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

时间:2022-05-09 08:23:29

几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与一个来自北方的朋友在明孝陵漫步,突然觉得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正在发生。这意外首先源自感官对一个地方的特殊气息的敏感,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座陵墓的石墙,竟然感到了一种沁出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我们的鼻孔里钻进了一股浓郁的青草或者树叶默默腐烂的气味,这气味通常要到秋天的野外才能闻到,但在明孝陵,腐烂的同时又是美好的季节提前来到了。

所以我说,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翻开中国历史,这个城市作为一个政权中心,作为一国之都,就像花开花落那么令人猝不及防,然若失。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文人墨客读它,江湖奇人也在读它,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息,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八百年前,一个做过乞丐做过和尚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江湖奋斗多年以后,选择了应天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风华绝代,可惜风华绝代不是这城市的命运,很快明朝将国都迁往北京,将一个未完成的首都框架和一堆王公贵族的墓留在了南京。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广东的“拜上帝会”的不成熟的基督徒洪秀全,忽然拉上一大帮兄弟姐妹揭竿而起,一路从广东杀到南京,他们也非常宿命地把这个城市当作太平天国的目的地,可是这地方也许有太平而无天国,也许有天国就无太平,一个湖南人曾国藩带着来自他家乡的湘军战士征伐南京城,踏平了洪秀全的金銮梦。

多少皇帝梦在南京灰飞烟灭,这座城市是一个圈套重重的城市,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似乎很难说清楚这城市心仪谁属于谁,但是它不属于谁却是清楚的。

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

直到现在,许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胜之地我还没去过,但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会耐心地发现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丽。以前还算年轻的时候,每年夏天我会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是八月将尽的时候,一群朋友骑着自行车闯到了湖边。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见是黑蓝色的夜空和满天的星斗,耳边除了水声,便是四周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湖边的草木和树叶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多好!

(选自《扬子晚报》,略有删节)

学・写作技巧

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考查学生的才情与底蕴。因此,选择人文类景观作为写作对象,不失为文章出彩的一条捷径。著名作家苏童的这篇佳作,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技巧。有两点,大家可以细细借鉴并模仿:

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底蕴求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诗经乐府,还是唐诗宋词,不管是元曲,还是明清小说,均绚丽夺目,令人神游八极。而这些美丽的传统文化,往往能够依托具体的人文景观得以展示。如走到滕王阁上,你自然会想起王勃的身影;登上黄鹤楼,你自然也会想起王之涣的诗句。加上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与传说,文章就会美得让人惊叹。正如《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一文,因为作家选择了南京这座古城作为写作对象,选择了以明孝陵为切入点,于是历史的烟云自然会飘然而至,朱元璋等人物的故事也就给文章注入了动人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挖掘得越深,文化的魅力会展示得越精彩。同样写景观,这种注入了文化气息的内容,更容易脱颖而出。

二是融入自我感悟,情感求真。此类作文,引用的或许是流传千古的诗词,描写的或许是千年之前的人物,但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因此,大家要学会透过真切的故事与感悟,表达自我的文化情怀。正如苏童的这篇文章,由一个夏天的傍晚切入,在与朋友的漫步中展开,继而用作家那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情怀去触摸这座千年古城特殊的气息,于是也就仿佛触到“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嗅到了“一股浓郁的青草或者树叶默默腐烂的气味”,以至“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正是这种情感与历史的交融,使文章不再是寻常地畅谈历史,不再是简单地描绘景观,流露出的是动人的文化情怀。

上一篇:新动能专家说 下一篇:题目一 拥有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