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与改革实施意见

时间:2022-05-08 06:57:41

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与改革实施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水利基础建设;落实水利建设扶持政策;深化水利发展管理改革;切实加强领导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围绕“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全面提升水利工程防洪除涝能力,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72条中小河流初步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有防洪要求的中小河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281条大沟初步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积极推进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水生态建设,提高水生态保护能力、积极争取中央及省项目支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行政领导任期水务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部门职责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建设,开创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围绕“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提升水务保障功能为核心,着力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不断推进依法治水和水务改革,全面促进水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水利工程防洪除涝能力,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72条中小河流初步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有防洪要求的中小河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281条大沟初步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积极推进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排灌设施,保障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加强水资源保护,积极推进水资源开源、节流和优化配置,加快水环境整治步伐;积极发展城乡供水,基本建立城市应急水源保障体系,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立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和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防汛抗旱责任制度;深化水务管理改革,促进水务事业良性发展。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水工程运行管理体系。

二、加快推进水利基础建设

3、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西淝河等骨干河流治理工程,提升防洪除涝标准;全面启动“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重点实施西淝河下段、北淝河上段、芡河等平原洼地治理工程,一般堤防除险加固和利辛、蒙城两县移民迁建项目;完成阚疃南闸、芮集闸、贾集闸、油河闸、燕小庙闸等18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推进利阚河、赵王河、北淝河、芡河、油河、名河、武家河、漳河、小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县区城镇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亳州城市防洪工程和县区城镇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提高防汛抗旱指挥能力。

4、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解决全市规划内102。0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5年底,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全市农村地区;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模式,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在县、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5年规划的基础上,以中央财政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为引导,大力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实施;抢抓中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及民办公助政策,引导群众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注重水源、桥涵配套,恢复和提高灌排能力;继续抓好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实施工作,完成国管11座排灌站的修复加固。

5、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引淮济亳前期工作,启动利辛县南部平原水库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争取国家尽快立项实施;大力推进洪水资源化、采煤塌陷区利用和中水(指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利用工作,全面推行工农业节水政策和节水技术,优化水资源调度和配置,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和农业及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用水,充分发挥中水资源对生态用水的补充作用,逐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6、加快水生态建设,提高水生态保护能力。继续推进涡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涡河两岸生态植被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证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完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制定实施《重点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意见》;完成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芡河干流取、排水口普查和GPS定位,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审查监管;2013年前初步建成全市地表、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网点;强化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制度,继续推进城市规划区自备水井整治活动。

三、落实水利建设扶持政策

7、积极争取中央及省项目支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要抢抓国家、省扩大内需、加快皖北发展等各项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力度,大胆谋划、科学编制、充实完善项目库,积极申报一批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在治淮“新三项”、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灌区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等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8、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将当年基建统筹资金和农业发展资金增量侧重用于水利建设,重点用于中央及省水利建设项目配套和本地区重点水利工程。对通过以工代赈、粮食主产区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渠道筹措、争取的水利建设资金,要按照各县区政府批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5年规划整合使用。各县区政府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河道修建维护管理费等水利规费全部用于水利建设。要加大水利前期工作经费投入,根据需要,市级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重大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加大对于本地区水利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切实做到“开工一批、推进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

9、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工程建设以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主,地方政府通过“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进行支持。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将土地出让金中的一部分及新增产粮大县、产油大县补贴等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创新投入机制,继续推广“以土换资”、“以水换资”、“以产权经营权换资”等筹资办水利的做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四、深化水利发展管理改革

10、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加强辖区内涉水行政事务的综合管理,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统筹水源地建设、供水、用水、排水等工作。深化水价改革,制定水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革水费计收方式,积极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水费收入主要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管理及服务。

11、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以开展“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活动”为抓手,建立分级分部门负责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强化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为主体的外部监督,提高监督成效。以质量和安全为重点,以保证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标,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督,强化政府对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监管。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强化对招投标统一集中监管,不断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12、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已建水利工程和天然河道管理,落实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重点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和境内河道采砂监管,严厉打击河道非法建设和非法采砂行为。科学界定水管单位类别,将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公益性部分的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深化内部改革,合理定编定岗,推进管养分离,建立符合市情、符合水利工程管理特点的管理体制。

13、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水行政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县区可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县级水利服务机构实行综合设置;也可以由县级水利服务机构向乡镇派出水利技术人员。加强水务队伍建设,推进水务工作机制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力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4、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节水要重点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用水方式转变;工业节水要在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对高耗水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中水回用利用率;城市生活节水要重点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倡导节水文化,形成厉行节水的社会风尚。

五、切实加强领导

15、建立行政领导任期水务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水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水利建设和改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行政领导任期水务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要把水务发展实绩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加强督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

16、强化部门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水行业管理,担负起水利建设和改革的重任,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年度投资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年预算资金的安排和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调度资金,保证工程用款;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保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切实做好土地征收工作,配合项目单位及时办理工程建设用地报批手续;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监督,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资金拨付、质量、安全、效能、廉政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协调解决,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公安、交通、审计、环保、电力、宣传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水利建设,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上一篇:旅游者活动核心旅和游体验研讨论文 下一篇:观念决定企业成本管理方向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