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与价值管理

时间:2022-05-09 03:52:32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与价值管理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分为项目意向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直至验收交付使用)、运行维护阶段以及拆除更新阶段等。以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指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错误地把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当作重中之重。实际上,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成本管理的任务,单纯强调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是非常片面的。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英国皇家工程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以现存三十年的办公建筑为例,施工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1∶5∶200,这足以说明运行维护阶段的成本远远大于施工阶段的成本,施工成本只是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很小的一部分,统观全局,加强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才是具有战略性的选择。

一些业主没有认识到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片面强调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一味追求承包商的最低价格,看起来似乎节省了基本建设费用,但工程本身质量不高,投入运行后使用效果不好,因而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从最终结果分析,不是节约了,而是浪费了。因此,业主应当彻底改变观念,为了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站在全寿命周期的高度,不仅强调设计和施工的成本管理,而且重视运行和维护的成本管理,追求整体的投资效益。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不仅要满足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投入使用后提高运行效率,节省运行和维护成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优势

在工程项目中,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能为项目带来显著的益处。

降低了获得和拥有资产的成本;

工程决策和商业目标协调一致;

承包商、供应商、运营商致力于共同的目标,管理过程得以优化;

减少了出现惊人运营费用的风险;

管理理念和选择标准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运营经验的价值最大化;

建立了在项目各个阶段进行方案比较的体系;

建立了识别、评估和控制主要成本影响因素的一套机制。

(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适用范围

原则上讲,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适用于一切项目,因为任何项目都包括一系列的项目阶段,每个项目阶段都有成本管理的任务。但对于一般项目而言,建设与运营往往是由不同单位负责的,受不同利益的驱使,他们往往难于协调立场,所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最适用于BOT(建设―运营―移交)项目,因为在BOT项目中,项目公司既要负责建设,也要负责运营,特许经营期满后,才把项目(一般为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项目公司只有通盘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才有可能在特许经营期内收回投资,同时赢得回报。

(四)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

归纳起来,全寿命周期成本具体包括设计成本、咨询成本、施工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拆除更新成本。其中,施工准备和施工成本主要包括:土地成本、拆除原有设施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设备成本、管理成本、保险、担保、贷款利息以及税金等。设施运行维护的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成本(使用水、电、燃料等能源的成本)、出租成本、维修成本、更换零部件的成本、清洁成本、服务成本、保安成本、保险以及税金等。

(五)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下列任务:

制订成本估算基准和风险分担计划;

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程序;

编制成本报告,对最终成本进行预测;

对估算成本和现金流进行及时更新;

风险准备金的支出和管理;

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成本超支;

定期财务状况报告等。

二、全寿命周期价值管理

(一)从成本管理到价值管理

简单地讲,价值是投资产生的各种效益。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全寿命周期价值管理的内涵要比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内涵丰富许多。除了成本之外,全寿命周期的价值还考虑了时间、质量、功能、符合性以及项目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见图1)。也就是说,全寿命周期的价值体现在成本、时间、质量、功能、符合性以及项目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因此,全寿命周期的价值大小更能全面地反映项目综合效益的好坏。

(二)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全寿命周期的价值目标,必须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意向阶段,要证实项目投资的正确性,初步估算项目投资,在这个阶段,还要做好下列工作:

识别价值的动力和价值的标准,即项目干系人以及他们的要求;

根据功能要求确定项目需要做什么;

充分考虑约束条件;

制订价值评估标准;

在高层次上进行有关风险和机会的分析;

比较租用、购买、建造、修复已有建筑物等不同方案;

确定投资回报率、使用期限、环境影响等各项要求;

确定资金来源以及可能的项目采购方式。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确定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择最佳的可行方案,在这个阶段,还要做好下列工作:

制订不同的项目方案;

确定分析标准,例如设计寿命以及用途类型;

评估风险,制订风险管理的措施;

考虑到成本低估和效益高估的负面影响;

选择合适的决策支持技术,例如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分析比较不同的项目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确定合适的项目采购方式。

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完成详细的设计方案:

完善全寿命周期成本计划;

用更准确的评估代替原始的假设;

详细评估风险和不确定性;

根据建筑物的耐久性,规划全寿命周期的整个进程;

用成本预算代替成本估算;

考虑健康和安全管理;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在施工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

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

检查工程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说明的要求;

移交工程,同时移交技术资料,以备运行维护阶段使用。

在运行维护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监控设施的运行情况;

反馈设施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总结,为后续项目积累经验。

在拆除更新阶段,应做好下列工作:

权衡究竟是拆除重建,还是翻修改建;

分析收入和成本;

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废弃物的处理、材料的重复利用等。

(作者单位:英国西英格兰大学)

上一篇: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下一篇:成本控制:材料最佳订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