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时间:2022-05-09 02:40:23

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摘 要] 欧洲“中世纪”,是公元五世o的古代希腊罗马时代与公元十六世纪前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中世纪西欧封建文明发展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不仅对于研究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对于研究近现代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封建等级代表制

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公元十六世纪前后欧洲的历史,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现今高中历史专题式教材体例的教学割断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延续性。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中世纪西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传到欧洲后,使得西欧国家在农业、冶金、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

除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外,中世纪西欧社会自身特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也在促进欧洲技术进步。第一,西欧没有奴隶制,而奴隶制往往抑制新技术。第二,西欧国家的地理环境对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影响。欧洲国家大多面积狭小,很多国家地区以山区为主,土地贫瘠,出行不便,需要节省时间和劳力的装置,来提高生产效率。第三,中世纪西欧的采邑制度也有利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制度下,庄园里劳动的农奴有一定的权利,有一小块土地,有休息日,并且可以自己支配大部分的劳动产品,庄园主与农奴之间保持充分的接触,这使庄园主对生产过程有一些真实的了解,因而也就使体力劳动能够得到一定的尊重和理解。第四,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伦理也促进了西方技术的发展。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伦理主张,劳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修士们直接参加修道院庄园的劳动,并且他们还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经济的发展。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农业、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的繁荣。

十三、十四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显著成就。首先是农业领域,耕作技术大大改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又相应地促进了商业贸易和城市的发展。当然,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规模和贸易水平,还是远远不能和中国、印度或者中东的一些城市相比的。但是,与中国的大都、印度的孟买、中东的麦加等所不同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城市,因为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而显得十分独特。比如,因为它们从开始出现到发展兴盛,基本上处于欧洲政治分裂时期,而不在像坚如磐石的东方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城市市民阶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十分的自信和独立。尤其是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西欧后,这种自信和独立成为他们开展大规模海外探险和殖民贸易的精神动力。

正如十七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弗郎西斯・培根所说:“没有哪个方面的发明就其力量、功效和结果而言,比这三大发明更惹人注目。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可是,改变世界的三大发明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然而在同西方的爆炸性影响比起来,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却没有什么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于是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由此可见,是我们自己的封闭和顽固阻碍了我们文明的发展。中西文明发展的逆转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中世纪西欧商人的地位和权利及其影响

恩格斯曾经说过,经济关系是决定一切的关系。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旺,给欧洲商人带来了极大的地位和权力,这在当时的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后来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制订自己的法律,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通过斗争,他们获得了政治权利和地位。

在欧洲之外,商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升到当权者的地位。比如说,中国是文臣主政,日本是军人掌权,马来和印度的一些国家是地方贵族料理国家政务。可以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由商人当权的,除了欧洲。在西欧,几乎各个国家的商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在稳步地获得经济的力量的同时,也在稳步地获得各种政治权利。他们正在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等等。这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意味着,国家将更加重视、更加一贯地支持商人利益和他们的海外探险事业。

三、中世纪西欧特殊的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及其影响

中世纪西欧社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层:教士、劳动者和骑士。尽管这三个阶层几乎在欧亚大陆所有地区都能找到,但在西方,由于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崩溃后未能重新建立起新的持久的帝国组织,这三大阶层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显得十分的独特。首先,在整个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地产的三分之一,在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争,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一元垄断。这使得教士在西欧社会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在各方面都处于支配地位。其次,由于劳动受到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从而也使得人们的自由平等和维权意识较强。最后骑士是欧洲层层封建统治的支柱。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当时西方新的多元化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一个不受皇帝支配的独立的天主教会;代替皇权的封建君主(本文作者加注:诸候国的君主)和封建领主(本文作者加注:封建地主);代替罗马时期奴隶种植园,分别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本文作者加注:封建庄园);以城市为根据地,在反对贵族、高级教士,最终是君主的过程中有效地行事的新兴的商人阶层。”

这样的社会结构使欧洲的社会很难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和强有力的王权。在很长时间里,西欧一直处在封建割据状态下,这种封建割据状态在中世纪后期阻碍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直到十二、十三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如英国的封建君主在城市市民支持下开展与教会和地方贵族的斗争,加强了封建王权。而此后封建王权的加强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从而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近代社会的到来。

四、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及其影响

封建等级代表制是中世纪欧洲政治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色。这也是当时欧亚大陆独一无二的。十三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如英国,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城市自治权力收归中央,甚至没收教会财产,结果引起贵族和教会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教士、小封建主和市民举行武装反抗,打败国王,迫使王权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并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十三、十四世纪,英国由各个等级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制度,以及法国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尤其是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与他们商讨有关税收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法律取得至尊地位,从而使王权受到法律的限制。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上一篇:技中有舞、舞中有情 下一篇:试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