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09 12:24:26

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构建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的三个模式,并从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创新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完善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对策。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平台 对策

基金项目: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KR5)

衡阳市结合自身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都是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导产业,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产业升级,进而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发展的最高阵地。这也要求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科技创新密集时代,创新也将成为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产业创新平台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技术共享

产业创新平台是企业资源整合的分工协作系统。产业创新平台能聚集企业资源,能对平台中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如技术、高技能人才等资源加以整合和协调利用,使资源在产业创新平台中合理配置[1]。这样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使资源利用产生协同效应。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技术能力,使参与企业实现相关技术共享,先进经验互相交流,共同受益。

(二)有助于加强员工培训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来说,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大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创新平台就是员工交流学习的重要的工具,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渠道来加强员工的在职培训,更新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同时也有助于调动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三)有利于技术推广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创新平台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形成良好信用,促进企业技术联盟的实现,有利于企业与科研机构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特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初期,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平台彼此提供研发所需设备和技术,同时也为企业拓宽所需技术渠道。这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缩短研发周期,促进企业技术不断推广。

二、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核心研发技术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关键是技术创新,重点是核心技术创新。我市长期以来缺乏核心研发技术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市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启动自主研发,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却必须依赖外部,如大型高端装备的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不强,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基础性技术滞后,新能源的高转换效率技术还没有掌握。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加强核心技术人才引进,同时加强与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突破战略性高端技术研究难题,开展具有原创性的科技研发,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

(二)市场的现实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衡阳作为湖南第二大城市,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需求较大,特别是作为工业城市,对新能源、生物制药、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需求较大。然而,当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现实需求不足,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格局还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这就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采取一些刺激措施着力解决现实需求不足,激发现实需求,培育强大的消费市场。

(三)资金投入不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政府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融资平台。然而,目前我市不论是投资数量还是投资体制都相对落后。一般先进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CDP的比重约为2 %,我市 2012 年只有1.64%。就投资体系来说,我市民间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民间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比重小,金融市场配套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另外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政府采购、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

三、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式

(一)创意衍生模式

创意衍生是指创意在企业内各个创意结点之间为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及传递的过程。创意衍生模式就是通过整合创业和创意资源,借助产业创新平台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平台,帮助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业成长和发展。该模式以人为载体,突出知识和创意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通过资源集成模式为战略性新兴技术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存活率,为衡阳战略性新兴技术企业提供所需的产业发展链。

(二)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技术创新是一项高收益的活动[3]。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高风险性活动,技术创新一旦失败,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使企业陷于危机。利用产业创新平台,通过技术整合,形成技术联盟,使企业能有效共享各自的研发成果,使技术资源集成,减少研发资源浪费,也减少技术创新风险。该模式可以激励同类型企业为争夺产业创新平台核心企业位置而展开竞争。部分掌握优势资源的企业愿意通过资源投入,率先掌握核心技术,抢占衡阳创新利润和市场份额。

(三)技能扩散模式

技能扩散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的扩散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源之一,而技能培训是区域技术的发源地、是区域技术的传播器、是区域技术的转化器。通常高技能人才是产生专利和知识成果转化的主力军,通过知识技术传播和扩散促进衡阳技术整体水平,推动我市产业创新竞争力的形成。这样往往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加快我市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四、健全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对策

(一)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创新环境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完善衡阳所辐射的区域内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创新平台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其次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发展的全局部署,理清产业化过程具体环节,避免因各环节衔接问题导致资源配置错位现象。最后,要完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从财政、货币、产业政策方面给予以优惠和支持,在法律上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保障,在技术转化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搭建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引进风险投资可以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的周期。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风险投资策略。首先,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宣传,建立风险资本流通平台,营造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流通环境;其次,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发展前景较好,产业基础扎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缓解企业初创及研发的资金压力,这样有利于资本和项目的顺利对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成长。同时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以便投资者的风险转移。

(三)拓宽融资渠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常需要投入资金较大,特别是研发和人才引进支出较大,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较高,这使得企业融资面临一定的困难。为此,应建立相应担保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战略性新兴企业贷款,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产业,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门坎,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发展资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也可优化企业投资结构,提高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激活闲置资金。

(四)加强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设好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就需要从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上入手。首先,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我市现在重点培育产业,注意引进相关产业企业所需的高级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形成多层次性人才格局;其次,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完善高级人才薪酬体系,形成开放宽松的人文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流动机制。最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等地方高校的合作,联合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重视后续培养上,为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培训,促使技术知识体系不断更新。

(五)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创新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创新集群,现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化工新材料基地初具规模。第一,推进这些产业基地建设,可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基地内迅速成长,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联盟创造更多新技术和新成果;第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可从更广的范围内整合资源,有利于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不断孵化,推进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第三,可以优化我市“一区两园”产业规划,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流程,形成“一区两园”不同产业的相互支撑体系,打造出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链,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提升衡阳的技术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洋,刘毅.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产业体系重构研究[J].经济地理,2011,26(1):50-54

[2]黄幸婷,杨煜.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核心技术联盟知识创造过程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0,8:36-40

[3]张,刘德学.基于全球生产平台的开放式产业创新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69-171

[4]胡明铭,徐姝.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09,(7): 31-33

[5]黎苑楚,郑春白,王阿洁.中国区域主导产业创新系统选择与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6,(2): 48-50

上一篇:浅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下一篇: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