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朝感谢言语行为中功过策略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5-08 01:11:31

对中朝感谢言语行为中功过策略的实证研究

摘 要: 感谢言语行为以感谢言语策略、感谢意图的表达和对感谢的回应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文化中表达感谢的言语构成,对研究民族语言文化及外语学习者表达的恰当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感谢言语行为的功过策略着眼,重点讨论中朝两种文化环境中归功型感谢策略与自责型感谢策略的应用。通过分析语料,发现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在功过策略的使用上呈现与母语者相反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实际交流中可能会导致误解或者意图表达不充分。同时,朝鲜语学习者出现了积极性语用转移失败的现象,作者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可能的原因,以期对今后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感谢 言语行为 归功型策略 自责型策略

言语行为理论由J.Austin(1969)在其论著《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中提出,因其在跨文化比较、二语研究及元语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瞩目,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在欧美学派中随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针对请求、道歉、拒绝等言语行为的研究随着CCSARP项目的进行起步,进入90年代后,对感谢言语行为及对感谢的回答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注意。

感谢言语行为以感谢言语策略,感谢意图的表达,以及对感谢的回应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文化中表达感谢时的言语构成,其对研究民族语言文化及二语习得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感谢言语行为中的功过策略着眼,重点讨论中朝两种文化环境中归功型感谢策略与自责型感谢策略的应用。见例(1):

情景:你刚上大学时,有难事经常去求助某学姐/学长,她/他经常帮助你。

感谢:a.谢谢学长,真是多亏了你了。

b.谢谢学长,总给你添麻烦。

例(1)中回答a以“多亏了你”做出归功于学长的行为,而回答b则自贬表示自己在获得帮助的过程中心有不安。日常生活中以道歉,如“真是不好意思”,表示感谢即是一种自责型策略,这也是东方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

根据Ohashi(2008)的研究,比起对感谢坦然受之的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中人们经常通过“归功型感谢—否认”或者“自责型感谢—否认”这样的对话达到功过之间的平衡(credit-debt equilibrium)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功过策略在东方语言文化的研究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语料收集

1.1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10名朝鲜语母语者和10名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大学生。其中,朝鲜语学习者均通过了韩语能力高级测试(advanced level in the Test of Proficiency in Korean)。本研究采用同一朝鲜语版本的语篇补全测试对两组调查对象进行语料收集。

1.2研究过程

本文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作为收集手段。语篇补全测试为Blum-Kulka(1989)于CCSARP项目中开发,时至今日,已成为语用语料收集中广泛使用的工具。本文使用的语篇补全测试含有6个表达感谢的情景,6个情景根据说话人和听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远近与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而不同,充分考虑说话人和听者间的熟知度(也称亲密度或者社会距离)和身份(也称地位或者社会权利)对调查答案的影响。

经过测试,共120个感谢言语行为被收集。其中,归功型策略被朝鲜语母语者使用了31次,被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使用了41次;朝鲜语母语者共使用自责型策略22次,朝鲜语学习者只使用了15次。由此可以很明显看出,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更偏重使用归功型策略,而对自责型策略的使用略显不足。

2.语料探讨

2.1社会距离与社会权利的差别对功过策略使用的影响

虽然两组调查对象在表达感谢之意时都选用了“谢谢”等明示的言语,但在使用功过策略支持明示性感谢词句方面却有很大差别。语篇补全测试中的情景2、3、4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区别。如下表:

注:在每个单元格中的数字中,居上的为朝鲜语母语者的指标,居下的为朝鲜语学习者的指标。

根据表1,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明示性词句的选择上类似,中朝两组调查对象在功过策略的使用频度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在说话人与听者比较熟悉,并且说话人地位较高时,朝鲜语母语者更侧重于归功型策略的运用,而在说话人与听者比较生疏,并且说话人地位较低时,自责型策略被选用较多。与朝鲜语母语者的策略选用对比,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显示出相反的趋势,这在实际交流中,难免会引起学习者不足以表达或者过于表达感谢之情的问题。

情景4和情景2在社会距离和社会权利两项变量上一致,却显示出不同的功过策略运用,这与情景4的特殊设定密切相关,这一问题将在下一小节中具体讨论。

2.2对亲近的人表示感谢的特殊性

情景4是外语学习者未能充分运用积极性语用转移的一个例子。它的场景设定为学生返家,父母为其准备了一桌饭菜,这时需要说话人对父母表示感谢。80%的朝鲜语母语者采用了“干什么准备这么多啊”“为了我回来一次太麻烦了”等自责型策略,只有一个母语者表达了归功型的感谢。

与之相比,70%的朝鲜语学习者大相径庭地选择了“妈妈最好了”“我最爱妈妈”等归功型策略。然而,笔者在对调查对象后期的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朝鲜语学习者用中文表达这一情景下的感激之情时,与朝鲜语母语者并无区别,会大量采用自责型策略表达自己对父母辛苦的不安之情,而不是一味夸奖。这一现象显示出,即使是高级水平的朝鲜语学习者在运用积极性语用转移方面仍多有不足。同时,也显示出在东方文化条件下,人们拙于对亲近的人表达爱或者明示性感激,取而代之的是不愿使亲近的人辛苦的不安感,东方人正是在这种不安感和感激中达到人际间交流的和谐。

引起以上语用转移失败的原因可以设想如下:(1)外语水平的不足使得学习者的表达方式无法多样化,只能使用有限的表达方式表达感激;(2)对目标语所在的文化认识不足,换而言之,语用认知不足导致学习者不能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3.结语

本文以感谢言语行为中的功过策略为研究对象,使用语篇补全测试,分别向朝鲜语母语者与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收集感谢言语行为的语料。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汉族的朝鲜语学习者在功过策略的使用上呈现与母语者相反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实际交流中可能会导致误解或者意图表达不充分。同时,朝鲜语学习者出现了积极性语用转移失败的现象,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在针对高级水平的朝鲜语学习者的调查中是始料未及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期待高级水平的朝鲜语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应景的表达方式,并对语用场景有恰当的认识,但由于教材中语用资料无多,学习者实战机会较少,导致消极的语用转移未能消除,而积极的语用转移未被充分认知。这一问题对今后的第二外语教学中语用教习提出了要求,亦期待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对实际的教学和习得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Austin,John Langshaw.1975.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Blum-Kulka and Olshtain.Requests and Apologies: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atterns(CCSARP),(1984),Applied Linguistics,5(3),196-213.

[3]Blum-Kulka,Juliane House and Gabriele Kasper.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1989), Norwood.N.J.

[4]Byon,Andrew Sangpil. “Apologizing in Korean:Cross-cultural Analysis in Classroom Settings”.Korean Studies 29, no.1 (2005):137-166.

[5]Byon,Andrew Sangpil.“Developing KFL Students’ Pragmatic Awareness of Korean Speech Acts: The Use of 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s”.Language Awareness 15,no.4(2006):

244-263.

[6]Liu,Si.“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Chinese speech act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3, no. 6 (2011): 1801-1817.

[7]Ohashi,Jun.“Linguistic rituals for thanking in Japanese:Balancing obligations”.Journal of Pragmatics 40,no. 12(2008):2150-2174.

[8]Wong,May L.-Y.“Expressions of gratitude by Hong Kong speakers of English:Research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 in Hong Kong (ICE-HK)”.Journal of Pragmatics 42,no.5(2010):1243-1257.

上一篇:宋元时期盛行的凤鸟纹铜镜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