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之隔 43期

时间:2022-05-10 12:29:53

摘要:本文在对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的调研和居住需求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适用房的经济性与适应性的研究分析,结合2011年南京市保障型住房设计方案竞赛获奖方案“一墙之隔”方案设计的设计思考,提出保障性住房设计的一些新的思考,为保障性住宅的设计建造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

关键词:可变性;模块化;住宅产业化;经济适用房;方案竞赛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筑委员会和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了“南京市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现通过对此次竞赛一些研究和思考过程的简要梳理,以期能为今后社会保障型住房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前期研究

1.1 住宅使用面积

大多数家庭需要的住房面积在30㎡~80㎡之间,并且在各面积区段中分布都比较均匀,其中认为只需要60㎡以下住宅的家庭占总量的68%。这显然和目前市场所提供住房的面积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多家庭表示,过大的住宅对他们来说在经济上难以承受,而实际上也不是必须的。

1.2 卧室

多数低收入家庭急需解决的是卧室空间短缺难题,以需要两至三间卧室的家庭最多。虽然市场上各种多卧室的户型但是都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以他们的经济能力根本不可能负担起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多卧室的户型。市场上提供的多卧室户型一般都配有宽敞的起居室、带有卫生间的大主卧、独立的衣帽间等较为豪华的大户型

1.3 起居室

当前市场上地产商开发的商品房所提供的起居空间标准远高于多数低收入家庭对起居室的需求。大多数家庭认为,起居室不需要很大,能够满足吃饭、看电视等简单的家庭起居活动的小厅就足够了;更有低收入家庭甚至认为:为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大房间可兼做起居和卧室。

1.4 厨房和卫生间

在厨卫方面,调查显示:厨卫空间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较大影响,其面积不宜过小。厨卫面积在套内建筑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小,其面积的增加不会对家庭购房的经济能力增加过大的负担,然而却能明显提升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和生活的便捷性。低收入家庭中,往往二、三代人居住在一起,卫生间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共设施,时常会出现不够用的状况。

1.5储藏及收纳空间

对低收入家庭而言,能有睡觉的地方已经是不错,拿出房间来作储藏室已然是奢侈之举。但是生活中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杂物,没有专门的收纳空间只能堆积在房间里面,看上去杂乱而拥挤。储藏与收纳空间的缺少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设计竞赛简介

2.1设计策略与生成过程

笔者团队从任务书要求入手,以前期调研成果为依据,结合经济适用房的特点,寻求设计的突破点。设计生成过程如下:

2.1.1130单元模块的确定

任务书要求,经济适用房共有建筑面积为45㎡、55㎡、65㎡、75㎡、85㎡左右的五种户型规格。若两两组合可形成三个面积均为130㎡的单元体,即,45㎡+85㎡、55㎡+75㎡、65㎡+65㎡。

2.1.2 大进深要求下单元模块舒适性的策略研究

经济适用房的经济性决定了户型设计应尽量为大进深小面宽,此时住宅的舒适性成为设计的难点所在。本案将住宅内的功能性房间依据其属性的不同进行分类, 并按纵深方向进行排布,由南向北依次为,阳台、卧室、客厅、厨卫。

2.1.3 单元模块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设计在寻求住宅单元组合可变性的同时,也致力于寻求户型上的可变性。五种规格的户型对厨卫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而对卧室的要求是随着户型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同时两两组合后的三个单元模块内,房间的总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过片墙的位移,来完成三个单元模块之间的转化。

2.1.4 住宅单元模块的组合研究

面积外轮廓相同的三个单元模块的组合,再加上外廊式的住宅平面组合布局,使得平面内户型组合能够任意搭配,单元内不同楼层的户型可以任意搭配。本案有可有一梯四户、一梯六户、一梯八户三种基本平面,在此基础上住宅平面可以自由拼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无需重新设计或改变结构。

2.2本设计的突出特点

2.2.1厨卫的标准化设计与拆分设计

所有厨房和卫生间均统一尺寸,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对卫生间三大件进行拆分设计,提高了使用效率和舒适性;厨卫集中布置,管线垂直贯通。

2.2.2多功能空间的设计

为满足不同住户的住房需求,多功能房可以灵活布置。多功能室在住户不同的需求下可以实现储藏室、书房、卧室之间的转化。

2.2.3储藏与收纳空间的设计

针对不同尺度类型的储物需求,充分利用套内非积极空间,设计相应的储物空间,以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效率;将玄关上部空间设计为储物柜,充分利用竖向空间。

2.2.4基于住宅工业化的户型标准化设计

本案从设计的角度对住宅的工业化做了尝试。三个单元模块的结构和尺寸是一致的,因此户型平面内单元模块的承重结构部分完全一致。同时,方案中所有户型的厨房和卫生间的平面尺寸完全一致。本案设计中,结构的一致性和厨卫的标准化为住宅的工业化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由国家主导的,具有规模化,个性化需求低的特点,设计上尺寸的统一,可以大大降低部件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住宅建设的工业化。

3 竞赛的思考

3.1经适房的经济性与适用性的平衡

经济适用房,顾名思义,要求即经济又适用,不能因为经济型而损失适用性。在经济条件和场地条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保住住宅的舒适性是经济适用房设计的关键。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分配,趋利避害,尽量以被动设计为主,主动设计为辅为住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2住宅的标准化设计与工业化施工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多的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需要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面广量大的住宅建设需要标准化设计和产业化施工。住宅产业化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依托标准化的设计来实现。住宅的标准化设计是住宅产业化的第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

3.3必要空间与非必要空间的设计

住宅中的厨房和卫生间是必不可少的,是住宅的必要空间,厨房与卫生间的配置水平是住宅舒适性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住宅中的餐厅、客厅、多功能室是住宅的非必要空间,在住房条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房间是可以取消的。经济适用房的设计应在合理的面积控制下提升厨房和卫生间的品质;而对于非必要空间,则可以整合设计,让这些房间承载更多的使用功能,提高使用频率。

4 结论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上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房,如何有质有量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套内设计应灵活多变,以满足住户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经济适用房的使用者为低收入家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换住宅的可能性比较小,一般会长期居住。另一方面,在有限的面积内,对住宅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精细化设计,可以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同时避免空间的浪费;在户型可灵活多变的基础上,对住宅单元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住宅工业化的实施。因此,为了实现经济适用房的经济性与适用性,应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体系,从而实施住宅施工的工业化,最终实现住宅产业化。

上一篇:浅析路桥桩基施工技术要点 下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