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跟我比记忆吗

时间:2022-05-07 04:58:39

她退休了。

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实在是一件极小的事。

百年老校,每一年,来多少人,走多少人,谁会来,谁又会走,都不会惊天动地。

况且,她没研究过课题,没出过专著,虽然在学校工作了30年,却从未上过讲台,她没有一本备课本,没写过一份教案,满天下的桃李,没有一个是跟她有关的。

她是30年前到学校工作的。

她最开始其实是被安排在新华书店,做出纳,给人发工资,元角分的各种票面,组成一个数字,不同的数字装在写着不同人名的信封里。

刚开始她做得好好的,因为工作上的小便利,她自己工资袋里的钱,都是崭新的,虽然不多,可是每一张都可以抖得哗哗直响。

可是她在新华书店上了3个月的班就放弃了,她说,书店里其他人整天看到的是书,就她整天看到的是钱。家人不解,问她这又怎么着?

她说,看钱没有看书好。

她缠着父亲,让她去他所在的学校当图书管理员。那年月,一个高中学历的姑娘,还是有资格做图书管理员的,几乎没费多大的劲儿,她就去了。工作很简单,就是得仔细,让书有序,不让书丢,不让书坏。

于是,她在图书馆,一工作就是30年。

30年里,图书馆装修过一次,重建过一次,每一次,那如山的书,都得挪动,但是每一次,书都没有丢过,一本一本,都能对着她手中那本厚厚的藏书册点数。

很多人都说那是她的记忆力好,只要是她编制入馆的书,她都记得。这似乎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因为这百年老校的图书馆里,可是有几十万册的书啊。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份神奇,不管是谁,想到她,记忆力好,就代表了她。以至于,30年里,都没有人去关心她怎么还是单身。

人与人的交往中,大概也是有很多微妙的冷漠吧,她在学校,是没有真正的朋友的,那些讲师教授,会觉得她的学识不够,她不足以和他们探讨什么;而那些一茬接一茬的学生,更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是需要向她请教的。

所有的人,不是来借书的,就是来还书的,她没有一个时机可以倾诉,来者也无须对一个记录者嘘寒问暖。

渐渐地,她也习惯了。以至于她退休要走了,学校也没有特别优待,因为一辆车都不用派的,她就住在最老的那栋教工宿舍里。

就这样,她仿佛是个没有故事的人,从此就要销声匿迹。

直到校方召集退休人员来开茶话会。

茶话会上,校长说学校要重修校史,要更完整地、更有特色地收录编撰,希望老同志们出力。

许多老同志都不表态,他们都觉得老了清闲最好。只有两个人愿意做这件事,一个是学校最具权威的张老教授,他一生低调,却是学校出成果最多的教授。

一个是她。

可能是因为张老教授都愿意做这件事了,其他人对于她的自愿有些不屑。那些人真是越老越傲慢。有个人甚至明明白白地说,她一辈子都只是管了管书,知道什么啊?

那天的她,是30年来从来都很不一样的她。

她没有沉默,她只对那个人说了一句话:30年来,馆里那一整套东方文学史,你只借阅过一次,3天后归还,而我反复看了它们3年,别的,我不比,但是你敢跟我比记忆吗?

她的话,连校长都目瞪口呆,直接对张老说,给您当助手,除了她,还真没有人可以。张老深沉地笑了。

茶话会后,张老和她,走在校园里,如同最浓厚的晚阳,穿行在林间。

谁都以为他们大概在聊怎么写校史,但是,他们聊的只是他们读过的那些书,一本又一本。

她没有问张老,为什么要接这个工作?因为她知道,他是想陪她好好回忆一下今生。

张老也没有问她,为什么突然就咄咄逼人?因为他也知道,她也是想让他陪着,好好回忆一下今生。

他们早在30年前就相爱,但是他有家,他不能,她理解,于是单身。然后,30年的陪伴。

她几乎记得张老借过的每一本书,因为凡是张老借过的书,她都看过。

她说过一句话,她说如果往事是过错,如果往事有悔恨,那么怎么惩罚往事都不够,唯有记住它,记住了它,最后的最后,也完整了自己。

就像,怎么保存一本书都不够,唯有读透它。

人心,人生,都是这样。

上一篇:古人旅游饮食 下一篇:杀害同龄好友,早恋女生制定“死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