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保护利用措施初探

时间:2022-05-07 10:09:24

拓片保护利用措施初探

摘 要:拓片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古老的文献形式,是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结合多年来工作实践,就拓片的保护与利用措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拓片 拓片的保护利用对策

一、拓片的作用与价值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拓片即是由此派生出来的。传拓,亦称椎拓,就是利用纸和墨从铸刻的器物上捶印出题名、题字、诗词、法帖、榜书、楹联、画像、造像等文字或图案,它的成品就是拓本或拓片。拓片载录的内容无所不包,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拓片的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民族、科技、建筑等诸多方面,展现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历史,为我们研究中国的古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研究和保护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塑造本民族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2.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

拓片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上,历代的书法、绘画大家成百上千,在碑刻拓本中都能找到他们的作品,从而找到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演进的最原始的脉络和轨迹。

3.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原拓饱含了所处时代的信息,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是今人与先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和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乱及其他原因,原碑及碑拓存世越来越少,名人、名拓则少之又少,所以,拓片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4.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文化的功能即以“以文化人”,就是要以文化的产品、文化的理念、文化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去感化人、教育人、影响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上下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据资料介绍,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从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型;第二次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这两次转型,均给我们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含了拓片。因此,切实加强拓片的保护利用,对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拓片的保护利用工作在许多地区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这项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1.对拓片保护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认识及经费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地区对拓片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地区的图书馆和拓片收藏单位,还没有将拓片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很多县级图书馆及部分高校图书馆尚未成立专门的拓片保护工作机构,无专职保护人员,责任不落实,职责不清等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单位拓片的保管条件较差,达不到恒温恒湿,无专门保存拓片的库房,拓片与普通图书混放一处,与国家要求标准相距甚远;还有一些单位对拓片未进行分编整理等等。

2.亟待修复的拓片数量很大

据统计,目前,全国图书馆和古籍收藏单位藏有各类拓片数十万件,历经岁月沧桑,许多珍贵拓片因虫蛀鼠咬、水湿霉烂、风化焦脆严重破损。大约有2/3的拓片需要修补,10%~20%亟待抢救性保护。以当前的工作量,即使现有的修复人员全都工作到退休,也只能修复其中的一小部分。同时,随着纸张的老化,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等原因,拓片每天都在产生新的破损。所以,拓片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3.修复人才匮乏

从全国范围看,拓片修复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长期以来,由于拓片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拓片修复工作默默无闻,枯燥无味,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拓片修复工作,有的修复人员甚至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导致专业修复人员流失,人员少、素质低、技能差的现象较为普遍,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目前,拓片的修复和研究人员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拓片保护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4.保护经费短缺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费问题有了明显好转,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当前亟待开展的工作繁多等原因,与实际工作需要相比,经费缺口依然较大,其中拓片保护经费缺口尤为突出。大多数图书馆依然面临着保护经费短缺的难题。由于经费短缺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或者更好地开展拓片保护工作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三、图书馆馆藏拓片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拓片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关键在于能否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正确的保护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大连图书馆于2005年成立了古籍修复中心, 200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11月,经大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大连图书馆增挂了“大连市古籍保护中心”的牌子,安排了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开展馆藏拓片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几年来,大连图书馆已修复各类馆藏拓片1500余件。可以说,正是由于大连市政府的重视和图书馆领导的积极工作,才使得大连图书馆的拓片保护工作进入了新时期。

1.摸清家底,统筹安排

由于大连图书馆馆藏拓片年代久远,部分拓片出现了残损霉变等现象,有的甚至已失去原貌无法翻阅。近些年来,大连图书馆主要采取了四项保护对策,产生了很好效果。(1)对馆藏拓片进行普查,逐一登记,及时摸清馆藏拓片的破损情况,详细做好记录;(2)按照拓片的价值、损坏程度和使用频率将待修拓片进行分级管理,区别对待。价值高、损坏程度严重和使用频率高的予以优先考虑;(3)对于年代较早需要进行抢救性修补的,尽快及早处理,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4)日常工作中,安排修复人员对拓片的残损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检查记录册和拓片档案,随时掌握馆藏拓片的自然状态,进行动态监测。

2.增加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拓片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条件。2005年,大连图书馆自行设计建立了独立的拓片修复室,面积近100平方米,恒湿恒温、防紫外线、通风采光良好,配备的专业设备包括空气洁净屏、净水器、除湿机、书画装裱机、裁纸机、显微镜等,拓片修复室的建立和专业设备的配备利用,对于高水平地开展拓片修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强培训,建立一流的专业队伍

要想做好拓片修复和保护工作,不仅要有一流的设施、设备,更要有优秀的修复技术人员,大连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现有7名专业拓片修复技术人员,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已通过部级专业培训。同时,馆领导有计划地将全国有影响的专家请到馆里来,通过现场演示、授课等形式进行传帮带,提高修复水平和实践技能。例如:2012年10月大连图书馆承办了第四期全国碑帖整理与鉴定培训班,聘请了龚鹏程、刘心明、孟宪钧、施安昌、胡海帆、冀亚平等著名专家来馆授课,收到良好效果。今后拟有计划地继续选派优秀专业人员去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地学习进修,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的修复理念、修复技法和研究取向,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

4.运用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建设

依据馆藏整理、图文并茂并配有文字说明的拓片数字化工作即数据库建设是大连图书馆正在开展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项有利于长时期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拓片的重要措施。数字化建设的开展,不仅为今后拓片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拓片能够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方便读者,使拓片更好地为读者和社会利用。目前,拓片“数字化”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中。

5.大力宣传,扩大影响

2009年大连图书馆利用馆藏举办了“大连图书馆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 这也是大连图书馆首次向市民展出堪称“镇馆之宝”的精品拓片和珍贵古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展出的藏品包括7件碑刻拓本、30多册古籍以及明清彩绘图,多为惊世之作,展览期间,正值第五期全国古籍编目培训班在大连举办,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检查专家组来连检查,影响较大,来自全国各地72家古籍收藏单位的100多名学员、评估检查组专家、大连市领导及社会各界参观了这次展览,原定的展出时间一再延长,持续一个多月之久,引起了很好反响。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影响,应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6.发挥优势,发挥理论引导作用

《文史大连》是大连市委文史大连建设的专题项目,大连图书馆为编撰《文史大连》丛书成立了文史大连编辑部。作为课题项目之一的《东北碑刻》,主要依据馆藏中关于辽东地域现存的拓片整理,馆藏的这部分史料系统、完整、翔实,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与学术价值。发挥我们的自身优势,抓住市委的重点项目,积极投身服务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提升影响力,是拓片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7.把握机遇,做好新建古籍书库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促进古籍(拓片)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大连图书馆正在落实新建古籍(拓片)书库工作,现已纳入大连市“十二五”规划。新书库功能齐全,集收藏、借阅、修复、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功能于一体,设置珍贵古籍、拓片书库,普通古籍、拓片书库,目录查阅室,研究室、修复室以及特展厅、接待室、办公室等辅助功能性房间。当前,应注意做好前瞻性工作,即新书库的功能区划、制度安排及各类防护措施的研究制定等项工作。

8.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拓片保护与利用工作纳入图书馆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科学安排,推进拓片保护与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实施,拓片的保护利用工作必将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立足本职,开阔视野,面向社会,创新工作,形成完善的拓片保护利用工作体系,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将有助于拓片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07]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的意见,2007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3.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3]张志清,陈红彦.古籍保护新探索.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上一篇:北京:减少不必要的作业书写 下一篇:基于组件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研究