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字不空,有情有意

时间:2022-05-09 04:01:51

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江西卷、江苏卷、四川卷的诗歌鉴赏题所选的诗词中都出现了“空”字:

1.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修睦《落叶》,全国卷)

2.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江西卷)

3.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温庭筠《梦江南》,江苏卷)

4.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李纲《望江南》,福建卷)

5.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曹伯启《子规》,四川卷)

考生对“空”字的理解是否准确会影响其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把握,其中四川卷更是直接要考生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空”字。那么,诗词中的常见字“空”究竟有哪些意思,它们能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意。不妨对这个问题做个浅究。

一、 解为天空

诗词中有些空作名词,解释为天空,即我们仰望的苍穹。“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因为月光明亮,所以空中流动的白霜让人难以发现。这里的空就是指自然中的天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排云而飞,一翅冲天,流露出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与欣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青天碧落下孤帆在渐行渐远,最终消失不见,只有滚滚江水充满视野。以天空的辽阔衬出孤舟的渺小,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的惆怅之情也自然显现。2012年全国卷所选的诗歌修睦的《落叶》中“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的“空”即为天空的意思: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修睦是位僧人,这里的“空”既有诗人对落叶身世的感叹,又有浓厚的禅意隐含其间,让人玩味不已。

二、 解为空虚

这里的空虚不是指精神上的无所依赖,不充实,而是指没有,不存在的意思。2012年福建高考卷所选的李纲的《望江南》中有“蓑衣时振玉花空”,身披蓑衣的渔翁在寒天雪地中垂钓,不时地振落身上的雪花,身上可得暂时的干净。这里的“空”即没有的意思。这句话表现出渔翁垂钓时的凝神与淡定。再比如陆游的《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里的“万事空”解释为什么也没有了。作者明明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换句话说他知道人活着的时候不必执着于外事外物,但还是因生前未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遗憾。作者浓厚的爱国深情通过明知是空却依旧执念这一矛盾很好地体现。与之相类似的词句还有“是非成败转头空”(杨慎《临江仙》)。写人事的功过转瞬即逝,而自然却永恒不变。这里既有作者清醒的认识,又有作者对此认识之后的无奈与悲叹。

三、 解为空旷、空灵、空寂等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们常用“空”字来状写自然景物,突显景物的幽深宁静、空明浩渺。唐代诗人王维,把“空”字的这一用法发挥到极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即幽静空寂之山,一个“空”字,写出了山中树木繁茂的景象,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表现诗人对雨后山中的空明洁净与清新宁静的喜爱之情。《鸟鸣涧》中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句,诗人以“空”字不仅状写了春涧的幽静,也表现了诗人置身大自然中那种宁静悠闲的心态。他的《过香积寺》中“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用“空”字写香积寺水潭在暮色降临时的空明幽静,并由此景联想到一个佛教故事,心里不禁产生了“心如止水”“惟好心静”之情。王维中年信佛,诗中多禅意。而这些禅意多通过其诗中的“空”字体现一二。

以“空”形容某处景或某事物,如上述的空山,空潭,往往不是强调其中的景或事物稀少,而是强调自然景物或事物客观地存在,自在的状态,少有人的行踪。以“空”写自然的生机,以“空”展现自然的博大,以“空”显现自然的宁静悠远,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飞鸟、深潭,这一切清净、明媚,生机盎然,同时又是那么静谧、幽深,以至诗人最后心与境都归于空寂。若不是心中有禅意,胸中无世俗杂念,诗人是无法感知到自然的空灵之美的。

四、 解为白白地,徒然,只不过

“空”字解释为此意时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1.人+空+动作或状态;2.物+空+动作或状态。第一种形式一般表示人做出某种动作的徒劳无意。如“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表达了动作发出者的无奈,对于致使动作发出者的动作行为徒劳无意的人,则表达出抱怨或愤恨。第二种形式是某物做出的某种行为或呈现的某种状态,这种行为或状态人并没有发觉,或发觉了也没有给予重视,如“隔叶黄鹂空好音”表达对人事的悲叹与感慨。“空”解释为“白白地,徒然,只不过”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感表达:

1.表现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劝勉他人珍惜时光。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中作者以花朵凋零,只能徒然折枝来奉劝人们惜时。“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该句以白头时徒劳悲伤来启示人们惜时抗击敌寇,收复河山。一个“空”字,表现对现实中蹉跎岁月的行为的不满与哀痛。“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其中“空”字中有对魏万的谆谆教诲,也包含了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2.表现对国事的担忧,对统治者不满的悲愤情绪。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胸怀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年华老去。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哀伤愤恨之情和盘托出。“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频繁的战争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空”字也用于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如:“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这些“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既悲又愤的情感。

3.表现英雄失意之悲与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黄莺隔叶,婉转鸣啼,可这好音却是徒劳的,因为无人来听。“空”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暗含了诗人对英雄事业未竟的同情和遗憾,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失落之情。“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根本不识昭君,所以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昭君的魂魄只有在夜月中徒自归来。“空”字充满对君王不识的怨恨与无奈,这正是诗人有才不被任用的情感写照。

在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江西卷、江苏卷、四川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所选的诗词里的“空”都解释为“白白地,徒劳的”。“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与“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温庭筠《梦江南》)里的“空”都表达了思妇对美好年华如水流逝而心上人却不在眼前的悲凉怅恨之情。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曹伯启《子规》)一句的“空”既表现贪夫倦听而不得不听的无奈,又表现诗人对贪夫的讽刺:杜鹃乃杜宇所化,杜宇将帝位禅让,自己隐居,何其淡视名利。贪夫在杜鹃的鸣声中有所感触,但终不会放弃对名利的追逐。“空”体现杜鹃欲以叫声感化世人这一行为的徒劳,也体现作者对世人追名逐利的讥讽。

当然,除上述情感外,“空”字还有很多情感的表达:“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司马扎《宫怨》)“空”字表达宫女在幽禁的宫中虚耗青春却又无可奈何的哀怨之情。“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李白《菩萨蛮》)“空”字则表达思妇盼望远方行人时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如此种种,不一一例举。“空”出意境,“空”出禅韵,“空”出情感。诗人对“空”情有独钟,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匠心独运的。

上一篇:谈英语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对策 下一篇:“试 金 石” 参 考 答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