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

时间:2022-05-08 09:22:43

2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1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多种因素所致的呼吸功能不全和气体交换障碍。在娩出后lmin仅有心跳而无自主呼吸。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各种造成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且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窒息程度及复苏技术条件因素影响,死亡率3.0%~16.0%[1]。及时、快速、有效的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和复苏后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患儿成活的关键。本次试验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对其进行窒息复苏技术抢救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窒息新生儿,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8例和12例;体重范围在1300g-3500g;足月婴儿有11例,早产儿9例;自然分娩有14例婴儿,剖宫产婴儿有6例。

1.2 诊断标准

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行1、5、10min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20例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8例。

1.3 复苏方法

我科采取国际公认的ABCDE[2]复苏方案。

1.3.1 清理呼吸道 当产妇破膜时,一旦发现羊水有胎粪污染,应在新生儿娩出前即开始吸引,当新生儿头刚娩出,应立即吸引新生儿的口腔、咽喉及后鼻腔的分泌物,待胎儿娩出后取15°头低足高位,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或低压吸引器吸引。先吸口腔、后吸咽及鼻腔粘液,力争在呼吸建立前(1min内)把羊水、粘液、胎粪全部吸出,同时擦干患儿身上的羊水和粘液。保暖,然后行apgar评分,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新生儿娩出复苏后的第一步,必须在1min内完成。

1.3.2 建立呼吸 在吸净气道羊水、粘液、胎粪后,立即行触觉刺激,使新生儿啼哭,尽快建立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将婴儿双足提起倒立,拍打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患儿啼哭,诱发呼吸。凡新生儿经过清理呼吸道及触觉刺激等初始复苏处理后仍无自主呼吸,应考虑分泌物误吸或粘稠而堵塞呼吸道,应立即采用喉

镜进行下气管插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建立和改善呼吸。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给氧,氧气浓度100%,通气频率为30―4O次/min,吸呼比1:2,压力2O~30cmHO。直到心跳恢复正常、皮肤转红、呼吸规律40―60次/min即可拔管。每次插管不宜超过20s。气管插管所需导管大小及深度根据不同体重选用。早产儿导管内经为2.5mm,插入长度为8cm。足月儿导管内经为3.0mm,插入长度为9cm。吸痰管选用刺激性小、直径为1mm的细管[3],每次吸引不超过15s,负压不宜过大,一般为0.01-0.03mPa以防损伤气道粘膜。

1.3.3 氧气吸入 在呼吸道通常的条件下,轻度窒息患儿直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重度窒息患儿拔管后立即给予吸氧,氧气流量鼻导管法0.5L/min,面罩法5L/min。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氧浓度40%一50%为宜,防止持续吸入高浓度氧而发生氧中毒。

1.3.4 建立正常循环 重度窒息伴有心率低下或停搏时,不能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循环血量,应立即采取胸外心脏按压,胸部按压必须与正压呼吸同时进行,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以保证循环血进行氧合及排出二氧化碳,改善通气、换气功能,增加组织供氧。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l/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深度为1.5-2cm,用力不可过猛,防止骨折。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的搏动。

1.3.5 药物治疗 仅对在正压呼吸和胸外按压仍无效的少数病例,才考虑加用药物。用药指征:心率100次/min,可根据病情5min后重复给药,同时应建立良好通气,如已有自主呼吸或气管插管进行正压呼吸时,根据病情可给予5%碳酸氢钠3~5mL/kg加等渗葡萄糖静}滴注或直接脐静脉缓慢推注,纠正酸中毒。扩容治疗:当心率正常而脉弱,给氧后仍苍白或复苏效果不佳时,应考虑血容量不足,可给予血浆、白蛋白静脉滴注。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以增强机体的抗休克能力。对其母在患儿出生前6h内曾用过者,可用纳洛酮0.1g/kg静脉滴注,以改善呼吸。

1.3.6 复苏后的评价 监护评估贯穿在ABCDE每一步骤执行的前后,根据评估患儿情况,做出决定和执行下一步操作。对于窒息严重、新生儿情况较差的患儿每分钟按上述标准再评,直到总分>7分为止。

2.护理

2.1 窒息的护理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密切的监护。最大限度的吸净呼吸道内的粘液,并快速建立呼吸通道,增加通气性,或者给予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必要时需给予吸痰处理。同时还需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儿血气情况,给予碳酸氢钠进行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2 窒息后的观察与护理

2.2.1 保暖 新生儿出生之后应马上采取保暖措施,将新生儿放置在红外线抢救床上,使用温热的毛巾擦干羊水,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所以导致调节功能不全。发生低体温的几率较大,所以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是否带绒布帽包裹好。

2.2.2 呼吸道管理 复苏成功的关键便是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及时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新生儿出生后应放置在远红外线的加热床上,保持患儿轻度抬头仰卧式,颈部稍微伸展开,在婴儿的肩下垫卷筒的毛巾可长时间维持婴儿,之后以球形的吸痰管放与患儿口腔,之后将鼻腔吸净。若是患儿哭声较弱,可轻弹患儿足底或摩擦其背部,此种方法可使患儿规律呼吸和大声啼哭[4]。

2.2.3 吸氧 呼吸道通畅后,可根据氧饱和度来适当的增加或者降低氧浓度,同时还需保持湿化温度和给氧通畅,湿化一般为32℃-34℃之间最好。最大限度的发挥氧疗效果。在吸氧的过程中应防止高浓度氧气,其容易导致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未成熟儿晶状体纤维增生等并发症。

2.2.4 病情监测 患儿出生后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护,及时记录并观察面色、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针对危重患儿应进行多功能监护对其进行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护,在使用时应根据息儿的病情调节心率报警限制,调节呼吸暂停时间在15s-2Os之间,若是新生儿心率160次/min,呼吸>60次/min,呼吸暂停>15s,体温

2.2.5 喂养 轻度窒息新生儿抬高其头部,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中度窒息恢复不良者,应延迟喂奶时间,在胃管期间应注意胃管的清洁通畅.胃管应该24h进行一次更换,而针对胃管不能耐受的新生儿则行胃肠道外营养.遵照医嘱补足液体量及热卡[6]。

2.2.6 给药护理 新生儿在给药方面应遵照医嘱用药,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并观察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7]。

3.Y果

按ABCDE复苏方案复苏后的患儿及复苏后的继续治疗及护理。20例新生儿经过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19例均成功治愈,仅有l例新生儿合并脑实质出血,家属放弃治疗。

4.讨论

新生儿出现窒息是因胎儿因缺氧而造成宫内窒息或者娩出的过程中引起新生儿呼吸障碍。窒息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也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复苏是新主儿窒息的治疗关键,复苏的目的在于:①尽快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呼吸,保证气道通畅。②供氧、保暖、减少氧的消耗;③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恢复循环功能;④纠正酸中毒,防止低血糖。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关键的是争分夺秒、及时、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

临床上应该有效大力的宣传医学知识.并采取有效预防对策。首先可加强孕期保健,对于高危妊娠的孕妇加强管理,产前、产程监护也需加强监护,发现并发症及时给予处理。其次孕妇也可加强自我监护,自数胎动及时发现变化,若是宫内窘迫,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新生儿复苏工作[8]。复苏后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也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徐燕玲.护理干预时对气管插管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B):42―43.

[2]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

[3]韩永新,徐秋萍,于亚丽.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12,28(36):41.

[4]王盘妹,莫革琴,潘淑英等.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61―62.

[5]唐瑛.新式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术中复苏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321.

[6]符前英,龙发伟-新生儿窒息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214―215.

[7]方秀莲.ABCDE复苏方案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81.

[8]杨美如,郭实贤.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643―3644.

上一篇:大学人才引进和使用“面面观” 下一篇: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