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农村乡企环境污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22-05-09 10:35:00

遏制农村乡企环境污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乡镇企业污染问题突出,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对乡企环境污染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遏制污染方面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新农村 环境污染 乡镇工业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序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世纪初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其中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重点之一。因此,及时研究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及表现虽然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化有不科学使用处置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场随意排放粪便污水产生污染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对环境冲击最大的还是农村乡镇工业的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它对环境和资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

2.1 “三废”排放量大。目前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例如我市下设一市、三区、二县,92个乡镇,乡镇企业达数千家,污染物排放量增长非常快,尤其化工、冶炼等行业污染严重。2.2 污染物随意排放现象屡禁不止。有的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茶浴炉废气中烟尘及硫化物严重超标;固废垃圾随意堆放,这些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农作物和草木枯死现象经常可见。

2.3 乡镇工业村村冒烟处处办厂,污染面广,土地等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我市矿业常年开采,破坏地貌植被,导致农业生态平衡失调,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乡镇工业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分析3.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片面追求产值、产量与经济效益,只有生产挣钱的观念,忽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够、重视不够。

3.2 总体规模小、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乡企布局绝大多数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工艺不配套、经营粗放、这是造成乡镇工业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所占比重大,污染类型多,污染防治难度大。

3.3 环保机构不健全,乡镇环保力量薄弱。乡镇一级大多无环保机构,即使有机构也是“兼”多“专”少,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使农村地区的环保、生态监管治理的人力出现捉襟见肘现象,造成环境保护法规在乡镇企业难以严格执行。

3.4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进程。

3.5 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许多地方一旦考虑经济发展,就会注重经济增长,忽略环保。

4、遏制乡镇企业污染、改善农村生存环境的建议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工业企业深入千乡万村,行业复杂,给环境监管及污染治理方面都带来难题。要改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还需广泛发动村民,让他们成为环境权益的积极维护者,共同遏制乡镇企业污染。现提出如下建议:

4.1健立健全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及机构,提高监管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把环境质量的优劣纳入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期目标的考核之中,作为评先、任用的硬条件。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农村环境监察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环保工作,履行职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从而环境监管的触角遍布城乡,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通过环保员走乡串户,加强对乡镇与民营小型企业的污染监督管理、偏远地区矿山环境保护和防范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等监管力度。

4.2 控制乡镇工业产业方向,调整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大多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投入多、利用率低、产出少、效益差、排污量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实行污染全过程的控制,减少、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对新办乡镇企业要严格控制产品的发展方向,限制高能耗、重污染产品的生产,提倡发展综合效益好、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业产品,鼓励“三废”综合利用的生产项目,因地制宜,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4.3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对有污染的乡镇企业,要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产业,要切实实行“环境优先”原则,提高项目的环保门槛,从源头上严防城市污染向郊区和农村转移。在企业中以集中治污为突破口,解决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成本高的难题。以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筛选清洁工艺,开发污染防治新技术。特别加强重污染行业的治理技术研究,对现有污染企业通过引进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废弃物达标排放或少排放。近几年来,我市已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9项,创经济效益2.7亿元;实施清洁生产方案445项,减排固体废物达111.6万吨,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4.4 完善环境规划管理,合理优化,统一布局发展乡镇企业要根据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特征,结合农业区划、城镇建设、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居民稠密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地段新建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坚持工业企业适当集中原则,优化工业发展布局,逐步将污染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做到污染集中、集中治理。当前应特别注意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小区的环境规划与布局工作,真正体现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有效控制乡镇工业环境污染。

4.5 加大环保投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保障农村环境治理方面资金。环保部门要积极申请环保专项资金,发动乡镇政府争取国家对口项目补贴,发动村民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形成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配套、村民自愿的多方资金保障体系,使全社会都积极投入到环保计划中来。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综合整治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生态保障。

4.6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及群众的环境意识,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支持并重视乡镇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帮助乡镇企业克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环境污染,只顾局部利益,缺乏整体观念的短期行为,要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乡镇企业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真执行环保法。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7 开展环保区域自治,发挥群众对环境公众监督作用我国村民环境权益的保障,大多是靠自发行动,力量薄弱,无法和拥有强大市场权力的企业相抗衡。因此,村民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合法组织,集合力量,建立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沟通、合理、有序、有效地开展环境维权,参与对企业的监督。通过环保自治,让村民与企业联盟,既使村民免受污染之苦,又使企业节约了大量治理资金,由被动接受环境管理变为主动参与环保,相互监督、协同配合,共同解决污染问题,建设绿色家园。此外,在农村地区仍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网络来加强乡企污染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环境优美”的要求,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韦光都 . 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1999

2 唐建军 .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原理和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3

3 易琨 . 我国环境保护重城轻乡现象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探析. 环境科学动态,20054

4 黄振培 . 葫芦岛市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

上一篇:铁路站房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途径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质量通病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