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戒毒”,为戒毒者打开新窗

时间:2022-05-08 01:41:03

2004年8月3日,怀化籍男子杨军在湖南省脑科医院成了湖南开颅戒毒第一人,而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则是继西安、广州、沈阳、成都、上海等地之后在全国率先开展手术戒毒的少数几家医院之一。“开颅戒毒”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来函咨询手术戒毒这一新型戒毒方法的相关问题,本刊特约编发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今年33岁的杨某来自湖南怀化,8年前染上了毒瘾,随着毒瘾的不断加大,从吸食发展到静脉注射。从1999年开始,家人曾先后8次将其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但他总是摆脱不了心瘾,多次复吸。8月3日,湖南省脑科医院为其实施手术治疗。对杨某实施局部麻醉后,在其头上钻一个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小孔,运动细胞刀将微电极插入脑内核团细胞,测出单个细胞的电活动,进一步确定靶点的精确度,采用微创术利用射频针伸入患者大脑内,然后用射频加热的方法消除吸毒患者大脑中的成瘾细胞。术后杨某反应良好。

与此同时,四川省成都市接受手术的是一名年仅20岁,却有着4年吸毒史的小伙子陈林(化名)。他曾四次进入强制戒毒所,但出来后总是不断复吸。陈林是新都人,家境殷实,他初中毕业后便帮家里跑运输。2001年,16岁的他从朋友那里第一次尝试了,从此染上毒瘾,他开始离不开、直至海洛因。这四年间,陈林吸毒共花掉了40多万元,由于必须专门派人看管儿子,家中的运砂生意也不得不终止,大家都心力交瘁。8月4日上午,成都军医总医院的医生为他成功地实施了手术戒毒。

无情戒毒术:要么重生、要么毁灭

1993年,不满18岁的重庆青年黎阳被一群社会青年带到租赁屋内灌吸了海洛因,从此有了毒瘾。知道儿子吸毒后,他的母亲,在重庆某大学做教师的杜女士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从此陪儿子走上艰辛的戒毒之旅。她的大儿子是缉毒警察,小儿子却身陷毒海难以自拔,两兄弟相互鄙视不相往来,在感情的夹缝中,杜女士陪小儿子天涯漂泊戒毒10年,走了20多个地方,四处打工,花费20多万元,戒毒都没有成功。2004年4月上旬,被称为“无情戒毒术”的手术戒毒方法见诸于媒体,这对在希望与失望中走过10年的母子将赌注押在了做开颅手术上。

这是一种要么重生、要么毁灭的“无情戒毒术”。众所周知,只要是手术,就会有一定的危险,而颅脑手术更加周密、精细。戒毒开颅术虽然在对患者对毒瘾的依赖上有质的改观,但不可否认这种手术还处在研究阶段,医学界也存在着许多关于手术方式的讨论。而颅脑手术如果出现感染、出血对患者来说将会是致命的。

经历了10年的百折千回,杜女士把这次手术看成是儿子“最后的重生机会”。广州三九脑科医院的专家认为黎备实施手术戒毒的三个条件:①是一个海洛因深度成瘾者;②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艾滋病等禁忌症;③有强烈的戒毒意愿。

2004年4月14日,杜女士平静地在手术合同书上签了字。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医生成功地摧毁了黎阳对海洛因80―90%的记忆,具体地说,心瘾已基本告别他的躯体。他成为重庆第一个实施手术戒毒的吸毒青年,在重生与毁灭之间,他幸运地获得了前者。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医学科学家为寻找一种能彻底戒除毒瘾的药物和方法,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溴化物催眠疗法、内分泌疗法,一直到八九十年代的麻醉戒毒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谓是探索不断、创造不已。

在我国,仅仅是毒祸卷土重来、死灰复燃的近20年里,就推出了不少戒毒药物和戒毒疗法,比较著名的有“针炙戒毒法”、“杨氏1+1戒毒法”等等。

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传统戒毒并没有从根本上戒除患者的毒瘾中枢,一旦回到吸毒的环境,往往会重蹈吸毒的覆辙,即“复吸”。据有关权威统计显示,全世界的复吸率高达95%以上。这种状况迫使一些医生最终决定冒险尝试更猛烈的医疗手段。

戒毒可通过外科手术―开颅来完成。这是俄罗斯科学家的发明。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杂志介绍,这虽是消除人类社会最可怕的祸根-吸毒成瘾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过程是“极端”无情的:手术前几天,不准吸食。手术是在患者颅骨上钻出两个直径6毫米的孔洞,然后从孔洞中插入一根直径为 2.5毫米的小管(低温探针),沿小管循环流动着用干冰冷却的丙酮。低温探针使处于所谓“腰脑回”中的褶皱冷却10秒钟,这种大脑白色物质正是形成嗜好吸毒的病理中心。冰晶会使细胞破裂,同时切断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夺去”毒瘾记忆,使患者从依赖性中解脱出来。

圣彼德堡人脑研究所所长C.B.梅德韦杰夫指出:“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只是对那些无可救药,自己感到绝望并亲自要求做手术的人才施予这样的手术。”

2004年2月27日,《广州日报》一篇关于“广东佛山一位有着12年吸毒史的瘾君子接受“手术戒毒”的报道揭开了全国“手术戒毒”的热潮,此后“手术戒毒”的相关消息纷纷见诸于媒体。据报道,上世纪末以来,俄罗斯已成功地做了2000例戒毒手术,成功率高,技术相对成熟。在我国“开颅戒毒”手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有西安、北京、广州、南京、沈阳、四川、上海、长沙等少数医院相继开展。

“开颅戒毒”之谜

一个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说的是旷世神医华佗,竭尽全力也未能说服曹操开颅治疗中风。而医学发达的今天,通过开颅来为吸毒者戒毒,依然充满着无限的神秘。

――人类最可怕的祸根,吸毒成瘾――不少家庭悲剧的源头。可毒瘾为何如毒蛇一般,一旦缠身就欲罢不能呢?

有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戒毒者的复吸率竟高达95%以上,不少吸毒者都有过多次戒毒又多次复吸的经历,有人甚至将沾上形象的比喻为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而戒毒更是对人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科学研究表明,吸毒之所以会造成上瘾,是因为吸毒者在神经中建立起了一条“自我奖励”的环路,该环路由大脑皮层及一些灰质黑团构成,人受到刺激之后,通过神经传导,大脑中立即产生了愉悦、兴奋等情感。“开颅戒毒”手术的原理即是用人为手段毁损该环路的传导基点,彻底打断这一通道。

据专家介绍,通过微创射频毁损靶点细胞,可使其彻底忘掉吸毒所产生的生理,对产生厌恶、反感情绪,从而达到治本的戒毒目的。手术戒毒具有高精度、微创伤、见效快、反应轻、安全性高、并发症和复吸率低等特点。

在茫茫脑海中,找到毒瘾之源听来就像大海捞针。因此患者在手术前,都要进行全方面的定位检查,这是整个脑部戒毒手术的技术核心,就好比通过使用太空中的探测卫星,准确定位寻找地下目标。

戒毒手术中,通过脑磁图、核磁共振和CT机来共同完成三维定位。要找到病人大脑中的毒瘾之源,医生们还要采取引诱战术。他们先给治疗者播放吸毒者注射的录像,同时观测他的脑磁图。当脑磁图上出现局部磁信号强烈时,电波闪闪发亮,说明那里就是毒瘾之源。就是在这个位置,大脑神经中枢因为受到的刺激而畸形发展,不断要求人体摄入新的。这个手术中的关键步骤,是以先进的医疗设备――价格高达16万美元的定位仪做后盾的。

在勘察、探测、定位之后,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定位破坏大脑中的某些部位,而这些手术要破坏的部位,就是传导人类各种欲望的神经环路,或者叫做犒赏环路;破坏不是完全破坏,而是对环路的少部分阻断,从而使嗜毒者消除对的渴求心理。

有些报道称,脑部外科手术将患者的记忆祛除了,但事实上,手术是要通过阻断毒瘾通路,从而祛除这种病理望,然而原有的那些记忆都是存在的。不少复吸者虽然对解除了身体依赖,但心瘾难除,而手术就是要解除这种心瘾。手术以后,吸毒者和正常人一样,吸毒的经历都想得起来,但却没有了这种需求。

这种手术的特点还在于可以同时祛除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这意味着治疗者即便现在仍处于吸食的过程中,也可马上进行手术。术后观察表明,躯体依赖在术后当时就可祛除,而“心瘾”在随后的三周内也可逐步消失。同时,在做完手术的一两周之内,通过量表测定,发现治疗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混浊、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的情况。但是这种副效应都是短期的,在三四周之内就会很快恢复。

戒毒手术遭遇法律尴尬

2004年7月24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手术戒毒的第一名受益者徐某施行了手术,术后9天徐某康复出院,手术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涉嫌违反我国及江苏省的有关禁毒法规,目前警方禁毒机构正在这家医院展开调查。如果警方作出处罚决定,医院有可能面临3000元至5万元的处罚。警方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吸毒人员的戒毒途径是药物和心理治疗,用“开颅戒毒”手术帮助瘾君子戒断毒瘾,还是个新生事物,医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帮助吸毒人员。不过,医疗机构从事戒毒医疗活动,也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运作。

据介绍,1995年1月12日施行的《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单位开办戒毒脱瘾治疗业务,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医疗单位开办的戒毒脱瘾治疗业务,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监督。”

同时,卫生部1999年8月25日的《关于戒毒医疗机构须报禁毒机构审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新建的戒毒医疗机构的审批,“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禁毒机构审批获准后,方可从事戒毒医疗活动。”

这位警方人士表示,上述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从事戒毒医疗活动应遵循的报批程序。而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禁毒条例》,则明确了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该《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一项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开办戒毒脱瘾治疗业务”;第二十条规定,“违反本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而江苏省人民医院在从事“开颅戒毒手术”前,由于未向有关禁毒机构报批,显然违反了上述的相关条例和法规。

医院相关人士委屈地表示,该手术是今年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患者也是自愿的,医院考虑到这是一件好事,技术又比较成熟,当时也没考虑到法律法规的问题,就进行了这项手术。手术后,医院每天都要接到近百个咨询手术和要求实施戒毒手术的电话,但医院已经将这项工作停下来。目前,医院正在积极配合警方的工作,争取寻找一条合适的途径解决此事,积极完善手术戒毒的相关手续。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上述规定也许并不完全适用,因为《通知》似乎只适用于“新建的戒毒医疗机构的审批”,实施戒毒手术是否需要审批、如何审批,遍查有关文件,并无规定。看来,这是否是立法跟不上科技发展引出的尴尬。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教授孙国祥表示,戒毒手术如果的确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手术实施者本人又愿意,应该说医院是为社会和吸毒人员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做好事也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戒毒工作作为一项专门性工作,国家设置高门槛的戒毒机构准入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争议:手术目前不宜推广

“通过开颅手术进行戒毒,很有可能造成患者认知、记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改变。”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李勇杰指出,在缺乏科学的治疗报告,以及连续数年的术后随访没有完成之前,开颅手术戒毒方法不应该进行推广。

李勇杰教授是目前国内实施立体定项、核团毁损手术最多的神经外科专家。他早在10年前就开始关注用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戒毒的研究了。李教授说,手术戒毒并非我国的原创,国际上对它的研究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这些年来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其实,实施戒毒手术,技术、设备都不是难题,关键是有几个问题悬而未决:实施手术后,是否能从心理和生理上彻底脱毒?效果能持续多久?手术后,患者的脑组织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多大?损伤是否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假设手术戒毒成功了,但却带来了严重的性格改变、人格改变、情感改变、认知功能改变(包括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等),那么我们到底值不值得为了得到一个戒毒的结果,而去永久性的伤害这些能力?

据了解,国内较早开展“开颅戒毒”的是西安一家医院,从2000年起,这家医院已经为60多例戒毒者做了手术,经跟踪调查发现,其中复吸率只有15%,远远低于药物戒毒后复吸的比率。而且手术戒毒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并不是每一个吸毒者都适用。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开颅戒毒手术”的原理虽然很简单,但由于用于临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所以很多人在手术后一段时间戒了毒瘾,但是否能够持续一辈子,还有待验证。同时,专家们还认为这种新的治疗方式应被规范起来,媒体更要谨慎对待此类报道。热炒手术戒毒极易让“瘾君子”们产生过高的期望值,并且过低地估计手术后复吸的可能性。尽管手术戒毒可以使人彻底忘掉吸毒所产生的生理,但并不是说手术戒毒之后不存在复吸的可能。

曾在华事自愿戒毒康复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并且从事戒毒工作几十年的林建昆教授表示,开颅戒毒手术目前还不成熟。据他介绍,开颅戒毒手术可以适当控制吸毒者的生理需求,但是不一定能控制其吸毒心理。而且毒瘾得到控制后,吸毒者的世界观、人生观、行为习惯也很难改变,难保他们不会再复吸。还有因为开颅戒毒手术价格较高,一般需要2.5-3万元,难以在一般戒毒所和医院推广。

编后:

“开颅戒毒”,这种听上去有几分神秘和不可思议的手术,虽然至今在医学上仍然存在争议,评价不一,最终的远期效果也需要漫长的科学检验。但无法回避的是,选择手术戒毒的“瘾君子”们依然趋之若鹜。8月4日,总医院神经外科为陈林(化名)“开颅戒毒”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几天内全国各地便有100多人致电院方要求洽谈手术事宜。

截至200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0万人,全国近80%的县市发现有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拟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一年增加一个亿,五年增加五亿元用于禁毒工作。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面对毒祸和无法愈越的戒毒障碍,解决“手术戒毒”这一为戒毒者打开的新窗中所有的争议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实属当务之急。

上一篇:孩子戴眼镜并不可怕 下一篇:月经缘何引起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