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审慎评估视角下增强山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2-05-08 07:29:47

合格审慎评估视角下增强山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性分析

摘 要:本文结合山西合格审慎评估的情况,分析了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评估指标的达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有效发挥合格审慎评估的激励约束作用,以评估促建设,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合格审慎评估 利率市场化 适应性

1、研究背景

201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安排部署了合格审慎评估工作,指在通过开展合格审慎评估,遴选出符合宏观审慎、财务硬约束等要求的金融机构作为自律机制基础成员,并优先赋予其包括发行同业存单以及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在内的更多市场定价权和产品创新权,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自主定价空间扩大与公平有序竞争的良性循环,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合格审慎评估涉及微观审慎、宏观审慎、财务约束和定价能力等四个方面共17项指标。其中微观审慎方面只有监管评级1项指标,达到3级为合格;宏观审慎方面共涉及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和宏观审慎政策执行5项指标;财务约束方面共涉及公司治理、资产利润率、净息差、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5项指标;定价能力方面共涉及组织架构、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决策执行、信息披露、竞争行为6项指标。本着积极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山西辖内6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加了评估,参与度达到了57.8%,包括4家城市商业银行、48家农村信用联社、14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家农村合作银行,参与度分别为67%、51%和87.5%。分地市看,临汾16家、运城12家,晋中11家、晋城7家、忻州7家,长治4家,阳泉4家,太原2家,朔州2家。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成立评审组,对各参评机构报送的申请报告、《经营财务状况数据表》、公司治理、三层一会、绩效考核以及定价能力方面的组织结构、机制建设、信息系统、决策执行、信息披露和竞争行为等方面的申请材料进行了仔细审核和评分,并对评估结果和各指标达标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2、指标达标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达标率较低

从评估的情况看,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合格审慎情况不容乐观,与合格的要求差距比较大,参与评估的6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自愿申请加入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申报材料齐全、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较好且总加权平均分达到60分的只有21家,从机构类别看,21家参评机构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13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农村信用联社和1家农村合作银行。从审核结果看,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的达标率较低,所有指标均达到60分及以上,符合微观审慎、宏观审慎、财务硬约束和定价能力各项要求的只有5家。

2.2、不同类别金融机构监管评级情况两极分化明显

67家参评机构监管评级达标的有23家,达标率仅为34.33%,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情况较好,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0%,农村信用联社达标率特别低,48家农村信用联社只有5家监管评级达到3级,达标率仅为10.4%,成为制约农村信用联社达标的重要因素。

2.3、个别参评机构宏观审慎政策执行情况较差

宏观审慎方面主要是按照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要求,考察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风险抵补和流动性状况,以及贯彻执行宏观审慎政策的情况,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和宏观审慎政策执行5项指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前4项指标达标率为100%,但宏观审慎政策执行方面达标率较低,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达标率为50%,农村商业银行达标率为73.3%,主要是实际贷款增量超合意贷款,有的还不满足“两个不低于”的信贷结构调控要求。农村信用联社宏观审慎方面达标率较低的指标有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达标率分别为20.8%、22.9%和43.8%。

2.4、财务约束方面资产质量有待提高

财务约束指标是指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资产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反映其财务硬约束状况的指标,共5项指标,分别是公司治理、资产利润率、净息差、不良贷款率和成本收入比。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约束指标达标率为100%,农村商业银行除不良贷款率达标率为73.3%外,其余指标全部达标,多数农村信用联社存在财务软约束,48家参与摸底的联社仅有4家不良贷款率达标,11家资产利润率达标,成本收入比和净息差分别有14家和11家不达标。

2.5、定价信息系统是主要短板

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和定价制度较健全,定价流程较规范,有较成熟的定价管理办法,定价方法基本体现了成本收益原则、覆盖风险原则、市场化原则和差别化原则,管理办法依法合规、可操作性较强,但定价管理系统方面有待完善。6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仅有6家有相关定价信息系统,该指标的达标率仅为8.96%。其中晋商银行定价机制较完善,具有成熟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CRM客户综合贡献度定价系统,该行的客户综合贡献度定价方法类似基于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的贷款风险定价法,能够根据客户的风险收益及成本情况,实现一户一定,具备差异化、精细化定价能力。长治银行制定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办法、法人客户定价管理办法、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利率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具有较为科学的存贷款定价模型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具有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并应用于绩效考评,具备一定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能力,该行授信管理系统中有利率定价模块,能够根据客户类型、担保方式、信用等级等测算客户利率,作为定价参考。尧都农村商业银行、乡宁农村商业银行和侯马农村商业银行制定了较科学的定价管理办法,包括企(事)业、商户和农户小额信贷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办法等,绩效考核系统中有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块,具备一定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能力。

3、相关建议

3.1、以评估促建设,充分发挥合格审慎评估的激励机制

要做好合格审慎评估结果的反馈工作,使金融机构通过评估寻找差距,并根据情况对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合格审慎情况进行现场评估指导,督促引导各机构以这次合格审慎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增强财务硬约束、健全自主定价机制,做到审慎经营。各金融机构要以评估促建设,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增强综合实力,争取早日达到合格审慎评估的标准,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

3.2、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管控

针对农信社监管评级和不良率达标率低的问题,各级人民银行要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资本约束,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稳健经营,加快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资产业务、特别是对不良贷款的管理。要及时真实的调整贷款形态,采取更加积极灵活的措施,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消化力度,提高不良贷款管理处置水平;要加强信贷业务管理,严把贷款论证关、会审关,发放关、清收关、处置关。二是要认真关注基层农村信用社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向存在问题隐患的农村信用社发出预警信号,查清风险源头与成因,对贷款形态失真严重的农村信用社,要监督其清收进展情况,力促不良贷款“双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对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规划指导,引导辖内各法人金融机构合理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3.3、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在“三会一层”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管理机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资产质量,消化历史包袱,提高盈利水平,同时要转换经营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3.4、积极引导各法人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扩大支农信贷投放力度

各级人民银行应加强对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规划指导,同时要做好对涉农信贷投放的指导与监测工作,引导辖内各法人金融机构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适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的信贷需求,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放力度。

3.5、督促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人民银行要结合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现状,进一步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各项定价管理办法,逐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经营的中间业务定价管理办法、同业存款利率管理办法、存贷款定价管理办法、全额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管理办法,做到科学规范定价。二是加强定价人才的培养,可以引进或挖掘专业人才,也可对现有人员通过举办培训、赴商业银行学习交流等方式培育专业人才;三是注重基础信息收集和积累,利率管理部门应注重搜集、积累、分析与贷款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同时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开发贷款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并能与信贷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达到降低贷款利率定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四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利率定价的科学水平,在制定利率定价机制时,应研究竞争策略,加强市场调查,充分考虑贷款的风险、资金成本和目标收益,进一步完善差别风险利率定价制度,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差别利率,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既要规避风险,又要留住优质客户,着眼于长远目标,培养优质客户、潜在客户。

3.6、加强定价机制学习交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一是加强省内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学习交流。选择定价机制较为完善、定价方法科学可行的县联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比如晋商银行、尧农村商业银行介绍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自身定价机制建设。二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要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经验做法和利率定价系统,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全国范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的成熟完善。三是人民银行要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召开利率定价机制联席会议,交流沟通辖内利率定价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银行业利率定价水平。四是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请总行有关专家就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和定价信息系统的研发推广等内容进行讲解培训,辅导地方法人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利率定价的科学性。省联社也要积极推动全省农信社的定价机制建设和信息系统的推广工作。

3.7、建立实用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为提高利率定价的效率和科学水平,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本收益管理,迫切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一是建立科学实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并应用于绩效考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是连接商业银行资产定价、负债定价和经营管理的内部价格调控平台,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对全行的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可以获得全行资产负债变化及其对利率敏感性程度的第一手数据,实行不同期限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银行内部筹资部门与资金运用部门将分别根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转入、转出价格作为其筹资的利率上限和资金运用的下限开展相关业务并考核其绩效;资金中心将根据其自身的资产与负债进行持久匹配和利率匹配,有效减少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逐步推进质量、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全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目的。二是根据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研发存贷款管理系统,提升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能力,并利用系统对产品定价进行有效管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也可以推广应用省联社统一开发的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其中的利率定价模块,能够根据客户类别、信用等级、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等测算贷款利率,模型相对简单,但也部分体现了差异化、风险覆盖收益等定价原则。目前该系统已于今年1月份上线试运行,各家可根据各自的定价管理办法,设定相应定价参数,使用利率定价模块测算利率。

参考文献:

[1]冯宗宪,郭健伟.银行利率定价原理和方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9月.

[2]吴琼.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6月.

作者简介:

薄文英,女,汉族.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

孙晶,女,汉族.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研究方向: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级经济师.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

上一篇:中国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差异化分析 下一篇: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