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验教学意外,促进课堂资源生成

时间:2022-05-07 08:43:07

重视实验教学意外,促进课堂资源生成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实验教学中“意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利用实验教学中的“意外”,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正确对待实验教学中的“意外”,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对于意外之后的学生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进行选择、整合和提炼。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课堂意外 生成资源

化学学科注重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意外”不可避免,我们不应只为完成某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拒绝这类“意外”,而应该有效利用这些“意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课堂“意外”的看法。

一、关注实验教学“意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化学实验课上,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是多元的,除了常有的“异常现象”、稍纵即逝的“短暂现象”之外,有些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比较高。如在做“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学生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学生很吃惊,重复实验还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由于上课前没有考虑到这一现象,对实验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准备不足,实验课只好草草收场,我只好提出了为什么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问题结束了这节实验课,课后我觉得石灰水放置时间太长了,就新配制了石灰水,第二天的化学实验课上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澄清的石灰水仍没有变浑浊,学生的实验又一次失败了。这时我发现学生做实验的锥形瓶中还在不断地冒气泡,而且盐酸不断地随气泡冲出瓶外,我觉得可能是盐酸“搞的鬼”,于是让学生重新实验,提醒学生对药品的用量要求,学生终于实验成功,于是我趋势提出问题“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时,影响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从装置的选择、药品的用量、药品的浓度、产生气体的纯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往往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就是课堂生成资源,也是极有价值的新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利用实验教学“意外”,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学生按照书本的要求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看到浸没在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认为装置不漏气,但还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在实验过程中,等到瓶内温度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花的时间很长,瓶内压强变化很大,总会有少量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学生知道原因后,讨论如何让装置更密封,从瓶塞与瓶口、橡皮管与玻璃管的连接处考虑,提出在瓶塞与瓶口的连接处涂上凡士林,橡皮管与玻璃管的连接处用细铁丝绕紧,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由于测量的精度不是很高,学生发现倒吸到集气瓶内的水达不到集气瓶容积的1/5,实验时,细心的学生发现一部分水停留在导管中,没有进入集气瓶。于是学生改进实验,在实验时预先在导管注满水,学生分析得出的原因得到了验证。实验时,有的学生性子急,还没有等到白烟完全消失就打开了止水夹,有的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打开止水夹,实验中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现象,难道书本上说的不对?或者老师讲错了?学生产生了疑惑。其实没有等到瓶内白烟完全消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对瓶内的温度起到了冷却作用;等到白烟完全消失打开止水夹让烧杯中的水进入瓶中,有少量空气从漏气部位进入到了瓶内,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为了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液面,学生提出用红墨水代替水。通过仔细分析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学生对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对任何实验课题进行探究时,都必须严格注意实验的科学严密性,不存在随随便便成功,二是平常看书时,一些看似平常的知识结论、实验操作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值得仔细探究。问题的探究,无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提炼实验教学“意外”,注重资源生成

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在“选择”中要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进行优选。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单独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以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今后继续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应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作出调整,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的课堂和课堂“意外”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意外”我们应该欢迎。

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的探索是智慧之源,为师者应该敏锐地捕捉这类具有生命力的意外。课堂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创造性的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有让学生学到新知识、保护自尊心的爱心体现,有对敢于提问精神的培养,我们的课堂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上一篇:指导高中文科生认识地理学科的“活性” 下一篇:情境创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