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杂交棉高效制种技术

时间:2022-08-15 05:01:15

抗虫杂交棉高效制种技术

摘要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高效制种技术,包括高产栽培亲本、杂交制种、延长制种时间、套管授粉、强化授粉质量,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高效;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46-02

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迅速大幅度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改进纤维品质的有效途径[1-3]。我国20世纪70年代已广泛开展棉花杂优利用的研究和生产实践,197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南阳县召开了全国棉花杂优利用现场会。1978年全县杂交棉种植超过1万hm2,产量增加了15%~30%,为全县植棉面积的40%。由于强优势组合缺乏、制种产量较低,发展一直不快。随着制种技术水平的提高,抗虫杂交棉结合了丰产性、抗虫性、优质,能够有效满足广大棉农对优质高产高效的需要。棉花杂种优势关键在于高产制种技术的解决、强优势组合的选育。经过多年的筛选和试验,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901(中4029×抗虫棉98A)表现超常优势,正反交增产相近。F2仍增产,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抗性强,抗枯黄萎病,铃大品质好,产量高,籽棉产量为6 534 kg/hm2,增产30%;F2单产籽棉5 535 kg/hm2,增产8.5%。2001年制种田0.2 hm2,生产正反交F1杂交种533 kg,平均2 665 kg/hm2,取得了人工去雄杂交制种高产高效的效果。

1 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1.1 高产栽培亲本

宜选择疏松、无病、肥沃、排灌良好的田块制种,移栽育苗,扩行稀植,加强水肥运筹,配合施用氮磷钾微肥,全生育期施三元复合肥600 kg/hm2、尿素600 kg/hm2、硫酸锌20 kg/hm2、硼砂15 kg/hm2,开花后隔行灌4次水,花铃肥宜早施重施。每10 d喷洒1次正丰生态膏肥1.5 kg/hm2,保证棉株正常生育、长势良好、既不旺长又不早衰,果枝多、节码稠、脱落少、铃大吐絮畅。三桃调查单株平均伏前桃8.2枚,占总成铃39.5枚的20.76%;伏桃23.85枚,占总成铃的60.38%;秋桃7.45枚,占总成铃的18.86%。平均株高118 cm,果枝20.5个,单株总果节数95.8个,制种籽棉产量4 441.5 kg/hm2,产F1杂交种2 665 kg/hm2。

1.2 杂交制种

采取120 cm等行距种植,株距33 cm,密度2.5万株/hm2,亲本等量分块,有利于通风透光、方便人工去雄授粉、减少田间管理时的机械损伤。实行正反交授粉,集中去雄,全株制种,定人包行责任制,可以显著提高制种率。当日15:00进行去雄,分别剥下雄蕊及翌日亲本将开的花冠,避免雌蕊和苞叶受损伤。为保证杂交种遗传纯度,一定要彻底清除遗漏的雄蕊。用15~20 cm长的红色绒线标记去雄后的苞叶,以便翌日授粉时容易识别。将除下的亲本雄蕊分别标记后,摊放在干燥通风的凉爽处,取下花粉放在容器中,置于5 ℃下冷藏,翌日9:00用母本冷藏花粉对父本柱头进行授粉或将母本棉株上的花朵对父本棉株的柱头进行对花授粉。授粉或去雄时,彻底清除未去雄的花朵,避免田间出现杂交种。

1.3 延长制种时间

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授粉时间对产种量十分关键。南阳盆地棉区一般的杂交制种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仅30~40 d。6月上旬的平均气温超过20 ℃,10月下旬约为15 ℃。近年来,为保证有效成铃,增加产种量,通过适当措施将杂交制种时间由6月中旬延至8月下旬,达到约60 d。双膜育苗于2011年3月27日进行,春白地移栽于4月25日进行,早培细管以促壮苗早发。母本、父本开花时间分别为6月8日、6月12日,授粉时间为6月16日至8月25日,历时70 d。授粉前彻底摘除6月15日开的花和结的小铃。8月20日为南阳棉区优质棉铃的开花临界期,每天授粉挂牌,结果表明:授粉延至8月25日的杂交种成铃率为60%~84%,授粉于8月24—25日进行,吐絮最迟不超过11月12日,第1~2节铃在11月5日前后,单铃重4.50~6.82 g,结种子25.5~30.4粒,种子重量为2.80~4.28 g,子指10.37~14.07 g。为了保证F1杂种的遗传纯度,8月5日打边心的同时摘除授粉后新长出的蕾和花,避免混入自然成铃种子,同时保证营养,增加铃重,促进早熟。

1.4 套管授粉

伏暑时常发生降雨,会明显影响授粉。集中去雄后将花粉冷藏,再进行套管授粉,可将授粉提前,解决上午授粉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遇到雨日,吸管蘸粉套柱头。2011年6月17日、6月29日、7月2日、7月3日、7月11日、7月21日、7月26日、7月29日、7月30日、8月7日共10个雨天,在避免花粉沾水的情况下冒雨、抢雨前、错雨后,用1.5~2.0 cm长的吸管,一端蘸数粒花粉套上柱头,于6月29日、7月3日和7月11日对授粉、套管授粉效果进行观察。套管授粉和授粉的100个挂牌铃,平均成铃率分别为59%、19%,结种量分别为34.567、18.667粒,单铃重分别为6.787、3.640 g,授粉比套管授粉的成铃率降低了40个百分点,结实量减少了15.900粒,铃重减轻了3.137 g。

1.5 强化授粉质量

授粉质量对杂交铃结实也十分重要。7月12日上午对点涂花粉(少量授粉)和环涂授粉(充分授粉)进行了效应挂牌试验。从单铃重、畸形桃率、重量、成铃率、每铃结籽数来看,2种授粉方式差异明显,环涂授粉量大且均匀,2个组合的杂交成铃均高于其母本自然成铃。环涂的单铃重6.77 g,较点涂的多3.13 g;畸形桃率为5.95%,降低了76.6%;每铃结籽36.52粒,多17.8粒;成铃率为44.8%,高14.35%,种子重4.21 g,多1.89 g。因此,授粉时优先选用环涂授粉,提高杂交铃的结实率。

2 高效制种的经济效益

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困扰棉花杂优利用的因素之一。以往常规的人工去雄杂交制种[4],一般每人生产F1杂交种10 kg左右,产F1杂交种600~750 kg/hm2,致使杂交F1种子紧缺,价格昂贵,棉农不愿购种,因而棉花杂优利用的发展步履艰难。棉花人工去雄高效制种的关键在于生产杂种的质量和数量,这与制种方法、延长授粉时间有关。笔者采用稀植大棵、正反杂交、集中去雄、全株制种、雨日套管、延时授粉等一套高效制种技术进行抗虫杂交棉高效制种,在棉花高产栽培基础上,把授粉时间延长到60 d,平均1 hm2制种田投工75个,需要4 500个工作日,平均生产F1杂交种2 665 kg,皮棉1 776.6 kg,每人生产F1杂交种35.53 kg,比常规制种提高近4倍。每人每天制种0.59 kg,田间耕作、肥水、人工等项,1 hm2投入46 273元,生产1 kg F1杂种投入17.36元。皮棉和F1杂种产值81 900元,1 hm2净增收入35 627元。F1杂种可供300 hm2种植,增产2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 参考文献

[1] 张改英,徐恒玉.棉田化学除草剂的应用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4):25.

[2] 马光春,靳中权.防除覆膜直播棉花杂草药效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6(6):65-66.

[3] 李红阳,李慈厚,周加春,等.盐城农区转基因抗虫棉田杂草的发生及综合治理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4):62-63.

[4] 郭荣秀,尚广生,呼晓红.棉花黄枯萎病防治施药新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6):71.

上一篇:玉米密植垄覆沟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水稻抛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