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IT实训促进学生就业

时间:2022-05-07 12:28:32

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IT实训促进学生就业

摘要:文章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模式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期的总体战略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IT服务外包产业的状况,指出服务外包是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之一,应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资源优势,通过在高校中开展IT实训项目,发挥大学科技园在IT企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之间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IT实训;大学科技园;IT外包;学生就业

作者简介:金海燕(1973-),女,满族,上海人,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工程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29-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各级政府、各类机构、各类企业都在积极想办法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旨在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谋划策。

结合国际IT外包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模式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期的总体战略,对中国发展IT外包产业的机会及优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应发挥大学科技园的资源优势,在高等院校中开展IT实训项目的观点。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559万人,2003~2007年,教育部直属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30.08万人增长到39万人,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52.46万人增长到352.1万人,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5.21万人增长到56.69万人。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企业裁员减薪已经不再是新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公布数据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45%,有275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总量与去年持平,但签约率比去年下降了三个百分点。来自民间调查机构麦可思与某网站共同策划推出的“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则显示截至5月底本科的签约率为38%。

暂且不去探讨官方机构的统计数据与民间调查机构的数据差异。但从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

二、中国对外经济模式的转型期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50年前发生并持续至今,跨国性的大企业纷纷在低薪资国家建立制造性工厂,开始了大规模的“蓝领转移”。中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这种“蓝领转移”的受益者,获得“世界工厂”的美名。MADE IN CHINA伴随着中国的商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场、家庭之中。

然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等优势之上的“中国制造”,不但出口的产品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一直处于低端位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面临美国、欧洲与我国贸易摩擦增多、能源价格上涨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未消等形势;国内能源原料短缺、环境状况恶化及“民工荒”等诸多压力逐步显现出来。我们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三、中国发展IT外包产业的机会

1.国际IT服务外包产业状况

IT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生产在不同的环节上细分,很多企业纷纷将非核心服务活动交给其他企业进行,由此产生了国际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IT服务外包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业流程外包(BPO)的主要发包市场都在美国。ITO项目美国占全球40%的市场,BPO项目美国占全球49%的市场,年增长率达10.2%,如图1所示。

2.IT外包产业的业务模式以及发展趋势

IT外包业务是通过承接发包单位的IT服务订单来获得收益的业务模式,这种业务实际就是以应用IT来实现的服务业务模式。从事IT外包服务的员工是新经济环境下的高级蓝领工人。

IT外包项目在发包、接包过程中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发展IT外包产业要面临来自于国内、国际同行的竞争。同质性企业之间为了获得订单相互压价是IT外包业务未来所要面对的局面。在竞争的环境下,单一性的、低知识含量的IT外包业务的利润必然降低。

纵观国际IT外包产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普及,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为主要业务内容的外包服务模式正在逐步的被以商业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的外包服务模式所取代。能够接包从事ITO项目的公司越来越多,ITO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而如果承接BPO项目、KPO项目则需要熟悉或掌握发包企业的运作流程,以及需要更多专业知识的支持。软件开发业务中不同层次的设计工作如图2所示.

3.印度IT外包产业对于我国的启示

印度控制了44%的全球离岸外包业务,产值达到172亿美元,雇用105万名程序员和其他人员。

印度的IT外包业务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国企业IT投资剧减,外包成为印度企业降低成本的必选手段。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因此印度的IT人员具有语言方面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印度的IT外包公司开始承接百万美元级的全方位外包业务。BPO发展迅速,只用了3年时间,即达到年收入30亿美元,呼叫中心仍占印度BPO业务的最大份额。

印度IT外包产业的瓶颈:印度的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供应、商务旅行服务等)已经不足以支撑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印度的大学教育体系资源有限,合格人力开始出现短缺,成本迅速攀升。大部分外包业务只是简单重复原有商务流程,低端业务(呼叫服务、简单交易处理)占收入主要部分,缺乏创新。劳动力短缺造成员工跳槽频繁,质量难以保证。

基于以上因素,很多欧美大公司开始转向分布于亚洲和东欧的外包新兴基地。这就给中国发展国际IT外包业务带来了机会。

四、发挥大学科技园优势,加强我国IT外包产业的实训

上一篇: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思考 下一篇: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技术平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