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探讨

时间:2022-05-09 06:15:57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探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小学生语言的发展以及对其语文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语音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34-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是一门比较伟大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规范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程度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规范和准确的教学语言, 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使得语文教学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宽广和有深度,这样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他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 就是能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比较有内涵的文章,学生就很难理解[1]。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应该透彻地掌握教材中的内容, 使语言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变,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 使教学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做学生的楷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阻碍小学生的语言发展[1]。例如,有些小学教师常常念错平舌音和卷舌音,将“老师”读成“老思”;也有教师会将音调读错,把“教室”读成“教驶”;有的教师则直接将口语化读音带进课堂中,把“我说过”说成“我有说过”,把“你吃了吗”说成“吃了吗你”等等。这些表达形式都不规范,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通用普通话,既能够规避自身的语言出现问题,又能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正确引导。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必须以科学准确的语言来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运用词语前,要先弄清词语在情感和语境色彩上的真正含义,深度挖掘、分析和传播知识[2]。有时候,教师会直接根据词语表面上的含义进行教学活动,误导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也有教师在表述上含糊不清,比如“有人并不赞成这位学生的说法,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教师究竟是认同这位学生的说法还是认同并不赞成该学生说法的人呢?实在费解,所以教师一定不能使用带有歧义的句子。此外,口语的科学性也与口语的简洁精炼与否相关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嗦繁重的语言往往会使学生抓不住话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当突出精华部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要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活力就是其具有生动性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结合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中要传递的艺术境界里,使学生完全体验形象生动的意境,不断地解决自身的疑惑进而理解文章,最后使形象思维得到延展。例如,在讲到《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说:“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小草探出了头,树木穿上新装,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温暖的阳光下,终于显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一提到春天,我们总是感到无穷的力量,因此从古至今,很多诗人都会写诗来赞美春天的美景。”这样表述能够使学生想象出春天到了的繁荣景象,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能体现他们的认知过程,还能体现他们协调心理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恰到好处的场所和时机下,着眼于巧妙运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指引学生,使教学充满张力和感染力[3]。让课堂充满笑声,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智慧,领悟事物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教师可以“投机取巧”,称宋词为宋代的流行歌曲,拉近宋词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欢笑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到知识。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能够将无聊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使学生感知到语文教学语言的美。

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成了一种艺术,而口语的艺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用富有创造性的美的语言,使学生逐渐感知到语言不论在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的魅力,进而对美具有一定的鉴赏、感知和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通常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运用词语和各种修辞上凸显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教学语言要传达出深刻具体的思想意义,这就是内容上的审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语言富有规范性、趣味性、情感性和艺术性等,这表明语文教学语言有很高的境界,这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语言应当具备诗歌语言的简练、散文中语言的优美、形象的小说语言、风趣的相声语言、雄壮的演讲语言等,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最终追求。语

参考文献:

[1] 李建丽.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 2012,15(09):67-68

[2] 吴丽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15(07):89-90

[3] 柳 娟.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原则[J].成功(教育),2011,24(10):57-58

上一篇:设计是无言的服务 下一篇:浅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