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化投标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5-09 06:12:20

谈电子化投标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摘要:无须提供厚厚的资料,无须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一切事项都通过专门的电子平成。当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经济,并迅速改变着各行各业的传统作业模式的时候,我国的招投标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网络协同作业时期,即电子招投标时期。关键词:电子化投标;招投标领域;应用与发展

在当今逐步走向信息网络化时代的进程中,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的革命性的交易方式,已悄然走进并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电子招标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交易形式,它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招标方式,可以实现信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直至合同签订、价款支付等全过程电子化,电子招标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招标的跨区域、低成本、高效率、更透明、现代化。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日趋成熟,电子招标成为主要的招标手段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已开始在政府采购中实施电子招标。我们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从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出发,结合中国招投标市场实际,创造中国特色的电子招标模式。以科学的手段,统一与规范的招投保行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电子化招标的概念电子招投标是以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招投标各参与主体在线进行项目操作和管理的专业化、可视化作业方式和特殊经济行为,其本质是网络协同作业,其价值是极大地提高了招投标的效率与诚信。

电子化招标的优势

节约资源、聚集资源是电子招投标实施的首要目标。以网络为介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招投标业务的协同作业,是电子招投标与传统招投标业务的本质不同。网络的实时性和同步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差别和空间限制,只要所处之地能够上网,用户可以随时向千里万里之外的客户发起交易并能得到实时的响应。基于这一点,电子招投标帮助招投标参与各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信息得以及时沟通,自然也就加快了招投标活动的整体进程。消除时空屏障,构建统一招投标市场——招投标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投标人之间的充分竞争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电子招标平台在打破物理时空屏障的同时,增强了信息透明度,投标方能通过网络获取招标信息,参加招投标活动,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电子招投标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地方、各部门施行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和行政干预行为的发生。

减少寻租空间,营造阳光招投标环境——电子招投标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招投标环节电子化、数字化,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规范运作,使招投标交易行为实现了由分散、隐蔽、无序向集中、公开、规范的转变,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寻租行为的可能。电子招投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减少了灵活操作的空间,同时各类操作留有痕迹和日志,更有利于事后的监督检查和最大程度地实现阳光交易。积累基础信息,建立招标资源信息库——在传统的招投标活动中,招投标数据只能通过人工登记或再次录入的方式进行管理,不仅因重复劳动而浪费人力,且会因为数据更新不同步,数据关联度差,造成业务和管理的脱节。电子招投标平台在业务流程中直接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数据关联紧密,联动效应强。招投标过程的严谨性,确保了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形成招投标资源信息库,有利于招标机构分析总结招标采购工作,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同时,为政府监管部门实时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科学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节约成本,绿色环保——使用电子标书取代传统的纸质标书,大量节约了纸张、打印及包装耗材以及传送标书所需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使用电子标书绿色环保,减少了污染和浪费,生态利润非常可观,每年间接省下上万株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招标”。信息共享,提高运行效率——招投标各方主体通过标准化格式统一的电子数据文件进行沟通,对于招投标监督部门、招标方、投标方、中介机构、评标专家以及相关的其他社会群体,实现了各方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各方的利益,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招投标市场运行效率。

三、电子化招标的发展现状

从各地近年来实施电子招投标的情况来看,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如提升了招投标效率、大幅降低了资源消耗、降低采购成本。但不可否认,其问题也并不少。

(一)电子招投标安全可靠性堪忧。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开发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各搞一套,互不协调兼容,且造成各系统使用者需要重复购买有关的技术服务,重复浪费资源去配套对接各个不同的系统和管理平台;系统设计的招标投标流程是否实用、合法,是否能够有效堵住招标投标活动的“后门”和“黑手”,以及主体身份识别与签名、信息的保密安全等既无权威机构鉴定认证,更缺乏相关制度保障。由此造成现有的一系列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均存在“拆迁重建”的巨大潜在风险。同时,电子招投标对数据安全性、公正性、保密性要求相当高。一个实施规范的电子招标系统可以使招标过程公开透明,但缺乏监管的电子招标系统可使招标过程更加“黑箱”。系统开发公司、系统管理者比传统招标的方法有更大的控制能力和腐败的机会,通过技术实现更隐蔽,更缺乏管控。

(二)招标投标信息不能沟通共享。各电子招投标系统开发初期,缺乏统一规划协调,造成目前各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功能零打碎敲,且与各服务管理平台信息技术没有统一标准,信息数据没有规范接口和共享服务平台,由此形成电子招标投标信息和功能相互分离、断裂的孤岛,无法实现电子招标投标全流程功能的协调整合和市场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也就无法充分发挥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整体的真正优势。

(三)电子招标投标的行政监督不适应。电子招标投标的网络化、无纸化特点要求行政监督方式也不同于传统纸质招标的现场监督和书面审批。然而,目前大部分行政监督部门尚未具备有效监督电子招标投标的网络监督接口、服务平台和与此相应的监督方式,对于推行和监督电子招标投标既缺乏必要的技术准备,又缺乏思想上足够的重视,并存在诸多不必要的疑虑。

(四)缺乏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电子招投标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尙不健全,执行过程缺少法律依据。整个过程的监管责任分解机制不明确。

四、电子化招标如何在招投标领域中发展针对电子招投标的发展现状,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功能、技术保障、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和行政监督方式等。

(一)我国应制定有关电子招投标的管理办法和系统技术规范。根据法律法规对招标投标行为、流程的要求依托电子信息形式在系统中全面、规范和可靠地反映出来,并达到各个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互联、兼容、整合、易用、安全、可靠、协调运营。

电子招投标系统要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帮助招标人规范、便捷、高效地实现招标采购目标需求以及招标项目后续信息管理的要求,并满足其他不同主体、不同层次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系统既要充分保障招标信息及时、开放透明,也要依法保证投标、评标等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安全,严格设置主体阅读、操作的权限和时间,保证电子文件和操作流程只能依据规定设置的权限和时间进行阅读及有痕迹的修改、但事后不可篡改、销毁、抵赖,可以提供追查证据。

(二)我国应建立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即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

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是为各类电子招标投标项目执行系统与服务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招标投标信息资源和公共易功能共建共享,充分开放,并为健全招标投标社会监督机制,转变与规范行政监督方式提供全面、实时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

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既是实现电子信息互通的枢纽,也是电子招标投标项目执行系统的公共服务区,主要提供各类信息、身份认证、资信验证、评标专家抽取、统计查询、资料归档、行政监督通道等每个招标采购人、每个投标人以及每个监督机构共同和重复需要的招标投标信息和功能服务。网上招投标交易平台是一个网络服务体系,不是一个惟一和独立的平台,也不是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垄断建设。因我国经济体制和招标投标监管体制的特殊性,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很可能由政府部门、协会组织、大型企业、招标机构、交易服务机构以及各类风险或科技投资主体,分别以多种可能的选择方式和合作模式参与建设国家和地方二级电子招标投标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无论采用什么建设模式,各类电子招标投标项目执行系统和专业服务平台必须按照统一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凡与招投标活动有关的招投标管理部门、招标机构、投标人,均需办理身份加密锁。在网上招投标全流程的主要环节,都应当使用身份加密锁,确保招投标活动安全、保密、不可篡改。

最后,完善的电子招投标有利于招标采购交易方式的推广。电子招标投标不仅继承了招投标交易模式规范、公开、竞争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招标模式的繁琐、低效、高成本的劣势,形成一种规范、竞争、高效、低成本、更有竞争力的全新交易方式。完善的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出现对招标投标交易方式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上一篇: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的原因分析以及修补材料的... 下一篇:水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