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非货币

时间:2022-05-08 10:05:58

比特币,非货币

比特币这个当年只在极客圈小范围流动的虚拟网络货币,今年突然之间像一阵飓风刮过了全球。比特币的价格在11月19日蹿上人民币8000元的最高位,继而在20日被腰斩近一半,12月1日又回到7000元上方。12月5日央行《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后,比特币遭遇政策的不支持,再次下跌。比特币坐起了“过山车”,价格暴涨暴跌。

疯狂炒作的背后,比特币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充当超货币开创自由、平等、稳定的未来世界经济新蓝图?这一切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希望之星

比特币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这一规则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干扰,去中心化;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并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而参与制造比特币;比特币利用电子签名的方式来实现流通,通过P2P分布式网络来核复消费;每一块比特币的产生、消费都会通过P2P分布式网络记录并告知全网,不存在伪造的可能;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币的上述特性似乎远远超过传统货币,避免了传统货币具有的区域性、易操纵、具有滥发冲动、成本高、可仿制等缺点,迎合了金融危机后市场对美元等国际货币不信任的心理,作为超货币的新希望,前途一片光明。但是静下心来,从货币的传统定义和现实作用来看,比特币都远不是货币。 定义难符

传统意义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有三种主要职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而这些职能比特币一样也无能为力。

不能作为交易媒介。在商品经济下,每个人都专门生产一种商品而又需要多种商品,于是交换成为必然。然而以物易物的交换十分费时且难以成交,要使交换有效率,就需要在商品中独立出“货币”的特殊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被广泛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关键在于它能大大方便生产者、消费者,节约交易费用。

从交换的功能看,目前人们用比特币直接去交换其他货币(如美元等)的更多,所以它仍然主要是作为商品出现在交换链上,而不是交易媒介,即便是某些人(机构)愿意用商品直接交换比特币,例如某些购物网站、游戏厂商,他们也不是认为可以再用比特币方便地换回其他商品,而是看中比特币的投资功能,甚至纯粹为了吸引关注。处在交换链条中间位置的比特币,由于其价格的剧烈波动性和使用渠道的狭隘性,并不能方便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没能节约交易费用。

不能充当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简单来讲,就是说可以利用货币作为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工具。正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交换的比例关系就比较明确,交易费用就大为减少。

处在交换链条商品位置的比特币,其价值需要用其他货币来度量;少量处在交换链条中间位置的比特币,买卖双方也不是用其数量来衡量买卖商品的价值,而是用其隐含的其他货币的数量来衡量交换商品的价值。所以说比特币还不能充当价值尺度。

不能作为贮藏手段。货币的第三种传统职能是充当财富贮藏手段,或者说财富的持有形式。除货币以外,债券、股票、房地产、金银首饰、艺术品、耐用消费品等都可以作为财富贮藏手段,而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优点在于流动性最高,可以在需要时随时拿出来购买所需商品,其他财产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先要转换成货币,而且不一定能很快卖个好价钱。比特币一般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先转换成其他货币,在属性上更接近于其他财富;而且由于价格波动大,例如一天之内价格就可能被腰斩,作为财富的贮藏功能太弱,一般人不会选用比特币来保存其财产以备不时之需。 功能缺乏

从现代货币普遍具有的价值、功能看,比特币也不符合货币的基本要求。

缺乏信用背书。目前的货币发行都隐含着政府信用背书,一国政府一般会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本国货币在本国范围的基础支付、计价、储备功能。货币可能存在对内对外贬值,但是政府不,货币就始终可以使用,不愁用它买不到东西。而比特币是一串数字代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也没有任何国家、机构和个人对它的信用进行背书。

目前比特币还有交易价格是因为有人愿意买它,一且没有人愿意接盘,比特币就一钱不值。从这一点上来讲,比特币甚至不如QQ币、淘宝币等虚拟货币,至少这些虚拟货币还有机构愿意为它的信用负责,只要发行它们的机构不倒,就始终可以用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购买一定的商品或服务。

权威性无以保证。比特币的开源、去中心化特征也同时决定了比特币作为网络第一虚拟货币的权威性无以保证。由于比特币算法是完全开源的,谁都可以下载到源代码,修改一些参数,重新编译一下,就能创造出一种新的P2P货币。只要有足够的人员支持,这些新“货币”完全可以与比特币并驾齐驱甚至替代比特币,目前市场上就已经有莱特币(LTC)、无限币(IFC)、PPcoin、Namecoin等诸多山寨比特币,其中部分市值已逾千万美元。

而且,比特币的算法远非完美,存在交易确认时间长、交易平台脆弱等缺陷,如果有后来者能够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就完全有可能替代比特币,将比特币彻底地抛到历史的车轮之后。

货币创造功能受限。实际货币不光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现金),还包括在商业银行的各种形式的存款,由于银行的放贷机制,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远远大于初始存款额,这就是现代货币的货币创造功能,只有这种功能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流动性的需求。

这种货币创造功能依附于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的天然要求,而比特币数量受限(最终全球仅有2100万枚,还不考虑因人为丢失等原因的自然损耗,最近英国已有这样的案例),不可复制,不可被再创造,银行无以寻找额外的比特币来支付利息,加之比特币的加密特点保证比特币放之个人账户和银行账户上没有安全性上的区别,还有被盗用风险,客户没有动机把比特币放在银行,银行更无从进行货币创造。这一点再引申开来,比特币数量有限,货币创造功能也受到限制,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货币供应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长期一定会产生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失效。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性消除了人为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可能,但同时也减少了政府根据经济情况动态调节货币以稳定经济的手段,货币政策失效,宏观调控仅依赖于财政政策效果会大大降低。

无法保障金融稳定。比特币流转过程复杂,价格波动剧烈,扩大使用后会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新的风险,由于比特币的产生和分配不受政府(中央银行)控制,政府(中央银行)也很难进行干预以维护金融稳定。

反洗钱手段丧失。正常货币支付环境中,政府一般可以依靠有关商业银行和货币支付体系信息来识别可能的洗钱活动,对有关款项予以处置。在洗钱活动使用比特币进行结算时,货币支付环节没有第三方进行监督管理,没有支付系统信息记录,很难进行甄别,政府丧失了基本的反洗钱手段,反洗钱能力大为削弱。

此外,比特币还会给货币及其支付体系本应发挥作用的金融监管、征信、消费者权益保护、反腐败等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总之,比特币离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还很远,它和货币有着本质上的利益冲突,充其量就是一种虚拟金融资产。

目前比特币遭遇疯狂炒作完全是一种投机现象,一旦光环褪去,比特币无人接受,它又会重新降回一文不值的“丝”身价。到那个时候它甚至连17世纪泡沫过后的荷兰郁金香都不如,至少郁金香在金融狂欢过后,还能作为观赏植物,留给后人一丝微香。 瑕不掩瑜

虽然如此,对于比特币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藐视,但必须在战术上重视。比特币现在如此疯狂,连中国大妈也加入炒作大军,其在技术上和理念上还是有许多值得货币当局借鉴和改进的。

技术上最重要的可能是网络分布式存储,在保证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控制力的前提下,交易信息数据的确认和存储可以仿照比特币在全网络分布式存储,这样可以减轻货币当局支付体系的负担,同时由于多点存储,增强了支付体系的安全性,减少交易成本。

另外,去中心化的发行保证机制、基于密码学设计的防伪理念等都可以为货币当局提供借鉴。

理念上最重要的仍然是确保货币的币值稳定,即便是强大如美元,在长期无尺度增发的情况下,市场也会逐步丧失信心,给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以生存和蓬勃发展的空间,可见币值稳定对于货币来说多么重要。

货币当局滥发货币短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本国经济问题,但长期看丧失的是其货币信誉,得不偿失,一定要建立严格的长期货币发行机制,确保币值稳定。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上一篇:下决心盘活存量 下一篇:林立:深耕银行“大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