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纸质版黯然谢幕

时间:2022-05-09 09:38:40

《新闻周刊》纸质版黯然谢幕

在出版了整整79年后,美国目前发行量第二的周刊杂志《新闻周刊》10月18日在网站发表声明,宣布在2013年初放弃纸质版,全面转向电子版。2012年12月31日出版的《新闻周刊》将是在美国纸质版的最后一期。

《新闻周刊》主编蒂娜·布朗在声明里表示:“放弃纸质版是一个艰难的时刻,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依然有印刷品情结的人。大概还会有很多人将会怀念过去每周五阅读新一期《新闻周刊》的美好时光。但是,在即将迎来《新闻周刊》出版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继续前行,保持和追随新闻理念赋予杂志的核心价值,同时迎接全面电子化的未来。”

《新闻周刊》的衰落与挣扎

新出的《新闻周刊》将改名为“《新闻周刊》全球版”,会以收费订阅的形式在平板电脑和互联网上发行。这个转变将使《新闻周刊》成为目前放弃纸质版的杂志中阅读量最大的。这也反映出当前传统的印刷新闻媒体在面临读者和广告商向网络转移情况下的困境。自2005年以来,《新闻周刊》的发行量下降了约一半,而广告页数量缩减了超过80%,这导致了杂志的年亏损量估计达到4000万美元。

《新闻周刊》早在1933年由一位前(《时代周刊》杂志编辑创立。自此以后,《新闻周刊》伴随美国人经历了近八十年来的世界风云变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美国民权运动,从越南战争到“9·11”事件。杂志的内容也非常多样,从新闻事件到电影评论都有所涉及。在1961年,华盛顿邮报集团收购了《新闻周刊》。

然而互联网加速了这本杂志衰落的进程。

两年前,华盛顿邮报集团将杂志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音响设备大亨西德尼·哈曼。不久之后,哈曼将《新闻周刊》与IAC/InterActiveCorp公司旗下的新闻网站“每日野兽网”合并。

哈曼2011年去世。2012年6月,哈曼家族对《新闻周刊》撤资,由IAC掌握多数股权,并继续提供资金支持。这也被不少媒体看成《新闻周刊》最终决定放弃纸质版的诱因。

其实在决定完全转入电子版之前,《新闻周刊》为寻找出路曾做过多方面的努力。其现在的总编蒂娜·布朗便以成功拯救了多家杂志而著称,其中包括英国的《Tatler》,美国的《名利场》和《纽约客》。

在她担任主编的几年中,《新闻周刊》的封面关注度远大于它的内容。一些具有争议的封面图画包括一张电脑制作的戴安娜王妃50岁时的照片,以及在一团光环下的总统奥巴马,标题为——“第一位同性恋总统”。

这些封面给布朗带来了许多批评之声,但布朗对此毫不在意。不仅如此,她还表示,“《新闻周刊》的封面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游戏——人们讨论它,分享它,它将人们引向杂志内容。”她还表示这种杂志封面的风格将延续到电子版中。

即使进行了努力,神奇的蒂娜·布朗和她引入的争议性杂志封面也没能填补《新闻周刊》4000万美元的资金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杂志管理层最终决定全面转向电子版。这样的转变可以消除掉印刷、投递的昂贵成本。另据一些消息来源称,杂志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一轮大规模的裁员。

尽管如此,此举依然是一场赌博。如果印刷版的订阅用户不再改订电子版杂志,那么节约的成本可能还抵不上广告收入的损失。而目前,《新闻周刊》网络版的订阅量只有2.7万份左右。但是《新闻周刊》和每日野兽网的CEO巴里·谢迪估计,未来一年内这个数字将增至数十万。

谢迪说,在这次转型过程中,公司将不再向广告商保证读者的最低数量。正由于这一行业惯例,很多杂志可以人为地压低订阅年费。取消这个保证,《新闻周刊》就可以灵活地提高订费。

新产品“《新闻周刊》全球版”的数字订费将是单期4.99美元,与目前的纸质版杂志价格一样;年订阅费是24.99美元,比目前《新闻周刊》网站上纸质版每年39美元的订费便宜。但业内专家预计,第一年的价格主要是用来做定价实验,《新闻周刊》将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消费者究竟愿意付多少钱。

《新闻周刊》此举无疑将受到杂志业同行的密切关注。业内其他领军品牌曾直言不讳地表达通过增加订费收入减少对广告依赖的愿望。这正是《新闻周刊》期待在这次转型之中能够实现的转变。

杂志同行的转型策略

目前,杂志业整体都在遭受着与图书和报纸印刷品类似的命运:新媒体兴起后造成大量的读者和广告流失。

从美国杂志业来看,根据美国出版业信息局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杂志中广告页占整本杂志的比例下降了8.8%。据美国发行量审计局的数据,整体报摊销售额——一个决定杂志生命力的数据——在2012年上半年下降了10%。

甚至时代华纳的发行部门也没有因为旗下拥有众多大牌杂志而有所不同,比如《时代周刊》、《人物》和《财富周刊》,其收入在上半年下降了7%,而同期的运营收入下降了60%。

《时代周刊》作为当前全美发行量第一的周刊杂志,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追随《新闻周刊》的脚步时,执行总编理查德·史坦盖尔表示尽管杂志内容已经以多种形式出现,纸质版将依然是“品牌的核心”。当然,他也承认制作、印刷和递送杂志的成本是“最昂贵”的事情。

面对互联网上的“免费”内容,每一个杂志主编都会头疼。如今,他们需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内容从而将读者从免费的网络信息上“抢”过来,并让他们愿意付费获得内容。

作为新闻类周刊的《新闻周刊》,它的发行特点让它在趋向萧条的杂志业中显得更加弱不禁风。《新闻周刊》每周发行一份,内容以新闻类文章为主。但在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关注实时发生的事件。已经没有人会关心一周前发生的故事。连每天发行的报纸都受到有新闻分享功能的社交网站的强烈冲击,更不用说每周一期的《新闻周刊》了。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类似的周刊杂志采取了不同的转型策略。有的杂志开始选择专注于某一个主题,以一些非时效性的内容为主,从而在人们的书桌上停留更久的时间。比如《经济学家》杂志,它现在提供包括新闻、专题故事等多种内容形式,增加的观点性内容和非时效性文章让它得以避免陷入类似《新闻周刊》的困境。

而在2008年已经全面数字化的原新闻类周刊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据主编布里安·凯利说,公司已经盈利,现有180名员工。据com.Score的数据,由于其出版的大学排名很受欢迎,网站一个月的独立访问人数在590万左右,但它基本上是免费的。

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不同,要求付费订阅的网络出版物则处境艰难。创刊仅仅18个月,新闻集团旗下以订费为基础的平板电脑报纸《The Daily》在2012年7月份不得不裁员三分之一。

旗下包括《纽约客》、《名利场》和《VCGUE》等顶级杂志的出版商Conde Nast总裁鲍伯-索尔伯格说,目前很难在纯数字化出版物订阅模式中看到非常成功的例子。但他依然表示,他对“付费数字内容的前景”感到乐观。

《新闻周刊》完全转向数字化是否是一条好出路?

每日野兽网上的知名博主安德鲁·萨利维安在博客中写道,他早在几年前就曾建议管理层进行这样的改革。“我发现在这个年代还能看到纸质版的杂志和报纸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他写道,“现在三十岁以下的人已经没人看报纸了。”

路透社的菲利克斯·赛尔蒙对此并不乐观。“《新闻周刊》作为完全数字化杂志的成功率毫无疑问是百分之零。”他写道,“市场上没有对电子版《新闻周刊》的需求。同时,绝对没有必要划出每日野兽新闻的一部分并将其命名为‘新闻周刊’,把新闻放在一个没人会看的平台上。”

《新闻周刊》作为一代顶级媒体品牌的代表,在网络媒体对传统印刷制品冲击下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无疑带着一丝尴尬和无奈。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祝愿《新闻周刊》:好运!

上一篇:徐莉佳 扬帆大海 抒写生命的奇迹 下一篇:蓦然回首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