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04 02:31:27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后产生大量的胸膜渗液而出现的疾病,若未能及时优先的进行处理和治疗,导致胸膜腔内渗液中的纤维蛋白成分出现沉积现象,则容易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等现象。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胸膜内炎症反应,减少胸膜渗液的产生,迅速清除胸膜渗液,是防止胸膜出现肥厚粘连的主要方法[1]。而目前临床上针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时常规口服抗结核药物及抽胸液治疗,通常较少向胸膜腔内注射药物[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4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符合相关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胸水情况:左侧30例,右侧24例;大量胸水10例,中等量胸水32例,少量胸水1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其中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2.5±8.7)岁;对照组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1.2±9.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胸水情况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2HRZE/4HR抗结核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加用强的松药物口服,开始治疗剂量为30mg/d,服用1w后剂量开始递减,在6w内停用强的松,同时隔日一次予以胸腔穿刺抽液处理,每次抽液前需要B超定位,抽液总量不能超过1000ml/次,直至胸腔内液体抽完为止。

对照组患者给予2HRZE/4HR抗结核方案进行药物治疗,胸腔抽液处理后将20mg呋塞米,5mg地塞米松注射入患者胸腔内。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胸水在1w时间内完全吸收干净;有效:胸水在2w时间内完全吸收干净;无效:胸水在2w时间内未完全吸收干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0.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患有结核性胸膜腔积液的人数大约占全部胸腔积液患者的50%以上,如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和处理,大多数患者可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3]。结核性胸膜炎产生的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胸液蛋白和纤维蛋白。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胸腔内的渗出液吸收较缓慢,容易导致患者的胸膜出现肥厚粘连和包裹现象[4]。国内外关于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液抗结核药物的监测研究结果也表明,慢性结核性胸膜炎常常伴随有胸膜的粘连增厚,且容易形成包裹性积液,从而影响抗结核药物的渗透而阻碍药物的抗结核作用,尤其是慢性结核性脓胸,由于药物的渗透受到明显的阻碍,使得胸液内的抗结核药物的舛冉涎清明显下降,最终治疗效果常常欠佳,同时也常导致出现获得性耐药现象。

本研究在患者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和呋塞米进行治疗,与以往单纯胸穿抽液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的药理作用,使胸膜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减少胸液的渗出量,促进胸水快速吸收干净,减轻因为结核杆菌所导致产生的变态反应,避免渗出液中纤维蛋白的大量沉积,从而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率。呋塞米则通过抑制髓袢升支重吸收Na+、C1-产生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升高;降低胸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减少胸水形成。两药协同作用使胸水生成减少和促进吸收,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磊,张春强,赵敏.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生胸膜增厚因素的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18-120.

[2]邢祖林.胸膜疾病治疗方案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10-20.

[3]Bernard TC,Roth J.Searchingfortuberculosis in the pleural space[J].Chest,1999,116(1):3-4.

[4]陈鲁琦,陈鲁豫,杨海炎.微导管引流及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有疗效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3,25(1):30-32

上一篇:初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切入点 下一篇:FirboSca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硬化患者中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