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报纸不需要录像吗

时间:2022-05-08 02:02:19

难道报纸不需要录像吗

难道报纸也需要录像吗?难道报纸不需要录像吗?其实,后一句就是前一句的答案。

(一)

[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难道报纸也需要录像吗?如果我对你说,一个报纸的记者采访时不仅要带着纸笔和相机去写稿拍照,而且还要带上摄像机去录音录像,你也许立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报纸又不是电视台,难道也需要录像吗?”不过,我可以郑重地告诉你,报纸不仅需要文字图片稿件,也确实需要录像节目,而且这还将会成为“数字时代”、“网络时代”和“图像时代”报纸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其实,这并非痴人说梦。这样的情景早已开始在美国的报社出现了。我是从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大学新闻学教授卡罗尔・里奇著的一本书中知道这件事的。这本书的名字叫《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三版),早在2000年就面世了。不过,它的中译本2004年4月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之一推出。卡罗尔・里奇教授在书中这样真实地描写了发生在美国一家报纸的事情――现在是周一上午11点钟,《费城问询报》的十多位编辑正在开每天例行的编前会,讨论第二天的出报计划。城市版的编辑说刑侦记者正在追踪一起三角杀人案。娱乐版的编辑描述了对当晚将揭晓的奥斯卡奖获奖情况的报道,而体育版的编辑正在策划对当地一场主要的高尔夫锦标赛进行报道。

“我们要不要在高尔夫球赛过程中拍摄一些录像?”另一位编辑问道。难道印刷报纸也需要录像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像许多其他报纸一样,《费城问询报》已经不再是一份单纯的印刷报纸了。高尔夫球赛的录像剪辑也会被放到报纸的网站(www.省略)上去。不仅如此,奥斯卡获奖名单以及参与获奖者竞猜的读者姓名也都会被放到网上。

以前,读者只能从电视上或者第二天早晨出版的《费城问询报》上了解奥斯卡获奖情况。现在,读者在获奖者名单被公布几分钟之后就可以从网上得到消息。

据了解,美国一些建立了独立网站的报纸,在网上进行的新闻传播和信息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原来的纸质报纸不同,基本上是一个多媒体的、结合声、像、文的复合型的新闻信息,开始体现了“第四媒介”的综合立体式传播特性。它能够巧妙地运用技术优势,将海量信息通过适当的策划、设计、加工,转化成容易理解和阅读的文字、图像、图表,甚至变成音频或视频等,从而以更加感性的信息形态呈现新闻,使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第一,世界新闻传播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融合媒介”和“融合新闻”的诞生。融合媒介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第二,报纸新闻的视觉化传播和表达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图表,报纸也需要录像报纸新闻的视觉化传播和表达方式也不仅仅拘泥于报纸媒介本身,它完全可以用图片或者录像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途径来传播表达,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我认为,今后在现代报人的眼中,报网二者应该是血脉相连、互动共融的统一体,有报就应有网,有网就应有报。前生的报纸本来就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后发的网站也天然地应当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千万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

(二)

[报纸与其网站要相互紧密嵌入关联,演绎报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彩,给读者在纸上或网上阅读带来更多便利。读者喜欢什么形式的新闻,我们就应尽力以那种形式呈现和传播,从而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难道报纸不需要录像吗?

时下,当国内报界的核心话题还在讨论怎么办好报纸、如何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把目光仅仅盯在如何应对报纸广告下滑趋势、改善报纸广告经营的时候,英国新闻界争论的第一新闻议程却是: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欧美的许多报业大亨们早已开始把眼光转向了报业的另一个发展极――如何尽快实施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先来看看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些举动和做法。2005年,《华尔街日报》“变脸”:欧洲版和亚洲版同时改为小报版。在报纸网站中,华尔街日报网站(www.省略)别树一帜。互联网上资讯免费,可其网站作为最大的收费新闻网站,自1996年创建以来,华尔街日报网站像华尔街日报一样赢得了商业成功和极高的专业评价。财经报纸上寻常可见的数据、图表、走势图等,新版的欧洲《华尔街日报》大斧砍下,仅保留部分有较大变化的数据。不过,读者会被邀请前往网络版,那里提供3万多家公司的丰富数据。

当很多报纸的网站还只是报纸的“电子版”,当很多报纸网站还在挣扎着尝试各种盈利模式时,这里,《华尔街日报》及其网站,彼此嵌入、深深地嵌入,演绎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彩。因此,有人借用“向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句话来评价《华尔街日报》:报纸改版,意在网站。在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英国的报业一点也没比美国落伍。《金融时报》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数字化扩张战略。《卫报》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其老板最近宣布,他们要在未来18个月投入1500万英磅用于网站的建设,相当于2.25亿人民币。对于一张报纸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虽然它的发行量目前只有40多万,但它的网站注册用户已经有1700万了。卫报的网站做得也很有特色,比较专注于知识阶层的网上阅读,相当精致。网上的广告也已经开始增加了。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强力推进数字化转型,采取了几乎革命的手段,力图在报纸的数字化时代,夺取更多读者,更年轻的读者。今年《英国新闻评论》(春季号)报道了其迁到维多利亚中心后报网互动互融的办公情景:抛弃过去老气横秋的机关式的办公室,改用大平台来办公,“在那里,每日电讯报的布局是一个中心式的,一个圆形的桌子为它的编辑和11部门的主编而准备,如本地新闻,体育与财经新闻。”他们把网站的编辑全部调过来,与报纸的编辑们在一起工作,“每一个部门都围着那个中心,他们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不仅制作报纸,也做网站、无线下载、视频等其他内容。”目的是推行“一个内容三个介质”(一拖三,报纸、网站、短信)的联合工作模式。据报道,《每日电讯报》现在实现了全天候的运转节奏。每天早晨,印刷版开始投递到用户手中(发行91万份,在英国大报中排第一),然后有一个在线的下午报纸,实际上是一个电子报,你

可以自己打印,也可以在线阅读,主要针对青少年。它的网站也不断更新。早晨版是时政为主的印刷模式,中午版就是以体育和文化为主的轻松内容安排,到了晚上,它的网站就会强化娱乐新闻(这一点国内的新浪网在去年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实践,从下班时间开始,新浪就把首页的财经新闻调到体育与娱乐新闻之下)。英美的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迪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大大超出人们想象,更多报纸将与电子媒介发生关系,从而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再度传播给受众(读者、观众、听众、网民、手机用户等),以让同一内容在多媒介平台上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我们可以这样畅想未来的报纸会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访的新闻文字、图片、录像等在第一时间先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到达受众,随后在网站上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然后是报纸上的全面报道,最后是记者在博客上的图文视频深度报道和分析。

(三)

[现代报纸应大胆借鉴《华尔街日报》与其网站相互紧密嵌入关联的经验,创造出一个与网络版互生互融的新型“快餐式”报纸,并不断开拓出新的阅读终端和广告创收盈利新模式。]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手段的结合与发展,产生了网络和移动媒体这种“多点对多点”的分众传播媒介,深刻而又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并为我们这个世界描绘了迥于往昔、异常绚丽的图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对平面媒体产生了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并迫使报纸必然在21世纪前所未有地变革创新,求生存,谋发展。  我认为,在数字网络时代,电子媒体的增长速度将远大于纸质媒体,网络增值产业的发展将以倍数增长,报业集团在新闻资讯内容提供、推广宣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独家拥有的丰富内容资源,尽快大踏步地投资介入该领域。时下,在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尝试以“无线媒体”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开始“无线之旅”的大背景下,现代报纸应该及早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或一些wap门户网站合作,尽快推出互动短信、移动电视等各种媒介新品种,共同率先打造无线移动媒体内容供应商,迎接数字时代和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开拓出报纸新的阅读终端和广告创收盈利新模式。单就报纸来说,加快启动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无疑是赢得21世纪媒体竞争主动权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报纸应该大胆借鉴《华尔街日报》与其网站相互紧密嵌入关联的经验,创造出一个紧密结合其网络版的新型“快餐式”报纸:报纸尽量刊发短小、精彩的摘要性报道,消息报道简明扼要,三言两语道出读者最关心的事情,像《今日美国》头版一样,最长的消息不超过三五百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标题。然后把记者采写、拍摄的更多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链接”到网络上。报纸稿件末尾都有指向网路版的链接路径,每个记者可在网上开设新闻博客,把报纸上容不下、发不全的声像、图文全部传到网络版或记者博客上,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互相联动。这样,报纸稿件可以写短,版数可以减少,成本可以降低,效益可以提高,新闻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同时还可以适应读者快节奏的阅读需求。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

上一篇:高标准做好报社办公室工作 下一篇:20年后媒介形态变化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