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翻市长轿车是村民对土地财政的控诉

时间:2022-05-08 06:13:05

掀翻市长轿车是村民对土地财政的控诉

近日,安徽省池州市市长方西屏带领城管、公安人员参与该市贵池区梅龙镇的拆迁谈判,声称“不做市长,也要在二十天内把梅龙镇铲平”,激起当地村民的愤怒,其座驾被掀翻,本人“仓皇逃走”。

在征迁矛盾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土地财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这是公开的秘密。土地财政占地方政府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各类研究机构的结论不尽相同,有的说占到三分之一,有的说是三分之二,还有的说是五分之四。而《正义网》记者韦洪乾到浙江义乌市北苑街道办进行调查时发现,该街道办年收入七亿元,土地财政占财政总收入的95%以上。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政府为什么热衷于让农民“上楼”,敢于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从而导致一场场悲剧。前车之鉴,后事不师,除了惩处不严外,就是诱惑太大。税收的返还比例较低,因为许多税收要上缴国家一部分,而土地出让金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所以地方政府收取的积极性非常高。拿北苑街道办来说,一个街道办事处年收入达七亿元,可见财力是多么雄厚,所以才可以建“史上最牛街道办事处”――豪华的办公大楼、气派的广场。媒体报道说,仅北苑街办公大楼整体项目就耗资两亿一千六百万元。他们不愁没钱花,愁的是钱如何才能花得完。当地政府如此奢侈,失去土地的农民是不是也富了,有没有保障?这种透支未来的疯狂的土地财政,在不断推高土地和房产价格的同时,除了给开发商带来暴利外,最大的赢家就是高价出让土地的地方政府自身。

农民惟一的财产性收入来源于土地,如果按照土地出让的现有收入,或可以分享的土地增值收入,农民当然能成为城市的中产阶层,由于被政府和开发商掠夺,他们只能处在温饱阶层,一旦失业、生大病甚至跌入到贫困阶层。难怪有人要说,城市化运动更像是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剥夺过程。说丰厚土地财政是对农民利益的掠夺并不过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无法转换成长期收入,政府征地几乎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性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农民无法享受土地今后上涨的增值收益,保障未必增加,风险却在不断增大。“一锤子买卖”是把今后五十年到七十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实际上是预支了未来若干年的土地收益总和。从另一个方面看,政府独享土地财富的增值收入,也推动了房价的疯狂上涨,并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收入大都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靠低价掠夺农民利益的土地财政的扩张行为,是制造经济危机的背后推手。

其实解决此类问题的范例往往就在身边。我居住的城市有几个村的农民现在就是中产阶层,也许他们的子子孙孙也都不会成为贫困阶层,只会越来越富有。其做法是开发住宅区的所有店铺归还村里,建厂房的土地不搞“一锤子买卖”,而是按平方米出租,租期三十至五十年,租期一到,土地使用权又回到了村民手中。租金五年一订(按当年市场价定价)。这样一来,随着土地升值,村里的收入也在增长;村里收入增长,村民分红就多。村民年年都可拿到一笔可观的分红,2003年,家家户户都住进了花园小区 ,村里还帮助八成家庭买了电脑。

土地财政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解决失地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问题,农民极有可能最终变成几近赤贫的阶层。如果不进行调整,无疑将会造成诸多社会动荡。从现行的土地政策和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现状来看,拥有土地是农民在万般无奈下还有“活路一条”的最后保障。因此,要让农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农民可以选择拥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选择合法的转让,比如保留店铺,建厂房只租地,从而取得财产性收入和土地增值收入,而不是以牺牲自己来迎合政府。

虽然我不赞同村民掀翻市长轿车的做法,但不能不说这是对土地财政的又一次控诉。

【原载2010年11月26日《燕赵都市报・公民发言》】

插图 / 押送 / 盖桂保

上一篇:话说“学习” 下一篇:帝王之乐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