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2-05-08 08:31:39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1.山东宏程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000)

(2.九冶建设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特点,针对其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规范建筑墙体施工技术,为减少甚至消除墙体裂缝这一质量通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墙体裂缝;防范措施

1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特点

1.1 裂缝的普遍性

由于框架填充墙的抗剪与抗拉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其边界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对影响墙体开裂的各种因素比较敏感。框架填充墙的裂缝问题比较普遍。

1.2 杜绝裂缝有困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裂缝有明确规定。如划分了裂缝控制等级,并规定了最大裂缝宽度的允许值等。但在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墙体开裂主要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来进行控制。即使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构造措施进行施工,也很难保证砌体内不出现裂缝。杜绝填充墙裂缝的出现有一定的难度。

1.3 裂缝的性质及危害不同

当结构承受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或其应变超过其极限应变值时,结构就会产生裂缝,框架结构填充墙的裂缝大多是微小的细裂缝,远远没有达到影响结构安全的程度,但是细小的裂缝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填充墙的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常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2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产生原因

2.1 填充材料的干、湿不稳定性产生的裂缝

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墙体粉刷前充分浇水湿润,这时的墙体含水率较高,体积略有膨胀;粉刷结束后,墙体内的水分才开始逐渐往外排析,随着水分的不断挥发,墙体就会逐渐干燥和收缩,当墙体的收缩量大于砂浆拉应力时,则会将墙面的粉刷层拉裂。

2.2 填充墙自身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这种裂缝比较规则,造成裂缝的原因是:砌筑砂浆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墙体不断沉实引起收缩。

2.3 温度产生的裂缝

由于填充墙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也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尽管这种裂缝比较规则,但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比较频繁,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控制其宽度,使裂缝对建筑物影响更小。

2.4 砌体的荷载裂缝

砌体的荷载裂缝,反映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砌体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砌体的强度不够和砌体的稳定性差。

2.4.1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1)设计时所采用的截面偏小,使用的砖石和砂浆强度等级偏低。

(2)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确定砌体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3)砖的开关和灰缝厚度不一,会影响砌体的强度。

2.4.2 影响砌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1)墙、柱的高厚比超过了规范允许的高厚比,使其刚度变小,稳定性差。

(2)砌体受温差收缩变形影响,当收缩引起的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容易在纵墙中部沿砌体高度方向产生上下贯通的竖向裂缝,降低砌体的稳定性。

(3)组砌不合理。如砌体是在受压状态承受压力,为了使所有砖均能平均承受外力的自重,必须使将受到的压力沿45°线向下传递,使整个砌体由交错45°应力线连为整体。如果在砌筑砖砌块时,排序不合理,就会降低砌体抗压强度和稳定性,引起裂缝。

2.4.3 填充墙与梁交接处裂缝形成的原因

工程中某框架结构住宅,层高3m,填充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块。交付使用不到半年,填充纵墙与部分横墙连接处开裂,横墙和梁交接处出现裂缝,最后导致纵墙成为高2m,长1.5m的独立墙。

(1)部分横墙未设置构造柱,整体稳定性差。

(2)在与横墙连接处未按规定砌成实体,又是采用阳槎连接,而且未设置拉筋。

(3)砌体砂浆不饱满,通缝严重。

(4)填充墙每天砌筑高度过高,没有间歇,从而导致墙体收缩过大,产生收缩裂缝。

(5)在砌块砌到梁底时,未按规范要求加一层蒸压灰砂砖斜砌楔牢塞实,在墙体收缩后,出现裂缝。

2.4.4 内隔墙出现斜裂缝形成的原因

(1)由于框架自身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或主框架部分不均匀沉降,对墙体产生剪切或弯矩作用,且主框架内填充隔墙整体刚度差,对剪切或弯矩抵抗力较差,从而无法有效抵抗不均匀沉降或框架受力不均造成的变形,进而出现裂缝。

(2)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局部凹陷处,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其重量只能由砌体承担,使得砌体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拉力和剪力超过了砌体的承载能力后,砌体上便出现裂缝。

3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合理选择墙体材料

应优先选用与框架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或砖作为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如黏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3.2 优化施工设计

对高层建筑结构房屋的基础形式的选择,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对进行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框架变形的影响,并应计算沉降量,预估框架变形程度,这样可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合理设计保温隔热层;合理设置门窗尺寸及材料;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控制好框架的侧移变形。

3.3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3.3.1 由于高层建筑砌块体积较大、砌体又设置拉结筋,所以相应灰缝厚度也有所增加,当一面填充墙体砌筑完成时,墙体的自然沉降会逐渐展开,使墙体上部与主体结构的接触处产生裂缝,医I此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以便任由填充墙自由沉降变形。

3.3.2 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上下层错缝组砌。在砌体砌筑前,绘制块植物区系排列图,确定皮数杆每层砌筑皮数,水平、竖直灰缝宽度,砌块的搭接长度,及不同规格砌块的使用位置等,并且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

3.3.3 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3.4 积极运用裂缝修复方法

已经产生的裂缝则必须设法予以修复,否则影响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功能。填充墙的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在裂缝修复时不必强调强度方面的要求,但对温度的反复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已趋于稳定的裂缝可采用手工直接将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后注意浇水养护。对于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较大裂缝则需与结构加固配合进行。通过修复可提高墙体裂缝部位的抗变形能力,在原裂缝位置一般不会再出现裂缝,如附近有较薄弱环节则可能再出现的裂缝,裂缝修补时可将薄弱环节同时处理。

4 结束语

墙体裂缝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虽难是无法绝对避免的,但它却可以有效控制。只要设计合理、严格使用合格材料、规范施工操作、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是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墙体裂缝这一质量通病的。

参考文献

[1] GB 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橡胶沥青密封胶处理... 下一篇:住宅工程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