层深度在0.5~1.5 cm,栽后7 d适当晾田,扎根立苗。有效分蘖期:保持3 cm浅水勤灌,湿润立苗,促根促蘖。无效分蘖至拔节初期: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80%时提前搁田;搁田采用分次轻搁、逐次加重,控制高峰苗数在成苗穗数的1.3~1.5倍。拔节至成熟期:湿润间歇灌溉。每次灌水3~4 cm,灌浆后期干干湿湿至收获前5~7 d停水,注意不可过早脱水,以免造成早衰。

6 病虫草害防治

6月上中旬分蘖期如有枯心苗,可用5%锐劲特600 mL/hm2防治二化螟,兼治稻蓟马等。7月中下旬用锐劲特225~450 mL/hm2、吡虫啉150~225 g/hm2﹑井冈霉素300~450 g/hm2防治2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8月上中旬用20%三唑酮1 500 mL/hm2+锐劲特1 200 mL/hm2防治稻曲病、螟虫等,整个生育期用药控制2~3次。

7 参考文献

[1] 史长菊.浅议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技术[J].中国种业,2011(11):34-35.

[2] 张建民,孙健,吴龙根,等.早稻机插秧不同播种量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38-39.

[3] 彭法兴.水稻机插硬盘育秧播种量与壮秧营养剂使用量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65-166.

[4] 王越涛,唐保军,尹海庆,等.水稻机械化育秧及移栽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1(5):6.

上一篇: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下一篇:粳稻早熟抗病品种垦育20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