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已上新台阶

时间:2022-05-08 04:16:20

回顾与展望: 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已上新台阶

22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这22年,对于两岸的出版交流合作来说,其效果却是突飞猛进的。经过20多年的不断积累,两岸出版交流合作已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规模从小到大,从一般交流到实质性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岸出版交流平台逐年增多。从1988年被称为“破冰之旅”的首届海峡两岸图书展览举行,到如今,两岸已经拥有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大陆书展、海峡两岸出版高层论坛、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发展坛、海峡27城市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多项交流平台。这些平台,也为两岸业界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桥梁。

其次,图书进出口逐年增长,数据显目。近年来,不管是台湾销售大陆图书,还是大陆销售台湾图书,一直都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每年平均以两位数增长,今年大陆出口台湾图书出口可达2亿多人民币,进口可达 6000多万人民币。

第三,版权贸易成为两岸业界合作的重头戏。据统计,2007年,大陆从台湾引进版权892种,对台湾输出版权630种。从1998年到2008年的11年间,大陆共引进台湾版权17219项,输往台湾版权6290项。大陆每年的版权输出中,对台湾的输出量占第一位;大陆每年的版权引进中,从台湾引进量占第三位,仅排在英、美这两大版权输出地之后。而且两岸图书版权交易,台湾购买大陆版权的增幅超过大陆购买台湾的版权增幅。

第四,两岸出版合作已实际操盘阶段。由于政策原因,两岸的出版合作一度受到阻碍,如今,通过两岸业者的不断努力,合作已成遍地开花之势,内容合作、资金合作、人才合作成为两岸业者开拓华文图书市场的重要途径。

内容合作方面,台湾业者利用各自的优势以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参与大陆的出版。现在北京就有近400家由台湾出版人掌控的图书原创作室与出版社合作参与大陆图书的出版。此外两岸合作共享资源,人才,技术,通路,市场优势,合作出版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图书。如2010年3月,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于北京达成共识,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编纂一本两岸常用词汇词典,用3到5年的时间编纂《中华语文大词典》,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随着两岸电子书的崛起,共用的文字语言、共享的文化传统更成为两岸数字出版大交流、大合作的基础。大陆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入口网站“起点中文网”,就于今年与台湾城邦原创合作成立台湾分站,并向城邦输出约12000部VIP作家的签约作品。当然,内容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图书业者,而是读者。

资金合作,即两岸业者通过合资,在大陆或台湾建立图书策划、发行、运营、零售等机构。比如,5月31日,被誉为台北文化地标的诚品书店就筹备注资大陆,将大陆的首家门市店选定在苏州金鸡湖东畔,预计2014年开幕。而7月26日,北京新经典也与台湾业者合作,成立台湾新经典文化出版社,成为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出版公司的大陆出版企业。

人才合作,主要体现在两岸人才引进与培训。比如,4月13日,首届台湾知名出版人高阶研修班开班,就是利用台湾资深出版人,在大陆开展人才培训,以提高图书出版编辑的能力。

以上只是本刊的粗略统计,综上所述,两岸的出版合作已经踏上新的台阶。因此,本刊将通过对两岸资深出版人士的走访与探讨,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展望。

上一篇:让历史告诉未来评《价值起源》 下一篇:两岸出版交流,业界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