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特色的秋味

时间:2022-05-09 04:52:25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188-01

摘要:《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年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关键词:别具特色 秋味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叶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阅读时不仅要抓住所绘秋景,更要透过画面感受秋意,品味出别具特色的秋味。

一、通读全文,再现所绘秋景

任何好的作品,总是借助语言文字信息来表达情意的,我们阅读时,首先应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进入作品。阅读《故都的秋》也应审读文字信息,抓住所绘景物特点,再现出作者描绘的一幅秋景画面来。

读了第3段,我们不难抓住庭院景物特点:天碧绿高远,槐树高大茂密,日光细碎无比,牵牛花的蓝朵点缀破壁,仿佛在院子的人还不时听到驯鸽的飞声。他或数一数漏下来的日光,或静对牵牛花深沉地思索。这样我们脑子里一下子再现出一幅:“清晨庭院秋意浓”的画面来。

再审读第4段至第11段。自然也就会再现出:“伊人徘徊感受落蕊"、“秋蟑嘶唱处处闻”、“雨后闲人话秋凉"、“秋枣满院秋味永”等画幅来。而且这些画面色彩以蓝绿为主,紧扣“清、静、悲、凉”的特点。仅仅停留于此,显然不够,还需进一步透过画面,感受作者融入的感情。

二、入情赏读,感受秋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都的秋》的画面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在第一步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抓住画面中的人物活动及其心理,再联系作者经历进行赏读。第一幅画面中,人物先是泡一杯浓茶在尽情地欣赏庭院秋景,他被这宁静、幽远的秋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可后来又似闲来无事数一数漏下的日光,或静对牵牛花自言自语:“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紫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人的活动似作者当时寄情隐逸恬淡的山水间的生活的反映,这人的心语似作者对深沉、幽远、素雅、纯净的喜爱。第二幅画面“伊人感落蕊”,也正是作者对秋天严厉、萧索的感慨。很有“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蕴。秋蝉残声的变化,由“呜唱”而“嘶叫”,又是作者感秋、惜秋的心理反映。雨后话凉的声调,变高拉长蕴含着北方人对秋的真切感受,这也是作者的感受。“秋寒”微绿泛黄,似透出了秋的收获,也真是颇有生活的气息。可作者由此产生的想像:“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似又透出一些悲凉。

再联系议论部分,我们的揣测才明晰。他同古今中外的作家一样,对秋有很深的感触。在作者看来,它不仅给人民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更使人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就是被关在军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区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这也是秋值得赞美的地方。联系文首作者直抒的向往之情,文末抑制不住眷念之情。我们也就把握住了作者借秋景所表的秋意。

三、比较品味,咀嚼秋味

一样是秋,作者为何一往情深,钟情于北国之秋呢?我们可比较文首两段和文末两段使用的对比手法的作用。文首对比是在领起后面的描绘抒写。文末的对比是作者领略到北国秋味的咀嚼品味。品味又集中表现在:北国的秋色、秋味。“鲈鱼之与大虾,黄狗之与骆驼。"这组对比中,突出北国之秋味永、色浓,给人无限回味。深感北国之秋,秋意更浓,更耐人寻味,更意味深长。

上一篇:学校机房网络与系统维护 下一篇:敦煌壁画中乐伎形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