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呼唤“以人为本”

时间:2022-05-08 11:46:23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呼唤“以人为本”

摘 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界追求的是“以技能为本”,旨在培养高技术人才,而现实和实践证明这种价值取向是偏激的。高职院校必须“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和把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以人为本

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经济模式转变、就业形式多样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严峻挑战。“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研究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党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必须走以“学生为本”的路线,将其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

1 当前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教育现状

1.1固定模式禁锢思想发展

现今社会,职业教育界追求的更多的是以“技能为本”,其教育模式向大众化和跨越式发展,造成了更加激烈的人际竞争,而现实和实践证明这种教育理念是偏激的,阻碍了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职业人”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精神和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和创造性,如单具有知识技能同样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1.2观念更新导致目标转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变迁、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国外各种不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流行文化在人们心中滋生,大多数人的人生价值目标正在朝着世俗化、功利化、平民化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发展,此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复杂。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期,如何在这一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和日益迅猛的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的特殊环境中,引导学生不被受影响且能从中找到新的追求和目标,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1.3学生主观因素影响自身发展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高职教育已有原来的技能教育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现今,进入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其特性是自我意识强、判断辨别能力欠缺、喜欢追求新颖事物、喜欢表现自己再加之父母的过度溺爱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录取分数线的逐年降低,导致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素质不高,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这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严重障碍。

1.4学院主客观因素影响教育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弊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还比较传统落后,形式单调枯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的未能能好的相融合,背离了现实生活;师生角色比较模糊,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再加之学院的硬件设备还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思想教育发展的大难题。

2 加强“以人为本”教育模式实效性的几点意见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以人为本”是其当前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在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采取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2.1建立主客体统一性原则

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德育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即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德育活动中具主体性的主客体。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虽然是受教育者,但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高职教育应该树立“疏导型”德育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导”为辅,达到师生互动,和谐融合,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愉悦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育人功能。同时,高校要重视对教育者素质的培养提高,树立尊重人,平等、民主的观念,保有学生的知情权和拥有权,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能动性,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2.2建立公平公正的原则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存在着差异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着力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着重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等诸多问题,通过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例如,可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和各种活动开展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中的组织策划,热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情景模拟等,促使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更应该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国情操、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将社会经济建设、国家发展需求、当前社会形式、人文理念等纳入教学实践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学生学后有所思、有所用,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建立健全一套育人机制体系

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上, 要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综合施教,真正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育人”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在:要建成一支有朝气、有想法、有影响、能奉献的的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并疏通一个包括各级部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生思想规范管理制度。通过这些机制体系的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目标,使其顺利地成长成才。

2.5 完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

心理咨询因其具有预防、治疗、教育和发展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社会发展因素、现实困惑等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具体化,据相关调查显示, 87. 50%的大学生都希望学校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及时进行心理指导,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2.6充分认识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就业难问题,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针对性的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旨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而现实和实践证明这种价值取向是偏激的,它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使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有效地去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敏.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03).

[2]于立军,宋雪峰,梁春早.积极发挥优质学生社团组织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25): 27-28.

[3]王云兰.以学生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8

[4]蒋桂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2, (3): 120-122.

[5]明千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作者简介:龙婷婷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10级学生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毛锋,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10级学生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用爱引导,用心沟通 下一篇:Enhancing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y enco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